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加力 俞东容*
IgA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约占45%左右[1],有研究[2]发现约30%~40%的患者在患病2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目前公认的IgAN进展高危因素包括蛋白尿、高血压、确诊时肾功能水平等[3],但治疗指南多根据临床表现,缺少针对肾病理治疗策略。研究发现[4-5]肾虚、风湿、血瘀是IgAN的主要证候,与临床、病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文探讨补肾活血中药联合激素治疗III~IV级IgAN的疗效和安全性。
1.1 临床资料 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肾脏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103例。原发性IgAN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6]。中医证候:符合肾虚血瘀风湿证诊断标准[5],证候确立需符合主症,或次症>2项,结合舌苔脉象可确诊。(1)肾虚证:主症:腰酸乏力,尿现微量泡沫(尿蛋白定量<1.0 g/d);次症:气短懒言、易感冒、自汗、夜尿增多、手足心热、目睛干涩、眩晕耳鸣、咽干咽痛、盗汗。舌脉:脉细或细数,舌红、或淡红,舌体胖或边有齿痕,苔薄。(2)血瘀证:主症:血尿(指镜下多形性红细胞尿<+++),伴或不伴腰痛、痛处固定;次症:舌下络脉瘀滞、皮肤或口舌有瘀斑瘀点、肢体麻木、肌肤甲错。舌脉:脉细或涩,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3)风湿证:主症:尿有多量泡沫(尿蛋白定量≥1.0 g/d。若患者尿蛋白定量在0.5~1.0 g/d之间,经补肾固肾治疗后仍乏疗效,可视同风湿扰肾证的主症进行辨治),和/或血尿(指肉眼血尿或镜下多形性红细胞尿≥+++);次症:水肿、腰困重痛、头身/肌肉/肢节酸楚、皮肤湿疹/瘙痒、恶风。舌脉:脉细滑或弦,舌苔薄腻。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肾脏穿刺刺病理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②中医证候符合肾虚血瘀风湿的患者;③年龄14~65岁;④肾脏穿刺时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⑤Lee分级符合III~IV级。(2)排除标准:①继发性IgAN患者;②有精神疾病或无独立行为能力者;③存在激素使用的禁忌症:严重活动性感染(肝炎、HIV、结核等),恶性肿瘤,严重糖尿病等;④肾脏穿刺刺前半年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3)脱落标准:①在治疗期间未进行补肾活血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②未进行规律随访。
1.3 方法(1)基础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血压、血脂、血糖的管理。(2)中医治疗:补肾活血组方:生黄芪30 g,当归10 g,川芎15 g,干地黄15 g,淮山药20 g,杭白芍15 g,制军6 g,三棱10 g,莪术10 g,桃仁10 g,积雪草30 g等,辨证加减;疗程12~24个月。(3)激素治疗:24 h尿蛋白定量≥3.5 g患者口服强的松/强的松龙0.8~1.0 mg/(kg·d),24 h尿蛋白定量<3.5 g患者口服强的松/强的松龙0.4~0.6 mg/(kg·d),2个月减量,总疗程10~12个月。
1.4 观察指标 (1)疗效观察:实验室指标(尿常规,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定量),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每月检测。(2)安全评估:每个月检测血糖,血常规,肝功能,监测血压、感染等,若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及时药物对症干预。
1.5 疗效评价 (1)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4 h尿蛋白定量≤0.3 g/d,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数≤0.8 µ/ml或≤3个/HP,肾功能正常或稳定在原有水平;(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4 h尿蛋白定量较前减少≥50%,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数较前减少≥50%,肾功能正常或稳定在原有水平;(3)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较前减少≥25%、<50%,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数较前减少≥25%、<50%,肾功能正常或稳定在原有水平;(4)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者。随访终点定义为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SKD)或肾小球滤过率较肾脏穿刺刺时下降≥50%,或患者血肌酐水平较肾脏穿刺时≥2倍。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线资料 见表1。
表1 103例患者肾活检时一般资料
2.2 103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 见表2。
表2 103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s)
表2 103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s)
注:与基线值比较,*P<0.01
时间 尿蛋白定量 U-RBC(个/HP)Scr(µmol/l) sAlb eGFR(ml/min) Hb(g/L)基线值 1.97±2.12 45.0±53.1 90.9±39.0 37.1±6.88 83.7±31.8 127.0±19.4 6个月 0.59±0.69* 11.2±17.5* 80.8±29.2* 41.6±3.55* 102.6±34.9* 133.2±17.0*12个月 0.48±0.61* 8.4±13.2* 82.8±42.6* 43.6±18.42* 102.1±34.7* 131.6±16.6*18个月 0.45±0.44* 7.6±11.7* 79.6±26.2* 42.1±3.17* 104.2±34.2* 133.7±16.8*24个月 0.43±0.52* 7.2±14.8* 80.3±27.7* 41.9±2.93* 100.9±34.4* 134.2±15.3*
2.3 患者疗效 见表3。
表3 103例患者疗效[n(%)]
2.4 CKD分期变化 随访6个月时27例患者从CKD 3期→CKD 2期或CKD 2期→CKD 1期,5例患者从CKD 3期→CKD 1期,1例患者从CKD 1期→CKD 2期。随访至2年时CKD 1期62例、CKD 2期23例、CKD 3期17例、ESKD 1例。
2.5 疗效与病理关系 见表4。
表4 103例患者疗效与肾脏穿刺病理卡氏、艾氏积分关系
2.6 结局与安全性 随访观察中,103例患者中有1例进入终末期肾脏病,行腹膜透析治疗。随访截止时无患者因严重并发症退出治疗,出现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异常有9例,肺部感染2例,血压明显升高者4例,消化道症状者6例,经对症治疗后可改善。
IgAN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7],对IgAN积极治疗,延缓疾病进展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中以支持治疗为基础,结合蛋白尿、血压、肾功能、肾病理等因素,部分患者可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激素治疗IgA肾病已被确认具有一定疗效,但也有一定副作用。2012KDIGO指南[8]推荐,在充分RAS阻断3~6个月后,IgAN患者尿蛋白定量仍持续≥1 g/d,且eGFR>50 ml/min,建议激素治疗6个月;2015版IgA肾病日本循证实践指南[9]中对于CKD 1~2期、尿蛋白>1 g/d的患者推荐短程足量激素或者激素冲击治疗。近年的VALIGA研究[10]发现eGFR<50 ml/min的IgAN患者,激素治疗仍能获益;但STOP-IgAN研究[11]显示充分RAS阻断后激素治疗仍能有效降低蛋白尿,但3年随访并未证实激素对肾功能有额外获益,而激素组不良反应更多,包括严重感染、体重增加、糖耐量受损等。TESTING研究[12]认为激素(甲泼尼龙)可降低蛋白尿水平,并证实激素能减少2/3的肾衰竭事件,但不良事件风险增加5倍,主要表现为严重感染,其中激素组有2例死亡。
中医药在防治IgAN中具有独特优势,在改善病情同时可减少激素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李洁等[13]研究提示益肾活血祛风湿治疗IgAN具有降低蛋白尿、稳定肾功能、延缓肾衰进程的功效。刘永芳等[14]发现通络保肾方具有改善CKD1-2期的IgAN患者血尿、蛋白尿及临床症状的功效。吴卿等[15]研究显示固本通络方可减少患者血尿、蛋白尿水平,并发现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水平相关。本资料结果显示,中药补肾活血方联合激素治疗2年时较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水平显著下降,肾小球滤过率、血清白蛋白也明显改善。2年随访结束时总显效率80.6%,病情轻者更易临床获益,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常见副作用经对症治疗后可控,一定程度上显示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