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能源产业展望:压力、曙光与多元平衡

2021-06-11 02:06刘潇潇刘红光丁宣升蒋珊程诺许萍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1年2期
关键词:能源行业能源安全双循环

刘潇潇,刘红光,丁宣升,蒋珊,程诺,许萍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29)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政治经济产业格局的变革,国际环境风险与不确定性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我国步入内生增长新阶段,即将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运而生。“十四五”时期正处于后疫情时代叠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经济态势,而习近平总书记“2060碳中和愿景”的提出更是赋予能源行业新的时代使命。“十四五”时期的能源转型大幕即将拉开,幕后既有压力也有曙光,能源产业将在服务经济增长、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低碳转型的动态平衡中稳健前行。

1 “十三五”回顾: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行业发展成绩显著

“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成绩显著。能源消费总量有效控制在规划目标内,能效水平显著提升,能源供给体系多元化、清洁化水平明显加强,能源技术进步显著,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进一步加强。

1.1 提质降速的五年

从总量上看,“十三五”期间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预计为49.4亿吨标煤。“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为2.8%,较“十二五”期间降低1.1百分点;能源消费强度控制在了0.54吨标煤/万元,较“十二五”期间降低13%;碳排放量年均增速为1.69%,较“十二五”期间下降1.1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十三五”期间,我国以2.8%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5.8%的经济增长。尽管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会使得能源消费增速下降具有一定的自然性和必然性,但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仍处于偏低水平。对比能源消费增速处于相同阶段时的德国,其人均能源消费为我国目前的两倍。换言之,我国仍处于人民改善生活的进程中,对能源有较强劲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增速可以控制在相对较低水平可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2 加快转型的五年

“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增能源需求出现结构性反转,尤其是煤炭与非化石能源的变化。煤炭由增量发展,进入到真正的零增量,甚至是减量发展阶段。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中占比2020年比2015年下降7百分点,世界占比同期下降3百分点。非化石能源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首超化石能源成为新增能源消费的主力。“十三五”期间,50.2%的新增能源消费由非化石能源来满足,而“十三五”时期之前,我国新增能源消费80%以上均是由化石能源满足。此外,石油处于稳定增长期。天然气发挥了能源转型桥梁作用,新增需求占到能源消费增量的26%左右。

1.3 内涵发展的五年

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带动下,“十三五”时期我国在体制、技术、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大量阶段性成就,为未来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体制方面,实质性推动了市场化改革,长期酝酿的《能源法》呼之欲出。技术方面,风光电技术进步推动成本快速下降,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与装备均有突破,智慧能源跨入实践阶段。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同时,继续扩大自身的开放格局。

2 “十四五”展望:能源行业将在服务经济增长、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低碳转型的动态平衡中稳健前行

后疫情时代叠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我国能源行业将在服务经济增长、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低碳转型的动态平衡中稳健前行。

2.1 后疫情叠加双循环经济态势对能源行业的双刃作用

2.1.1 压减能源消费总量难度加大

后疫情叠加“双循环”的经济态势下,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扩大内需的总基调将使得“十四五”期间压减能源消费总量的难度有所增加。具体而言,第一,在后疫情时代,第二产业预计会出现反弹式的修复增长。回顾历史,非典、金融危机、新冠疫情这三次危机之后,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都有所回升。特别是在此次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降至历史较低水平,但是疫情的出现,使得形势出现了反转。第二,“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目标,相比过往规划中侧重于强调提高服务业占比,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转向。第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的基调带动下,会对能源消费产生一定的直接及间接拉动作用。在这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十四五”期间压减能源消费总量的难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工业和基建的复苏,将“挟持”低成本煤炭消费难以进入快速下降通道。

2.1.2 能源行业转型发展迎来新的曙光

后疫情叠加“双循环”的经济态势也为能源行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曙光。一方面,在疫情极端压力测试下,天然气和电力展现出良好韧性,有利于推进低碳化、清洁化转型。另一方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能源产业出现了积极的双向互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能效提升、能源新基建投资破解发展瓶颈、消费及产业引导扩大新兴产业规模、技术进步拓展未来发展空间,都将为长远发展赋能。

2.2 新时代背景下能源安全对能源行业的新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能源安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其内涵可以扩展为供应安全、经济安全、运行安全和环境安全。第一,保障供应安全。目前,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对能源安全形成一定威胁。未来需要保持合理的油气对外依存度和充分的能源储备。第二,保障经济安全。一方面,能源作为经济运行中的基础要素,需要以稳定、相对低位的能源价格,保障经济高效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能源行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协调,确保发展成本最低。第三,保障运行安全。构建稳定、可靠的能源系统,防范能源供应网络和运行系统风险。第四,保障环境安全。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在此背景下,低碳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社会中的重要议题。

2.3 “2060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60碳中和愿景”将能源革命推动到更高层次,赋予能源行业新的使命与担当。目前,中国碳减排压力较大。从时间上看,欧洲主要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需要约80年,而留给中国的时间仅有30年。从速度上来看,欧洲主要国家碳达峰后的30年,碳排放下降年均速度约为1%,而中国可能需要达到年均下降4%以上才可能达到2060碳中和目标。难度最突出的一点,欧洲主要国家碳达峰时人均能源消费量较高,而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仍较低,因而需要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大背景之下同时实现碳中和,这使得碳减排压力陡增。为最终顺利达成碳中和愿景,需要理性科学地规划我国能源行业走向碳中和的节奏、路径及“十四五”时期的首要发力点,同时兼顾不同能源品种间的多元平衡。

2.3.1 中国走向碳中和的节奏

我国碳中和目标预计实现的时间点是2060年。从现在到2060年的目标点可以选择不同的碳减排节奏,而不同节奏的选择将决定这期间碳排放的总量。

对节奏的选择,主要考虑三个层面。第一,从经济产业层面考虑,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中高速增长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同时,我国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目前的产业结构对能源的需求较高。第二,从技术层面考虑,远期重大技术突破将对碳中和的实现具有乘数效应,但技术的发展从布局到突破再到应用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第三,体制机制层面,与能源转型相适配的体制机制改革具有渐进性,需要不同因素协调平衡,逐步推进。例如,碳市场从建立到成熟需要长期的积累,难以一蹴而就。在经济、技术和体制机制三个层面的共同约束下,应在积极推进碳减排的前提下,采取合理节奏而非采用冒进手段,才能更高效地实现碳中和目标。

2.3.2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我国在实现碳中和的具体路径选择上,应从易操作、成本低的行业入手,实现碳排放达峰再逐渐下降,最终实现碳中和。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效率层面。在2060碳中和总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只有从操作难度和成本最低的路径入手,才能最终实现碳减排效率最大化。第二,技术层面。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依赖技术的发展与突破。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如图1所示,其中预测了不同技术实现平价的时间点。在此假设下,近期的路径选择应该以消费引导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主,实现碳排放达峰后再逐渐下降。中期,随着新能源行业瓶颈破解,会进入新能源大幅替代化石能源阶段。远期,CCUS等技术的突破应用将打通“最后一公里”,助力碳中和目标的最终实现。

2.3.3 提高能效应成为“十四五”的首要发力点

图1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

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主要有三种:第一,提高能效,即通过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技术进步、消费方式转变等多种手段,促进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第二,调整能源结构,即用更多的低碳能源来替代高碳能源。第三,增加生态碳汇等负碳排放方法,例如,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在目前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条件下,经测算得出,能效每提高1%,碳排放量减少约1.4亿吨。图2显示了“十四五”期间碳减排路径的稳健和乐观两种预测情景。在这两种情景之下,到2025年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104亿吨和99亿吨左右。其中,提高能效对碳减排的贡献度可以达到74%~79%,能源结构调整的贡献度可达18%~21%。显而易见,在“十四五”时期,要充分释放提高能效的空间和潜力,在以提高能效为第一要务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图2 “十四五”期间碳减排路径预测情景

2.3.4 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

在“十四五”时期总体碳减排策略引导下,不同能源品种在服务经济、保障安全、低碳转型平衡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关键在于处理好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多元平衡,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困境。

第一,煤炭应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通过结构优化置换发展空间。减煤目标不宜过于冒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重工业领域,应以提高煤炭使用效率、降低煤炭消费强度为主;优先保障电力用煤需求,煤化工回归战略性、技术储备性产业定位;散煤治理和部分对价格承受力较强的工业领域“煤改气”,建议通过强政策压减煤炭使用量。

第二,石油是能源安全的聚焦点,建议积极扩围保障手段,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十四五”期间,油气供需形势整体宽松,但非传统安全风险上升。首先,要重视油气保障能力建设,在加大上游投入、加强海外资源获取与贸易的同时,进一步凸显“增储”地位。其次,要重视应急储备能力的建设,拓宽储备思路,利用好国际低油价窗口期,将产能储备和实物储备相结合。再次,要重视非传统安全风险化解,综合运用外交、金融、文化等多种手段,提升整体保障能力。

第三,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竞合”发展,比较优势发挥将引导消费走向理性。天然气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现实选择,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要遵循理性发展模式。所谓“理性”,一方面,要在充分考虑资源可获得性的前提下促进消费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天然气消费增速将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7.1%;另一方面,宝贵的天然气资源将会向最能发挥其价值和优势的领域倾斜,民用气处于优先保障地位,而后依次为工业和发电领域,化工领域应限制发展并逐步退出。

第四,非化石能源迎来黄金发展期,经济性、消纳和稳定性瓶颈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十四五”时期,风电、光伏新建项目度电成本有望低于煤电在运项目度电成本,迎来第二个平价里程碑。但是,抢装导致的装机透支、尚存的政策堵点、以及消纳不畅等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并加以解决。

3 结论

“十四五”开启2060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历史大幕的关键在于做好“两个统筹、三项布局”。“两个统筹”即统筹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之间的关系、统筹各个能源品种之间的关系,“三项布局”即加快需求侧改革布局、技术攻关布局和市场机制建设布局。在此基础上,不仅可以较好破解能源三角困境,也将为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把握战略主动。

猜你喜欢
能源行业能源安全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谈能源安全不能只看能源本身
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评价分析
我国能源行业排污权交易的国内与国外经验研究
平抑风电出力波动储能技术比较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