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话内丹

2021-06-11 04:50彭旭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真气五脏丹田

彭旭

大家看《黄帝内经》知道,对于普通人来说,维持生命就要进食五谷,五谷代表后天八卦有形的五行物质。想不想吃是脾管,能不能吃是胃负责。脾胃是“后天之本”,能运化水谷,五谷在胃肠之中消化吸收,在胃中腐熟,经过脾的运化,变成水谷精微,也就是营气等,输送到身体各处滋养身体。对于个体而言,先天必须附着在后天的有形肉身之中才能存在,这就是后天养先天。其实在五脏之中,脾就是代表后天八卦中有形的黄庭,另外还有一个无形的先天黄庭,此无形之黄庭就是我们内丹术用于涵养先天炁的先天层面的黄庭,也叫“祖窍”、“虚无窟”。

对于内丹修炼者而言,在养胎阶段,由于黄庭宫中有充沛的炁,所以不再完全依赖五谷化生后天的血气。也可以说,充沛的先天炁可以直接变成后天气。这样,人体就会“气满不思食”,出现自然辟谷,这个,才是道家真正的辟谷。它是在内丹修炼中,慢慢补足五脏亏损的气,等到五脏的气满以后,肝气(木)、心气(火)、脾气(土)、肺气(金)、肾气(水)等五气自然在黄庭祖窍穴中混合凝聚,五行攒簇,也就是三五归一,复归混沌的太乙真元祖炁,也叫“返还”。这样,精满炁足,不再需要从后天食物中补养能量,这才是真正的辟谷。正是:“圣婴只食混元气,不爱人间烟火味。”它是建立在五气全满的基础上,而不是现代人发明的那种辟谷班,在五脏仍然亏虚的情况下饿肚子,那个只能叫减肥。而且脾气未满就硬扛,时间久了,会损伤胃气,造成萎缩性胃炎,有些还出现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一种癌前病变。所以,功夫未到,不要硬来,须知道法自然,水到渠成。

对于实修而言,就是人体处在一种气满而自足的状态,腹腔内由于气满而潜息,没有肠蠕动而不产生饥饿感。当然,如果到点就吃也是能吃的,但是不用吃太多就容易饱了,连水都少喝,而且喜欢吃素。因为吃肉多容易湿气重,水湿内停,聚而生痰。脾胃属土,就像一块肉埋在土里,肉腐熟容易生痰湿,中医说,脾是生痰之源。痰湿容易使人有头身困重的不舒服的感觉,甚至湿气被体内真气逼出,表现为皮肤的湿疹。而身不安,则心难定,影响入定,这才是内丹修炼者喜欢吃素的真正原因。而此时人的状态是处在一种被内炁滋润而神凝炁住的状态,厉害的话甚至如同动物冬眠。并非日常生活中精神抖擞的消耗状态,这种潜伏的低代谢状态才能做到辟谷。

在中国古代道家上清派理论里面,元始一炁化五炁,称之为“五芽炁”,五炁化生五脏,赋予人身。《道藏》上清灵宝大法卷六的“五芽真文”记载:“灵宝有五方真符赤文祖炁,天中灵宝也。人身中主内生五色灵芝,外招五方云芽和炁,乃真液真水……在物则为五行,在人身则为五脏也。”《灵源大道歌》:“休论涕唾与精血,达本穷源总一般。此物何曾有定位,随时变化因心意。在体感热即为汗,在眼感悲即为泪。在肾感念即为精,在鼻感风即为涕。纵横流转润一身,到头不出于神水。神水难言识者稀,资生一切由真气。”而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消耗,脏气亏损,“一悲一喜一思虑,一纵一劳形蠹弊。朝伤暮损迷不知,丧乱精神无所据。细细消磨渐渐衰,耗竭元气神乃去”。而道家用逆不用顺,内丹术的修炼先是积精累气,把亏损的五气补足,然后由五气返还先天一炁,《真龙虎九仙经》:火中有木神,水内有金气, 水火五脏交,来往不离土。罗公曰:真龙虎者,眼为五轮王,火有五轮王,水水难得,先闪水下,含养于口中。从闪火下入肝,肝为木,木色青,故为青龙也;水入肺,肺为金,金色白,故为白虎也。龙火从左下入肝,穿右出,却来入左;虎水从右下入肺,穿肺左出,却入右者,五脏气交也。这就是“五行攒簇,三五归一”,这就是“逆成仙”,也就是内丹术修炼的理论。

当五气混凝以后,变回太乙元炁,这一粒火种,会不断地吸引虚空中的先天炁,入黄庭宫中存储起来,这就是古丹经里面非常著名的“同类相求”,其实就是以体内的炁吸引真空中的炁。这个知识点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古丹经上视为天机,始终不肯明言点破,可以说是内丹术里面的千古谜团之一,包括很多没有实修的著名大学者到此处都犯糊涂,那些对内丹术不了解的人,经常望文生义,把“同類相求”理解为男女的阴阳采补,他们把“同类”理解为男人和女人都同是人类,实在是荒唐、大谬!误入歧途的分叉点就在此处。经过约一年时间的温养,炁越养越足,并且不断炼化潜伏,也就是炼炁化神,完满以后就叫做“胎圆”。张紫阳:“婴儿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圆入圣基。”清气上升,浊血下降,先天炁就会上升到头部,用于滋养泥丸宫的元神。头部也就是“首”,“元首”的“元”,这个过程称之为“三花聚顶,五炁朝元”。“三花”也叫“三华”,指的是“元精、元炁、元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而现在就是把这三者反过来归一,返本还源,这就是“精气神”理论说的精气神合而归一,叫做“三家相见”。如果用神炁理论来说就是“神”和“炁”相交。此时,按照传统理论,把人体比喻成天地,头部就是“乾”,腹部就是“坤”,乾坤就是天地,人体就是一个小天地,此时鼎就是改指头部,炉指下丹田,“小鼎炉”变成“大鼎炉”,这个过程叫做“移炉换鼎”。也就是《性命圭旨》里面说的“火从脐下发。水向顶中符。三姓既会合,二物自相拘。固济胎不泄,变化在须臾。此谓之大鼎炉也”。乾坤会合,此时乾在上,坤在下,就真正变回了先天八卦图了。

蟠桃会上饮仙酒,戴仙花,醉醺醺。但见漫天白雪、遍地黄芽,周身阳和。《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我在前念已绝,后念未起处寻觅玄妙的先天状态,不睹不闻存觉性,无思无念养胎仙。突然,动极而静,蒸腾氤氲的真炁平静下来,潜伏不见了。就像一锅煮沸的水沉静下来,又像极了我们炒菜到了后面“收汁入味”,把汁水精华凝聚入肉里面一样。脉停息住,感觉不到一丝炁的运动,天地一片宁静,三华聚顶,五炁朝元,圣婴迁至上田,入主泥丸宫,头上光明升起,越来越亮,洞彻天地之间的黑暗,大千世界唯余一片光明。

《大成捷要》之“五气朝元天机”:“此时心中阴气将尽,世有可乐之事,则心不动摇。而心经真气自然吐露,化为红色云霞,朝与昆仑之前。肝中阴气将尽,世有可怒之事,则肝不动,肝经真气吐露,化为青色云霞,朝于昆仑之左。脾经阴气将尽,世有可欲之事,则脾不动,脾经真气吐露,化为黄色云霞炁,朝于昆仑之顶。肺中阴气将尽,世有可悲之事,则肺不动,肺经真气吐露,化为白色云霞,朝于昆仑之右。肾中阴气将尽,世有可恐惧之事,则肾不动,肾经真气吐露,化为黑色云霞,朝于昆仑之后,名曰五气。所谓朝元者,不须用法依对其气,静极自然上朝,将见青气出自东方,笙簧僚亮,旌节车舆,左右前后,不知多少。须臾南方赤气出,西方白气此北方黑气出,中央黄气出,五气朝于上元,氤氲般肇,千万不可看他,死心入定。”此处“昆仑”指的是头部泥丸宫。头部中心的泥丸宫在《钟吕传道集》里面叫做“内院”,元神就是居住于此处,聚集的肾精终于真正与元神会合,这就是“聚精会神”的真正含义,其实中国很多成语都来源于道文化,只是现时西风东渐,大家都忘了它本来的意思。聚肾精,会元神,补脑髓,也叫“还精补脑”,这就是内丹养生的精髓。

这就是“移神内院,端拱冥心”,理论上来说就是把黄庭的炁完全炼化,黄庭再无一丝气息,比喻成胎圆后圣婴诞生,迁居到上丹田的泥丸宫。《张三丰全集》的“大道论”:“只待圣胎炁足,十月功圆,脱胎神化,降生婴儿。”婴儿其实就是元神,实质上就是:下丹田的真炁迁居内院后转变成了光,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在下丹田表现为气感,在上丹田表现为光感。此时下田已经感觉不到内炁,我试过强行聚拢反感不适。相反,如果收入泥丸宫则很顺畅,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已经从最初的修炼下田变成了修炼上田。

至此,炼炁化神结束,进入炼神还虚的阶段,《性命圭旨》:“婴儿移在上丹田,端拱冥心合自然……益清静体中,空空荡荡,晃晃朗朗,一无所有,一切无住。”这个阶段的修炼,是纯性功了,冥心本乎无住无,住心体圆融不测。古人到了这一步,则完全就是一点儿也不做别的事情了,舍弃红尘中的一切,这样才能进一步“炼虚合道”。《性命圭旨》:“夫冥心者,深居静室,端拱默然,一尘不染,万虑俱忘,无思无为,任运自如;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无内无外,无将无应,离相离空,离迷离妄,体含虚寂,常觉常明,但冥此心,万法归一,则婴儿安居于清灵之境、栖止于不动之场。色不得而碍之,空不得而缚之,体若虚空,安然自在矣。”

对于现代人在红尘中修炼来说,工作消耗精气神,注定无法达到古人的高度,只能在不断退转和勤修中保任在此状态,已然是最高成就。平日仍需在打坐中吸收虚空的先天原炁,补养肾精,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精化肾炁再补养脑海泥丸宫的元神,日积月累,修炼者的脑髓充盈,头顶部和前额慢慢隆起,就像年画里面的南极仙翁,从此不会得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症,到老仍然耳聪目明,寿比南山。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肾主身之骨髓。”《素问.五脏生成篇》:“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到了老年,《靈枢·天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意思是说,到了百岁以后,肾精已经被亏虚得差不多了,不能滋养神了,油尽灯枯,只剩下形,所以人就死了。内丹术通过吸收天地间的先天炁,补充肾精,还精补脑养神,故而理论上可以不死。《性命圭旨》:“人能握神守一于本宫,则真炁自升、真息自定、真精自朝、灵苗自长、天门自开、元神自现……神既居其窍而不散,则人安得而死乎?即黄庭经所谓,子欲不死,修昆仑是也。”

道家内丹术给出了一条补充生命原力的途径和获取方法,但是现代人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消耗的时间远大于修炼时间,都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尽管如此,内丹修炼者仍然获得了高层次的健康,基本上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了恢复能力也比普通人强。内丹术确实有着太好的养生延年功效,让我们在面对死神的时候,手里仍握有一张王炸,它给了我们生命的力量和信心,免于对死亡的恐惧,使我们健康快乐地渡过这一生。

生生不息谓之易,谨以此系列文章,献给热爱生命的中国人,献给永生不绝的中华传统养生文化。

编辑:若愚 woxingzhai123@163.com

猜你喜欢
真气五脏丹田
爱生气伤肝是真的吗
人无疵,不可与交
人无疵,不可与交
人无疵,不可与交
人无疵,不可与交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黄帝内经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