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舒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接受营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效果及对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母乳喂养率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产妇开展本次研究。护理①组(63例)方案:常规护理方案;护理②组(63例)方案:营养护理方案。2组产妇均连续护理管理1个月。探讨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母乳喂养率。结果:护理②组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为90.48%,明显高于护理①组的76.19%(P<0.05);护理②组纯母乳喂养率68.25%,明显高于护理①组的47.62%(P<0.05)。结论:产妇采用营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更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
关键词:营养护理模式;产妇;母婴健康;母乳喂养率;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方式[1]。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产妇尽早接受母乳喂养,对于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医疗观念的改变,营养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的应用,具有护理质量高的优势[2]。因此,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妇126例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护理方案为对照,探讨产妇接受营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效果及对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母乳喂养率影响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纳入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26例产妇开展本次研究。纳入标准:(1)本院分娩产妇;(2)无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子痫等妊娠期合并症;(3)足月分娩;(4)单胎,胎儿无畸形;(5)新生儿Apgar评分≥9分;(6)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因自身因素无法母乳喂养者;(2)精神病产妇;(3)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126例产妇遵循随机平均原则,分为2组,组别分别是护理①组、护理②组。护理①组中,产妇共63例,年龄区间:23岁~39岁,平均(31.45±5.04)岁。护理②组中,产妇共63例,年龄区间:22岁~38岁,平均(31.39±5.09)岁。
1.2 方法
護理①组(63例)产妇护理方案:常规护理方案;护理②组(63例)护理方案:营养护理方案。(1)成立营养护理小组。选取产褥期护理经验丰富、具备良好护患沟通技巧、熟悉营养学理论知识的临床护理人员成立营养护理小组。加强培训,使组内临床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和应用营养护理模式,并进行制定、实施、评估营养护理措施。(2)营养健康教育护理。小组成员采用一对一的模式,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通过问答环节了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针对产妇的认知误区进行正解,消除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的担忧和疑惑,同时强调营养状况对于母乳分泌量的影响,使其遵从营养护理,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3)制定个性化营养护理对策。评估产妇的具体情况,结合产妇的饮食喜好制定个性化营养护理方案,逐步补充因妊娠、分娩所耗损的营养储备,可食用利于下奶的鲫鱼、猪蹄、花生、排骨、香菇、丝瓜、小米粥等食物,搭配新鲜的蔬菜水果。(4)母乳喂养及婴儿护理。向产妇示范如何进行哺乳,教会产妇乳房护理技巧,避免出现乳头皲裂、乳房胀痛、乳腺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教会产妇新生儿护理技巧,强调母乳喂养的频率,注意观察新生儿奶量和粪便情况。喂奶后,注意拍嗝,防止吐奶、溢奶。
1.3 探讨指标
探讨2组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统计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分。若评分80分~100分,则认为很满意;若评分60分~79分,则认为一般满意;若评分0分~59分,则认为不满意。
探讨2组母乳喂养率。
1.4 数据探讨
软件:SPSS 22.0;计量资料表现形式: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现形式:%(行卡方检验)。若P<0.05,代表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探讨2组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
护理②组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为90.48%,明显高于护理①组的76.19%(P<0.05)。见表1。
2.2 探讨2组母乳喂养率
护理②组纯母乳喂养率68.25%,明显高于护理①组的47.62%(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3-4],母乳喂养可提供足够的营养,不仅对婴儿的身心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婴儿抵抗力,帮助产妇康复。但如果产妇母乳分泌不足,则难以实现母乳喂养。常规的护理模式下,护理措施较为简单,对产妇产后的营养管理不够重视,不利于提升母乳喂养率。且由于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较低,产后易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母乳分泌不足,易影响母婴健康。因此有必要探索先进的营养护理模式,不断提升护理质量,解决促进母乳喂养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满足产妇的身体营养需求,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母婴健康。
营养护理是一种护理质量较高的新型护理模式[11]。一方面,通过成立营养护理小组,优化临床护理队伍,提升整体护理质量,重视产妇的营养管理和母婴健康,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母婴健康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营养健康教育护理,消除产妇妇母乳喂养的认知误区,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其三,通过制定个性化营养护理对策,充分考虑产妇饮食的个体差异性,最大程度满足产妇的营养护理需求;其四,通过母乳喂养及婴儿护理,促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对母乳喂养期间母婴健康进行指导,促进产妇身体康复,婴儿身体正常发育[5-6]。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营养护理模式护理的产妇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母乳喂养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p<0.05),证明营养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产妇采用营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母乳喂养率、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郭舒文,林玲玲,陈文娟,林娟斌,张秀虹,张淑芸.修改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表在NICU母乳喂养宣教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20,18(32):4434-4437.
[2]谢玉兰,江卉,彭小花,谢玉芬.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20,19(03):52-54.
[3]李玲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用个体化营养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对产妇健康状况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267-268.
[4]张颖莉,马倩.产前护理教育联合产后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泌乳功能及新生儿喂养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2):184-186.
[5]孟远霞,王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1):164-166.
[6]王云,孟远霞.以家庭为单位的产后膳食指导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0):173-175.5C8F148E-E448-4D93-B607-8796433F5E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