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
“学霸”这个词在汉语中曾经跟“学阀”是同义词,只是近年来这个词有了新意,专指成绩超人的学生。学霸们多会考试,记性好,能考入名校,人生中也就有可能“出人头地”。而英文中则没有与“学霸”对应的词,往往以拉丁词summa cum laude来表达成绩最优异,不过这个词通常只在履历中使用。一般来说,人们并不把会考试看作是什么才能。我来美国三十多年了,一直在大学里学习和教书,从来没考过试,也没给自己的学生出过考卷。当年博士资格测试时,也就是写三个小时关于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的评论。老师们要检查和斟酌你有没有思考和批评的能力,表达得是否准确清楚。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见解,就很难获得继续读博的资格。当然,许多别的大学的博士资格仍需要通过系统的考试来获得,这完全由学校自己决定。
“学霸”对中年的人来说应该是个贬义词;到了这把年纪,别人称你为学霸,是因为你没有别的成就,你曾经有过的才能是会读书、能考试;就是说你曾经是个优秀的学生。如果说某个家庭的成人都是学霸,那给人的感觉是在贬低该家人,等于说全家都一无所成。有位哲人说过:“25岁前每个人都有才能,难的是50岁后仍有才能。”才能就像肌肉,不常锻炼和使用就会枯萎。而“学霸”则是青春期学校中的现象,是以居于别的同学之上为前提的,是需要众星捧月的。但当你离开校门,面对世界要用自己的拳头打出一条生路时,这种青春期的才能已经派不上用场,你必须将它发展成为更持久、更强壮的才能。而长久非凡的才能往往与成就密切相关,相得益彰。
通常每个人都在某一方面有才能,但人们往往忙于生计,浪费或失去了自己的才能。我的学生中聪明伶俐的大多不会成为作家,因为他们有选择的机会,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许多工作比写作更有意思,更有意义。而比较笨一些的人往往能写出名堂,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用心比较专一,能够在纸上消磨时光,也就是说能够接受自己是个无法“成功”的人。弗兰娜丽·奥柯纳说“长篇小说家需要有几分傻气”,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人的才能是有限的,才能再大也有一定量度,关键在于怎样选择运用自己的才能。一些曾经令人瞩目的作家,很快就停笔做别的事情去了,像刘索拉和刘恒。他们都是优秀的小说家,但选择去做音乐和影视,就自然中断了文学创作。他们的才能使其在别的领域有所成就。如果他们不得不继续写小说,他们的文学成就肯定会更大。写作是失败者的事业,多才多艺的人往往躲而退之,这也是人之常情。作家协会要提升一些青年作家担任官职,一些“不识趣”的老作家们就会出面阻挠,说应该给中国文学多留几个作家。这样做的逻辑很清楚:一心很难二用,一旦做了官就可能放弃文学,至少无法全心全力地写作了。
才能虽然往往与天资有关,但其中一部分也可以后天获得。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书是获取才华的途径。不过,这话其实只能描叙写作时某个高潮的时刻——作者的精神、体力、知识都恰好处在最佳状态。一个病弱昏沉的人,不管学问多大,也写不出勃发激扬的文字。我常猜想托尔斯泰和契诃夫到底读了多少书,可以肯定我们中许多人比那两位文学巨匠读了更多的书,但没人能写出他俩的那样伟大的作品。就是说写作与读书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其实,有些书读多了对写作有害无益。大陆作家李陀就公开说自己原本想专心去写小说,但读了许多年文学理论,让自己“误入歧途”,没能在小说创作上有更大收获。作家最宝贵的财富是自己“生鲜的能量”(fresh energy),这种能量只能产生在生命旺盛之时,应当用在真正的创作上去。就是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创作要趁早,不要等到满腹经书却下笔无力之时。
一般来说,作家的阅读应该是写作的辅助,凡是作品需要的书籍就该毫不保留地研读,跟作品关系不大的就不必精通。作家的学问最好是在写作和研究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起来。比起学者们,作家更应当学会“小学大思”,因为作家是实践者,他们最终的价值是以其作品来确定的。能做到“大学大思”的人非常少,多数学者都是“大学小思”。从长远看,“大学无思”跟“无学无思”等同,同属于浪费生命。
所谓“小学大思”是指眼界和雄心要大,学问不够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补上去;原则是不能偷懒,不能掺水,该做的功课必须做,而且一定要做彻底。高尔基曾说:“一个人的才能的发展与他的雄心成正比”。也就是说抱负越大,才能就提高得越快,就会越发壮大。这是作家们发展自己的一条途径。
教创作的人都知道技艺可传,但眼界难授,甚至不可教,而作家最终的发展是由眼界决定的。不过,我还是试图让自己的学生们在眼界方面有所扩展。我常用“伟大的幻觉”来形容写作时应有的心态。就是说你应该学会“骗自己”,幻想如果这部书写成了,你就将成为伟大的作家,这样就会给你吃苦耐劳的勇气和动力,逼你无论怎样也要完成作品。有了这种心态,你就会被某种伟大的情绪所笼罩,而这种情绪的长久持续将增进你的成就。当然,最终你的作品可能只是平平之作,但这种伟大的幻觉会让你走得更远,以至超越自己。而作家的发展就是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中渐渐进行,最终达到卓然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