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考略

2021-06-11 08:32:34
山西青年 2021年10期
关键词:雁塔褚遂良圣教序

刘 霞

(西安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32)

一、绪论

(一)概述

《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全称《唐故司卫正卿田府君夫人扶风窦氏墓志铭》。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现藏于西安市长安区文物管理处,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藏拓。志石呈方形,长69厘米,宽70厘米,四刹饰以卷云纹。志文34行,满行33字,楷书。志主窦琰,字令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被册封为安丰县君、扶风郡君,其事唐临《冥报记》有载,其夫为唐司卫正卿。此志书法以拙朴见长。

(二)题目背景

国力强盛的唐代促使了楷书的空前发展,在文学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唐代女皇帝武则天也提倡写碑。[1]墓葬类碑刻。唐代墓葬类碑刻的数量在东汉之上,总数近五千种。有墓碑、陪葬石刻、墓志、迁坟碑、塔铭等五种主要形制。[2]墓志作为一种丧葬风俗文化现象,在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一个发展高峰,这在古代书法史上都是令人瞩目的。楷书已在初唐时期打好根基,相互影响,前人还进行深究并取得了辉煌成果,这便形成了唐楷发展繁盛趋向成熟的必要条件。唐代楷书书风端庄平整、稳重,继承了前辈严谨、法度森严的结体特点,也因此培养出了诸多楷书大家。唐人尚法,唐代的皇帝重视书法艺术而得以大力提倡,培养了大批的楷书书法人才。

二、《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文化内涵解读

(一)墓志主人的考释

志主窦琰,字令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职位被册封为安丰县君、扶风郡君,其夫为唐司卫正卿。墓主武周长寿三年(694)一月二十五日葬,垂拱二年九月十日遘疾,薨于洛州嘉善里第,春秋六十有七。大周长寿三年岁次壹月乙酉朔廿五日己酉合葬于西京南杜陵之原。其曾祖父窦荣定,上柱国驸马都尉,陈国公,赠冀州刺史,谥号懿公,其祖父窦抗任左、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陈国公,赠司空公。

(二)墓主人家族关系

表1 窦琰家族考释

(三)墓主窦琰之家族背景

《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是属于武周时期的墓志。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王朝。志主窦琰,其夫是唐司卫正卿田君(仁汪),是与程咬金麟德二年(665)骠骑大将军卢国公在同年没世,次年碑志。父母未记载,志主有嗣子臣节,次子臣福和臣元等。祖母卢氏,原为鲜卑族慕容氏。据墓志记载其曾祖父窦荣定,曾是隋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士。西魏文帝时期,为千牛备身。又于北周时期,从周武帝灭北齐,加上开府以及拜前将军。其志主曾祖父自少与杨坚交好,又娶杨坚的姊为妻。在杨坚夺取政术前,任为洛州总管,去镇守关东一带。进入隋朝,以前因事除名,但又即复任为右武侯大将军。曾率军出凉州,御突厥阿波可汗,在高越原之战(今甘肃民勤西北一带)获大捷,迫使阿波证盟而去。封为安丰郡公。官至左武卫大将军,追赠冀州刺史、陈国公,谥号懿公。

志主祖父窦抗是扶风平陵人,唐朝宰相、外戚,北周时期太仆,窦善之孙,隋朝洛州总管,窦荣定之子,太穆皇后的族兄。窦抗出生在河南窦氏三祖房,早年曾入太学,历任千牛备身、梁州刺史、岐州刺史、幽州总管,袭爵陈国公。后因隋炀帝猜忌,被免去官爵。其祖父窦抗与唐高祖是姻亲关系,太原起兵后,前去投奔,授予将作大匠。唐朝建立之后,担任纳言、左武侯大将军,并参与平定陇西薛举、洛阳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四年(621年)时期,其祖父窦抗暴病去世,追赠司空,谥号密。

三、《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文史解析

《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的四周均用以卷云纹来装饰。卷云纹是汉族的传统用来装饰纹样中的一类,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寓意有高升和如意。但其产生及源头在学术界存在争议。它属于青铜器纹饰之一,起源战国时期,秦时才得以进一步发展,也是汉、魏时期流行装饰花纹之中的一种。它是通过线条之间的疏密粗细以及虚实结合等对比手法,构成了不同的卷云纹。运用卷曲线条组成了对称的纹饰,并多装饰于瓦当或金银器物上。与卷云纹有着共同特点的是旋涡纹饰,它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纹饰,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关于纹饰发展,其有重要角色扮演,在宏观背景的相似文化下,又影响着云纹饰纹的艺术发展,伴随着朝代之更替,变化和延续着。

四、《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书法风格研究

(一)《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书法艺术风格分析

《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葬于武周长寿三年(694)一月二十五日,这是武则天建立的王朝,武则天废黜了唐睿宗李旦称帝,并沿袭用周朝国号,改国号为周,史料中把武周计入唐朝统治的年份。唐朝有这样一位史无前例的女皇帝,才使得唐代的妇女地位与别的朝代之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唐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生活在宫禁中的女官,虽过着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也无法摆脱政治牺牲品的厄运,更无法改变男尊女卑的现状,但女官中不乏拥有政治头脑,有决断能力的英才人物,还对政治发展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贡献。窦琰生活的年代是武则天统治时期,所以此墓志的风格特点受到了当时书风的影响,有些像褚遂良早期的作品。墓志中有武则天制的新字,后世将其称为“则天文字”。共约二十字,墓志中有八个字,分别是“正”“月”“日”“年”“臣”“地”“授”“载”。

该墓志书法结体紧密,方圆适中,端庄雍容,富有力度。楷书笔法上脉络清晰,沉稳遒劲,拙中见巧,极具唐楷风格。作为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他的代表作《雁塔圣教序》也亦称其为《慈恩寺圣教序》,是唐代楷书的代表作。《雁塔圣教序》在用笔上方圆兼备,笔画纤细而呈现遒健,强调波捺的写法,横直画均有明显的变化。通过对墓志的研究,褚遂良清俊飘逸之风适应了初唐时代的需要,也是学术者所向往的。唐代书法有精妙之笔法,结构严谨,法度森严,但又不失北朝墓志中天真烂漫的趣味,对此墓志书风的研究使我们明白习古人之书风,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要取舍得当,推陈出新。

(二)《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与《雁塔圣教序》对比

通过观察比较,此墓志的风格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较为相似。二者用笔结体上没有很大的区别,但在风格上差异还是居多的,有着各自的特色,据自我分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字字空灵毓秀,笔笔艳丽妩媚,熔八分、欧、虞诸体于一炉,其线条纤细柔美,然柔中有刚,细中有力。[3]王羲之在《书论》中对用笔论述道:“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雁塔圣教序》在用笔上轻快灵巧且快速。起笔时为逆锋后入笔,微扭转,再轻顿收笔。其用笔上是为方圆兼备、纤细劲健,很强调波捺笔意,较多横直划中,会有一定明显的波动弧度变化,其横画长短粗细以及曲直皆不同。此笔法提按是从二王行草书转化而来的,其结体舒展,很有动态感,他对于笔断意连有着极为精彩的表现意识。张怀瓘《书断》评曰“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其章法所显现出一种仙逸之气又无不使人为之倾倒。清刘熙载《艺概· 书概》云:“书要曲而有直体,直而有曲致。若驰而不严,到而不留,则其所谓曲直者误矣。”《雁塔圣教序》不是绝对的单一存在,而是曲直参用的。曲与直处在互相依存、彼此衬托、互为补充、互为调节、相辅相成之中。

《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用笔更趋于圆润,沉稳厚重,端正拘谨,也相对比较随意。唐代许多墓志一直取法于北魏墓志,所以有些字在起收笔、间架结构和细节上处理得又有一些魏碑的味道。其两者在结构上都布局构思巧妙,逸趣横生。《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继承了前人书写的结体特点,但也保留了墓志的风格,虽字势平正,但有些字也有取斜势,富有乐趣。《雁塔圣教序》线条遒劲有力,结构宽博,灵动自然,空间舒朗,字字看似随意但不失法度,褚书空灵飞动而又沉劲入骨的笔法,开创了起伏多姿、跌宕有致、仪态万千之书风。[4]而《田君妻窦氏夫人墓志》线条圆中见方,较为敦厚中不失柔美。

二者书风通过比较分析法,例"唐"字,观察两个“唐”字,字形相像度较为高,田君妻墓志的“广”字头比褚遂良的更厚重、紧收,行笔饱满,撇划相较褚遂良的字是更加纤细,线条的粗细对比较明显,更有力道。例如“人”字,两个“人”字相似度很大,田君妻墓志的撇画是接近于平直,而褚遂良的撇略有弧度,还带有点引带,田君妻墓志的笔画方圆,褚遂良字入笔直入,劲健。再例如“化”字,与“化”字相较之下,褚遂良的字较为灵动,风格偏媚,而田君妻墓志的字很方正,横平竖直,字形结构极似欧慨,用笔上褚遂良墓志趣味十足,田君妻墓志的字略为规矩。

猜你喜欢
雁塔褚遂良圣教序
游雁塔
扬子江(2022年3期)2022-05-07 01:00:01
雁塔夜吟
唐碑之冠——《雁塔圣教序》(上)
褚遂良出新树规范
从《十六龄女士杨莲之集圣教序诗》看杨莲之诗歌创作
历史
国学(2016年9期)2016-09-20 09:25:30
《圣教序》及其临摹
褚遂良与褚书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