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选定的大学里 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社会能力

2021-06-12 07:28:23贺健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8期
关键词:参与度学校研究

贺健

一、问题及其设置

学校被认为是所有学习者的第二个家,提供学习空间和环境,被认为是年轻人生活中重要的稳定力量。研究表明,感觉自己是学校社区的一部分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在学业上表现得更好,在学校里也更有动力。当儿童和青少年感受到与学校的联系时,他们不太可能从事危险和反社会的行为,在学校拥有强大而有益的社会关系的学生不太可能辍学。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在学校缺乏联系感是青少年抑郁的一个先决条件。当学生感到他们是学校社区的一部分时,他们更有可能在学术上表现得更好,也更有动力学习。归属感被定义为被群体其他成员接受和喜欢的感觉,感觉与他人有联系,感觉自己是社区的一员。一般来说,尤其是青少年,渴望强大的社会联系,重视他人的接受、关心和支持。在学校,归属感给学生安全感、认同感和社区感,反过来,支持学术、心理和社会发展。为了取得成功,学生需要在学校里感到“归属感”。人们把这种归属感称为很多东西。一些研究人员研究“学校投入”,一些研究“学校依恋”,还有一些研究“学校纽带”。

学生参与是学生在他们的学习社区中使用的能量和努力,可以通过一系列行为、认知或情感指标观察到。它是由一系列结构和内部影响形成的,包括各种关系、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学生在他们的学习社区中参与度越高,赋权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将精力重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产生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结果,这同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参与度。学生参与度被定义为参与与高质量学习相关的活动和条件。一个关键的假设是,学习受到个人如何参与有教育目的的活动的影响。花在积极认知上的时间与主题相关。虽然学生被认为负责构建他们的知识,但学习也被认为取决于机构和工作人员提供刺激学生参与的条件。

学校在帮助年轻人发展和管理与他人的互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课程内的还是非课程内的学习经历,都是发展批判性地反思和管理自己生活方式的技能,以及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机会。它们还可以鼓励青年人具有一种渴望和希望制定和实现目标的态度和宽容——重视多样性和尊重他人,并准备克服偏见和妥协。日益全球化和技术的使用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历史变化,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出现影响了社会能力。教育环境中的社会能力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学习环境突出了相互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成功的沟通和合作包括广泛的技能和行为,如: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决策,面对挑战,建立和保持关系,自我控制,果断,责任,尊重,创造力,或批判性思维,等等。从中学到大学期间社会能力的发展对个人成长、自尊和尊重社会确立的人权具有突出的重要性。

二、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转型过程,这一转型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用主义思想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构建中国自主创新体系的回应和“科教兴国”的机制。中国大学生在社会经济背景、学习风格、上大学动机等方面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些新形势产生了中国高等教育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主要趋势:由于宝贵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就业机会的稀缺,学习环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多元化的学生,有必要研究学生的投入和成就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学生们被鼓励充分利用他们的经历,参与课堂之外的學习体验。志愿者工作和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社会沉浸,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并更好地了解当今中国。实习都要详细的实习申请和指导,学生将在学期中参加一个长时间的实践,以及到相关地点进行各种各样的个人文化游览学习。

根据兴趣和能力,学校还提供书法、绘画、太极、烹饪、乒乓球和学习各种乐器的课外课程。学校有各种各样的学生俱乐部和组织,对国际学生开放。兴趣领域包括舞蹈、摄影、蓝调吉他、滑雪、定向越野、职业发展、乒乓球、漫画等等。校园内配备了室内和室外运动设施,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足球场。

一些关于中国学生心理因素如何影响大学成绩的研究表明,学习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动机、主动性和对学科的兴趣。其他一些实证研究考察了课堂和课外参与对大学收益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行为、课外参与共同影响学生的知识、认知技能和课程失败次数,课堂内和课堂外参与度越高的学生对教育质量的评价越高。

学生的非学术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重要,因此,学校的部门,包括学生事务处,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在进行的研究中表明,更多地参与课外活动有可能对学生和学校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大学提供的激励,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卓越性。另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和沟通技巧,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生活态度,缓解大学学习的压力。进入新时代,大学肩负着教育强国的历史责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追求卓越教学,扎根中国教育,为世界高等教育贡献中国方案和智慧。素质教育需要关注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社会发展的认知和情感社会方面。在教育背景下,情感社会维度在成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是引起研究极大兴趣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具有个人和社会方面,对社会目标的探索可以促进学校成就。

参考文献

安南.《英语口语教学中同伴辅导的有效性》.(2020).

Beavers, J.首席学生事务官的领导观点.教育管理:论文、学位论文和学生研究.(2016).

布莱克.服务型领导与学校环境的相关分析:探索与实践期刊,第13卷,第4期,2010年6月,437-466.

猜你喜欢
参与度学校研究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40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8:06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