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栀子苷脂质体制备工艺*

2021-06-15 01:36曹娟侯雪芹王福刚
医药导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脂质体磷脂药量

曹娟,侯雪芹,王福刚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学院,泰安 271016]

栀子苷是从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成熟果实中提取的活性成分[1],具有保肝[2]、解热[3]、抗炎镇痛[4]、抗氧化[5]及抗肿瘤[6]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栀子苷水溶性较强,口服吸收差,所以生物利用度比较低,从而影响其药效的发挥[7]。将栀子苷制备成脂质体,使其分散于脂质体双分子层中,可显著提高其在胃肠道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利用度,增强临床疗效[8]。

脂质体是一种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内部为水相的球状囊泡,主要构建原料为磷脂和胆固醇,可分别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于磷脂双分子层和水相中,载药范围广,可明显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能有效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11]。近年来,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在制剂工艺筛选中被广泛应用[9-11],与常用的正交设计方法相比,其实验结果准确度高、数学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更接近[12]。因此,笔者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栀子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为其制剂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然后用激光粒度仪对栀子苷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值进行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脂质体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考察,报道如下。

1 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SPD-10Avp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公司);DF-101S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上海予申仪器有限公司);Sizer Nano ZS9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 (英国Malvern公司); AB135-S梅特勒-托利多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仪器公司,感量:0.01/0.1 mg);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

1.2材料 栀子苷对照品(天津西玛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10749-201718);栀子苷原料药(质量分数>95%,陕西慈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胆固醇(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S11040)、大豆卵磷脂(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S30869);色谱纯甲醇和乙腈(美国Fisher 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栀子苷脂质体的制备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精密称取磷脂200 mg,胆固醇50 mg,置于2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三氯甲烷超声溶解,于50 ℃恒温水浴条件下减压蒸发,使其在烧瓶内壁上形成均匀的类脂膜。称取栀子苷10 mg,加入 pH值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30 mL;然后将磷酸盐溶液加入圆底烧瓶,常压旋转水化1 h后,于冰水浴中超声,即得栀子苷脂质体。

2.2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实验 色谱柱:Diamonsil plus C18( 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 238 nm;柱温为30 ℃。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6000,分离度符合规定。

2.2.2栀子苷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4.01 mg,置于10 mL量瓶中,加入甲醇超声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得到401 μg·mL-1的栀子苷对照品溶液。

2.2.3栀子苷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吸取栀子苷对照品溶液,用甲醇进行梯度稀释,得到质量浓度为0.80,1.60,3.20,4.81,8.01 μg·mL-1对照品溶液,HPLC法测定峰面积。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回归方程为:Y=149 999X-5 876.1,r=0.999 4。结果表明,栀子苷在0.80~8.01 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2.2.4精密度实验 分别精密吸取高、中、低浓度栀子苷对照品溶液(8.01,4.81,1.60 μg·mL-1),分别进样6 次,进样20 μL,测定峰面积,计算日内精密度。栀子苷低、中、高3种浓度RSD分别为1.06%,0.47%,0.56%,说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2.2.5重复性实验 精密吸取栀子苷脂质体混悬液,用甲醇破乳,稀释成4.81 μg·mL-1溶液6份,进样20 μL,测定峰面积,计算脂质体中栀子苷的量,其RSD为0.95%,说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2.6回收率实验 精密吸取栀子苷脂质体混悬液(用甲醇稀释成4.81 μg·mL-1)1 mL,分别加入高、中、低浓度栀子苷对照品溶液(8.01,4.81,1.60 μg·mL-1)1 mL,然后加入甲醇破乳超声,进样20 μL,测定峰面积(每个浓度3份)。结果高、中、低3种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9.84%,99.75%,100.04%,RSD分别为1.25%,0.87%,0.73%(n=3)。

2.2.7稳定性实验 精密吸取栀子苷脂质体混悬液,用甲醇稀释成4.81 μg·mL-1溶液,分别于 0,2,4,6,8,10,12 h,进样20 μL,HPLC法测定峰面积。结果RSD 为1.24%,表明样品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

2.3包封率的测定 精密吸取栀子苷脂质体2 mL,加入10 mL量瓶中,加入甲醇定容,并超声破乳,用孔径0.22 μm微孔滤膜滤过,按照“2.2.1”项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药物总量(C总)。精密吸取栀子苷脂质体2 mL,置于透析袋内,于20 mL纯水中透析12 h,按照“2.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栀子苷含量(C游)。包封率(%)=(1-C游/C总)×100%,C游为游离栀子苷质量浓度,C总为栀子苷中质量浓度。载药量(%)=Wd/Wp,Wd为脂质体中的药物质量,Wp为脂质体的总质量。

2.4单因素考察

2.4.1成膜温度的考察 按“2.1”项条件制备脂质体,设定成膜温度分别为40,50,60 ℃,磷脂与胆固醇比、脂药比和水化溶剂用量等不变,并计算包封率。实验结果表明,按以上温度制备的栀子苷脂质体包封率分别为75.08%,84.69%,74.16%。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成膜温度为50 ℃。

2.4.2磷脂与胆固醇比例的考察 按“2.1”项条件制备脂质体,设定磷脂与胆固醇比分别为1:1,4:1,7:1,磷脂与胆固醇比、脂药比和水化溶剂用量等不变。按以上比例制备的栀子苷脂质体包封率分别为52.84%,80.25%,82.09%。根据实验结果,说明选用不同的磷脂与胆固醇比例会明显影响脂质体包封率。

2.4.3脂药比的考察 按“2.1”项条件制备脂质体,设定脂药比(磷脂胆固醇之和与栀子苷比)分别为10:1,25:1,40:1,磷脂与胆固醇比、脂药比和水化溶剂用量等不变。按以上比例制备的栀子苷脂质体包封率分别为52.85%,84.10%,78.64%。根据实验结果,脂药比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较为显著。

2.4.4水化溶剂用量的考察 按“2.1”项条件制备脂质体,设定水化溶剂用量分别为20,30,40 mL,磷脂与胆固醇比、脂药比和水化溶剂用量等不变,栀子苷脂质体包封率分别为67.82%,84.10%,80.61%。说明水化溶剂容量对脂质体的包封率影响较为显著。

2.4.5水化溶剂pH值的考察 按“2.1”项条件制备脂质体,设定水化溶剂的pH值分别为6.5,6.8,7.2,其磷脂与胆固醇比、脂药比和水化溶剂用量等不变,栀子苷脂质体包封率分别为75.02%,82.10%,81.03%。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水化溶剂的pH值为6.8。

2.5星点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

2.5.1星点实验设计 根据单因素考察的实验结果,选择对包封率影响较大的脂药比、磷脂与胆固醇比、水化溶剂用量作为考察对象,采取三因素、五水平的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最佳处方。结合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自变量范围:脂药比(A)10:1~40:1、磷脂与胆固醇比(B)1:1~7:1、水化溶剂用量(C)20~40 mL,因素水平见表1。实验设计表及结果见表2。

表1 星点设计-效应面的因素与水平

表2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组成

2.5.2模型拟合 根据实验结果,选用Design-Expert 8.0.6.1版软件,分别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因变量对各因素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结果包封率(%)=86.47+2.27A+2.49B+1.44C+1.17AB+0.54AC-0.062BC-2.98A2-2.40B2-2.38C2(P<0.000 1,R2=0.9436);载药量(%)=4.21+0.19A+0.27B+0.073C+0.19AB+0.075AC-0.057BC-0.22A2-0.13B2-0.15C2(P=0.000 8,R2=0.895 1)。

对2个模型的回归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表4。对于包封率,模型P<0.000 1,具有极显著性;A、B、C、A2、B2、C2极显著,其他项不显著。对于载药量,模型P=0.000 8,具有极显著性差异;A、B、A2极显著,AB、B2、C2显著,其他项不显著。

表3 响应面模型对包封率的方差分析结果

表4 响应面模型对载药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2.5.3效应面分析 选用Design-Expert 8.0.6.1版软件,依据所拟合的数学模型,分别绘制评价指标对2个考察因素的三维效应面图,另外一个因素置为中心点值,结果见图1、图2。

图1 各种因素对包封率的响应曲面图

图2 各因素对载药量的响应曲面图

由图1、图2可知,随着这3个因素的增大,包封率和载药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大小均为磷脂与胆固醇比>脂药比>水化溶剂用量,水化溶剂用量与磷脂与胆固醇比两者交互作用对OD值影响不明显。

2.5.4效应面预测与验证 根据软件预测结果,再结合实际实验数据,选取栀子苷脂质体的最佳处方为:脂药比32:1、磷脂与胆固醇比6:1和水化溶剂用量32 mL。包封率和载药量预测值分别为87.45%,4.54%。按上述优选出来的处方条件重复进行3次实验。结果包封率的平均值为87.8%,RSD为1.8%(n=3),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48%。载药量平均值为4.48%,RSD为1.6%(n=3),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32%。

2.6栀子苷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2.6.1脂质体的形态 取适量按最佳处方所制备的栀子苷脂质体混悬液,加适当纯化水稀释,滴加在铜网上,用1%磷钨酸染色2 min,待铜网干燥后,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并拍摄照片,结果见图3。栀子苷脂质体呈乳白色,质地较稀,置于4 ℃环境中24 h,脂质体混悬液稳定。由图3可知脂质体分布均匀,形态完整,以球形为主。

图3 栀子苷脂质体TEM图

2.6.2粒径及点位的考察 室温条件下,取适量栀子苷脂质体加入PBS液稀释,用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粒径分布见图4。结果表明,栀子苷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57.0 nm,粒径较小,可以促进吸收;峰形为单峰;多分散系数(PDI)值为0.234,说明脂质体粒径分布比较均匀;Zeta电位为-28.7 mV,说明脂质体比较稳定。

图4 栀子苷脂质体粒径分布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成膜温度,若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磷脂变性,过低则容易析出沉淀。溶剂的选择也非常关键,选用甲醇作为溶剂时,对卵磷脂的溶解性差,成膜效果不理想;溶剂为乙醚时,药物溶解速度较慢。最终选用三氯甲烷为溶剂,药物溶解较好,成膜较为理想。

本实验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栀子苷脂质体,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脂质体性能较大的脂药比、磷脂与胆固醇比例、水化溶剂用量3个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优化,模型对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拟合效果较好,预测栀子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脂药比32:1,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6:1,水化溶剂用量32 mL。所得脂质体粒径为(157.0±6.4) nm,包封率(87.8±1.68)%,载药量(4.48±2.58)%。本研究可为栀子苷脂质体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脂质体磷脂药量
紫苏溶血磷脂酰转移酶基因PfLPAAT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两倍药量
高三尖杉酯碱类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地铁隧道钻爆法施工中敏感区间及安全药量确定
脂质体研究进展及制备方法
复杂山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参数研究
玉米油脂和玉米磷脂的提取与分离研究
爷爷的输液瓶
用于巨型脂质体制备及收集的微流控芯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