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辉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河南濮阳 457000)
中原油田根据油藏特点,经过前期技术攻关,自2010年起,先后在濮城沙一、胡96、文181、卫42等区块进行二氧化碳驱扩大试验。截至目前,累计实施11个区块32个井组,累计注气69.87万吨,增油16.44万吨,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但在实施二氧化碳驱过程中,因二氧化碳的特性以及受设备、地面系统配套等的限制,出现了套漏、套管错段、管线穿孔、二氧化碳外排等现象,引发了一系列安全环保问题[1-3]。文章在整理分析井下管柱数据及地面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原油田二氧化碳驱安全环保风险进行了识别与评估,并制定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保障中原油田二氧化碳驱安全环保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液体CO2通过槽车运输至注气站内的CO2储罐(–20℃,2.0 MPa)中,经喂液泵升压至2.5 MPa,输送至CO2注入泵,增压后输送至注入井口,注入地层。
采出气液利用原单井管线输至单拉罐,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气液分离,气体排空,液体输送至联合站,利用现有的油水分离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分离后的原油进入联合站外输系统,污水进入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4]。
1)水泥返高未到地面。水泥返高井中有注入井32口、产出井79口,油套水泥返高1 000米以下的98口;未下技套的39口,详见表1。
2)固井质量差。固井质量合格及未评98口,其中有77口1 000米以上油套固井较差(连续优质25 m或累计优质段50 m),固井质量不合格14口。
表1 中原油田CO2驱水泥返高井统计
3)油、套管非抗CO2腐蚀材质。注采井套管材质主要为N80、P110,油管材质主要为N80,非气密封、非抗CO2腐蚀材质,目前已有39口井出现故障(见表2)。
水泥返高未到地面、固井质量差、油套管均非抗CO2腐蚀材质,存在泄漏、井口飞起伤人、窒息、井喷等风险,现场情况见图1。
1)储罐腐蚀、液态CO2气化排空。储罐腐蚀穿孔发生CO2泄漏;液态CO2在储罐内由于温差变化容易气化,造成大罐压力升高引发爆炸风险,定期泄压排空引发环保风险。
表2 中原油田CO2驱故障井统计
2)注入泵连续排气。中原油田共有25台CO2注入泵,在注气过程中需要连续排气,平均单台泵排放量约1.38 t/d。
3)安全间距不足。P1-32井、V42-27井距离民宅不足100 m,安全距离不足。
储罐腐蚀穿孔、液态CO2气化储罐压力升高、储罐泄压排空、注入泵连续排气、安全间距不足,存在泄漏、爆炸、窒息、冻伤等风险,现场情况见图2。
1)产出井单井管线采用普通碳钢材质,未做防腐处理,易出现腐蚀穿孔,且在泄压、生产过程中,温差急剧变化导致管线焊口脆断,有5口井出现进罐管线自焊口处崩断的情况。
图1 井口漏气、井喷以及井口上移现场
图2 储罐泄漏、注入泵排气、安全间距不足现场
2)产出液采用单拉罐储存,产出CO2外排;目前共有单拉罐19个,外排CO2约9 885 m3/d。
3)分离出的污水pH值约为5.0,需增加预处理流程,药剂量增加,造成污泥量增加。以濮二污水站为例,A剂加药浓度由360 mg/L增加到1 300 mg/L,每年增加酸性水预处理费用180万元;污泥量由60 m3/d增加到200 m3/d,年增加处理费用40万元。
单井管线穿孔、进罐管线焊口脆断、单拉罐CO2外排、污泥露天堆放,存在窒息、环境污染等风险,现场情况见图3。
图3 单井管线穿孔、产出液单拉罐现场
1)定期整体检测液态CO2储罐,防止穿孔泄漏;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穿戴齐全劳保防护服,防止人员冻伤,并配备CO2检测仪监测CO2浓度,防止发生窒息。
2)采用连续加药装置加注抗CO2缓蚀剂保护泵口以上管柱,采用固体缓蚀剂保护泵口以下管柱,防止管杆腐蚀造成泄漏、井口飞起伤人、井喷等风险。
3)环空带压井采用钢丝绳加地锚固定,井口装远传压力表,在生产指挥中心实时监控压力变化,井场安装监控探头,及时发现井场异常情况;连接生产流程及油套连通,出现渗漏等异常能够及时泄压。
4)采用第三代集成撬装式注入设备,实现CO2零排放(见图4)。
5)单井管线、干线采用抗CO2材质,实现产出液全部进入集输系统;中转站配套不锈钢三相分离器,实现油气水分别处理。
图4 第三代集成撬装式注入设备
6)完善、建立CO2回注系统和分离液化回收系统,将产出的CO2进行回注。
1)注采方案选井要综合考虑套管水泥返高、固井质量等情况,对于水泥返高未至地面、固井质量差、套管存在严重变形和损伤的井,不建议作为CO2驱注采井使用。
2)定期对CO2驱注入井及产出井开展井况监测,对套管损坏严重的井停止生产;定期监测产出井CO2含量,对CO2含量升高的井要加大监测力度,对不能有效控制腐蚀的停止生产。
3)对油井采用可加药穿越式封隔器卡封生产,保护上部套管、减缓套管腐蚀。
4)开展防气窜技术、酸性水处理技术攻关。
通过对中原油田实施CO2驱工艺流程分析,找出了注入、产出、集输等工艺流程中存在的安全环保风险。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可以避免CO2驱部分安全环保风险,但在方案部署、地面配套、工艺技术等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从源头保障CO2驱安全环保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