李云 崔丽萍 董文荣 马静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gi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是一种因头位或身体位置变化引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并伴有自发性眼震、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等[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有超过5%的成年人受BPPV的困扰,甚至产生情绪、认知等改变,而情绪等的改变会加重眩晕的症状,从而明显影响工作生活[2-4]。BPPV是一种周围性前庭疾病,约占眩晕症的20%左右,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后半规管BPPV,其次是水平半规管BPPV,较少见的是前半规管BPPV。BPPV可能的病因为椭圆囊的耳石发生性质改变,脱落进入半规管内[5]。因此BPPV的治疗方法最主要的就是手法复位,其次是药物、手术治疗等,文献证明规范的手法复位是BPPV的主要治疗手段[6],其有效率为30%~100%[7],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手法复位后眩晕症状改善不明显,仍有漂浮感、行走不稳感等,或容易复发,这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些患者,临床上一般给予改善内耳供血、前庭康复训练等治疗[8],因此我科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药物治疗,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5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询问患者病史,行Dix-Hallpike及Roll Test变位试验,确诊为BPPV;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单数为观察组75例:男31例,女44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8.76±12.67)岁;病程15 d~10年,平均(5.22±3.21)年。复数为对照组75例:男35例,女40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57.53±12.60)岁;病程22 d~9年,平均(5.55±2.13)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后半规管BPPV诊断标准[8]:①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②持续时间<1 min;③Dix-Hallpike手法复位或Semont手法复位间隔数秒内可引出眼震,持续时间<1 min,多为快相朝向下方耳朵的旋转性眼震合并快相朝向前额的垂直眼震;④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患者Dix-Hallpike试验[9]阳性,且眼震潜伏期短,易疲劳,头晕持续时间<60 s(患者的检查均由从事眩晕诊治的同一医生操作)。
1.2.2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严格遵循治疗方案治疗,并按期随访。
1.2.3 排除标准:行颅脑及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颈椎病等导致的中枢性眩晕;行纯音听阈检查、声导抗测定、前庭功能检查等排除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导致的周围性眩晕;合并有中耳、内耳至前庭神经占位性病变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Epley手法[10]复位治疗(患者的治疗均由从事眩晕诊治的同一医生操作),方法:①患者坐于检查床上,背对操作者,头向患侧转45°,操作者扶住患者头部快速后仰成仰卧垂头位,头部约于水平面成30°,保持约1 min;②头部向健侧快速转动90°,仍为仰卧垂头位,保持约1 min;③患者头及身体均向健侧转动90°,成侧卧位,头与身体仍为45°角,保持约1 min;④操作者帮助患者由侧卧位直接坐起,并嘱患者低头20°~30°,保持约1 min。再次重复此过程。治疗后嘱患者48 h内健侧卧位,避免大幅度剧烈活动头部,5 d后复诊观察疗效,症状未完全消失的重复Epley手法复位。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Epley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6 mg/片]12 mg/次,口服,3次/d,连续用药2周。5 d后复诊观察疗效,症状未完全消失的重复Epley手法复位。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判定: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17年制定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分为治愈、改善、无效。①治愈:位置性眩晕消失,复查Dix-Hallpike试验未引出眼震;②改善: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完全消失;③无效: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未减轻,甚至加剧。总有效率=(治愈+改善)/总例数×100%。评估患者治疗2周后复诊时的总有效率。
1.4.2 前庭症状指数评分:前庭症状指数评分包括头痛、头晕、恶心、眩晕、平衡障碍、视觉敏感六项,分为0~10分11个等级,总分共60分,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11]。对患者交待前庭症状指数评分量表的内容及分数等级,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复诊时均需填写前庭症状指数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
1.4.3 生活质量:采用汉化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定。该量表涉及躯体(P)、情感(E)、功能(F)3个方面,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均设置“是、有时、无”3个选项,分别计为“4、2、0”分,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后复诊时由患者自行填写问卷,高龄不能填写者由医生询问填写,问卷全部当场回收。
1.4.4 复发情况:患者于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比较2组复发情况。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DHI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及1个月均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多(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 n=75,分,
2.2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为58.67%高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疗效比较 n=75,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前庭症状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前庭症状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多(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评分比较 n=75,分,
2.4 2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4.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n=75,例(%)
BPPV的发病基础是耳石,分为管结石和嵴帽结石两型,故此病也称为耳石性眩晕。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BPPV。原发性BPPV病因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可分为两型:一种是椭圆囊、球囊囊斑上的耳石因各种原因脱落进入半规管,当头位改变时,耳石随内淋巴液流动,对两侧的毛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刺激,从而引起头晕和眼震;另一种是耳石颗粒或碎片粘附在壶腹嵴上,从而使半规管对重力比较敏感性,当头部转动到某个位置是,嵴顶发生偏斜,引起前庭感受器产生兴奋性或抑制性变化,从而引起头晕和眼震[12]。继发性BPPV可由前庭神经元炎、前庭动脉供血不足、偏头痛、外伤等引起。BPPV有着不同的类型,绝大部分为单侧后半规管,可采取手法复位进行治疗。手法复位是根据半规管耳石假说以及嵴顶结石症水平半规管与椭圆囊之间的关系,通过特定头位活动,使脱落的耳石颗粒离开半规管,回到椭圆囊内,并由椭圆囊黑暗细胞吸收清除,耳石颗粒不在内淋巴内流动导致嵴顶偏移,就会改善头晕症状。研究证明,手法复位方法简单,安全系数高,治疗费用低,效果显著[12]。但有些患者由于耳石粘连牢固,不易复位,或复位后残留有漂浮感、不稳感、头昏沉等。此外,BPPV 常有复发倾向,其中有基础疾病患者复发率远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BPPV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多见,并且合并慢性病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复位后易残留头昏沉、漂浮不稳感等,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但这些残留头晕会导致中老年人活动不便,甚至摔倒诱发脑血管意外等。并且残留的头昏沉、漂浮感等会加重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从而出现头晕加重、耳鸣、耳闷、失眠等,对工作和生活造成消极影响,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老年人BPPV的原因很可能是随年龄的增加,耳石间的连接减弱,并且出现耳石碎片,所以耳石易发生脱落[13]。并且有研究表明,老年性BPPV的发生多与内耳迷路供血障碍有关[14]。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是组胺类药物能明显扩张椎基底动脉,改善前庭供血,尤其可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的血流量,从而可增加前庭和内耳的血流量[15],减轻耳鸣、耳闷堵等不适,并且倍他司汀可松弛内耳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增加前庭和耳蜗的血流量,改善头晕,从而减轻复位治疗后残余的症状。研究表明,倍他司汀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细胞外液的吸收,从而减轻迷路水肿,改善头晕的症状[16]。倍他司汀还可降低血小板和红细胞的粘附性,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患者血液的粘滞性,增加前庭、耳蜗的血流量,改善患者的头晕[17]。并且应用改善内耳供血的药物,可能会延缓耳石器结构老化、修复疾病或外伤等造成的内耳创伤,从而降低BPPV复发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Epley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耳石复位效果优于单纯Epley手法复位。提示联合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能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扩张血管,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有效改善脑组织循环有关。观察组前庭症状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Epley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半规管BPPV,对于改善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DHI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相近,治疗后2周及1个月均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多(P<0.05)。提示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半规管BPPV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进一步阐明Epley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半规管BPPV效果。
综上所述,Epley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半规管BPPV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头晕症状,并可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