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吴琳 蒋敏玉 南方周末记者 张笛扬发自广州
一名考生到达考场。作为高考隔离考点,广州市岭南画派纪念中学接收的是密接和次密接高考生,防护工作严格。南方周末记者❘翁洹❘摄
2021年6月7日,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考点,来自113中学的老师在考场入口前给学生打气。
视觉中国❘图
★为了迎战高考,广州市将考生分为五种类型,对应了两类考点。此外还有一名考生为无症状感染者,被安排在医院病房内参加高考。封校那天,这位老师走进班里,在黑板上写下了“夫丧子幼”四个字,随后鞠了一躬。丈夫刚刚因意外去世,孩子尚年幼,她无法留下来陪同备考,为此感到抱歉。这一幕让施怡深受触动。
2021年的广州考生陷入了“困难模式”。他们要适应的除了疫情,还有新高考。
6月7日,2021年高考第一天,广州南武中学高三学生张曜在家门口等来了广州市教育局给她安排的“专人专车”:一辆出租车,司机身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核对完张曜的身份信息,便带她赶往位于广州市金道中学的考点。
这是张曜近12天来首次走出家门。她家住广州市荔湾区,该区被认为是广州近一轮新冠疫情传播的起点,目前广州所有感染病例,都在荔湾区第一例的传播链条上。
张曜所在的鹤园小区发现了确诊病例,已经封闭管理十多天。足不出户的日子里,张曜完成了最后的高中学业,她的同学则全部在校封闭备考,不出校门、不见家长,与此同时,紧张气氛在学校外的城市里蔓延。
5月21日,广州市通报了此轮疫情中的首个确诊病例,这时距离2021年高考只剩17天。此后每日均有新增感染病例,5月29日起,连续五天里,每日新增数量达到双位数,至6月6日回落到4例,其中本土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5月30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了一则“温馨提示”,建议各高中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高三师生全部在校封闭备考。
疫情下的高考安排方案中,张曜被归类为重点区域考生。还有一批考生受疫情影响更大,他们是疫情中密切接触者和次级密切接触者,不得不隔离备考。为了迎战高考,广州市将考生分为五种类型,对应了两类考点。此外还有一名考生为无症状感染者,被安排在医院病房内参加高考。
按照类型,考生们分别被要求居家、入校或是住进隔离酒店,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核酸检测。疫情突如其来,高考考生和“陪跑”的老师、家长们,只有一周时间消化疫情造成的影响,无论客观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2021年更是广东省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骤然严峻的疫情形势,让广州54900名考生的备考变得曲折。
对门有了确诊病例
疫情给张曜带来的影响始于5月26日凌晨。
那天零点过后,小区足球场突然打开了灯光,桌子一字排开,半个足球场里站满了人,场外还排起长队,人群在楼下频繁走动,救护车开进了小区。深夜的安静被搅醒,张曜觉得太吵了,拍了视频发给朋友,“有什么事情必须凌晨来弄吗?”
没多久,居委会的志愿者敲响了张曜家的门,说话语气很紧急,让他们一家马上到楼下做核酸检测。她才知道,鹤园小区刚刚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而且就住她家对门。
这一次核酸检测持续到凌晨两点多,张曜并没有太紧张,她本以为集中做完核酸检测,就能回学校上课。然而,几个小时后,鹤园小区东片就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将进行封闭管理。
张曜先是请了一天假。但同在这天,广州市海珠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核酸阳性人员,而张曜就读的南武中学位于海珠区,根据学校安排,高考前所有学生全部住校集中复习。张曜已经赶不回去了。
“心情就是整一个大崩溃。”不少同学来问张曜什么时候能回学校,这只是一天之内的变化,她感觉“自己和学校的同学突然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距离高考还剩12天,5月26日起,荔湾和海珠区的多所高中开始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
同样因鹤园小区封闭管理无法回校的还有广州市培英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培英中学和鹤园小区东片仅一墙之隔,5月26日上午,本是广播操时间,培英中学校内却响起了紧急广播,通报了区内出现三例新冠确诊病例。该校高三学生杨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因物理老师家住鹤园小区,无法到课,全部物理课都改成了自习。
本以为疫情影响仅限于此,但四天后,30日凌晨五点,宿舍里的杨瑜被老师从梦中叫醒,要求她和11名同班同学搬去酒店隔离,直到高考。
距离高考只剩8天了。杨瑜得知,在她的生物、地理选科走读班上,有一个同学被确认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班上的其他同学因此成了次级密切接触者,要求分批转移到酒店隔离。
最后这8天,杨瑜搬进了单人单间的隔离酒店。她已经一个月没回家,庆幸自己提前准备好了身份证和高考工具,“但还是很紧张,很害怕”。
快递停运,复习资料靠人力传递
高考的迫近没有给他们太多心思“害怕”。
隔离酒店离学校有十站地铁的距离,杨瑜迅速为自己安排了隔离日程:早晨六点起床,做核酸检测;七点半上第一节课;八点吃早餐;十二点午餐;晚上六点吃晚餐。“学累了看看手机,刷刷微博、聊聊天,偶尔也会发呆。”此外,她每天都和家长“报备”一下,当天吃了什么、干了什么。
也通过微信群和老师保持联系。老师们则在群里发“鸡汤”鼓励大家,“鸡汤”常是引用课本的古文,如:“天将降大任于是(同“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尽管没有和同学一起备考的氛围,但学校为隔离同学安排了线上教学和答疑,让她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杨瑜觉得自己心态算是好的,“没有人会一直顺利吧,不过我很快能调整好”。
相比之下,突然被封闭管理的张曜并没有做太多准备。走读的她,全部复习资料都放在学校,备考安排也被打乱。
小区封闭管理后的第三天,她托同学挑出几本重要的复习材料,用“当日达”快递送来。快递件上,同学还特意贴上了纸条,“这是高三学生的资料,请一定要送到。”但快递下单后只过了十分钟,订单就被强制取消了——鹤园小区全面封锁,快递也被停运。
张曜只能另想办法。她托住得近的亲戚和同学交接,再经小区门口的志愿者转交到自己手上,层层传递,这个过程前后花了两天。
高考前的每一天都如“金子一般”,张曜宽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她也重新给自己安排了居家复习计划:单科每次复习40分钟,再配合课外辅导班的网课,六个科目轮流复习。
每个人都尽量不让疫情打乱自己的备考。在广州低风险地区的高中,5月30日开始封校管理的同时,走读生也可以选择不进校、居家复习。
毛宁选择了回家,她长期走读,担心突然改为住校不习惯,也担心老师讲课不一定和自己的薄弱科目相匹配。在家的一周多,每天结束了复习,毛宁还会留出休息时间看小说、听音乐。实在累了,就打开歌手Sufjan Stevens的视频,把专辑《Carrie & Lowell》从第一首听到最后一首。
经历过八省联考、一模、二模、三模之后,毛宁觉得自己的备考方案已经相对成熟,她会参考模式成熟的、教育强省的试题来给自己复习。
2021年的广州高考考生陷入了“困难模式”。他们要适应的除了疫情,还有新高考。作为广东省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这届考生在备考时,没有成熟的考试大纲可作借鉴。
广东是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之一。根据方案,自2021年起,广东省按照新高考“3+1+2”的模式进行考试和招录,语文、数学、外语为3门统一高考科目,此外考生需在物理、历史中自主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2门,组成另外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
2020年,受疫情大规模影响,全国高考延期进行,杨瑜曾庆幸自己不是2020年的考生,“去年看着他们冒着危险高考,而我在家上网课”。不想时隔一年,她自己的高考也上了难度。
老师们的艰难决定
“对新高考的适应,早在选科的
时候就调整完了。”施怡是位于荔湾区的协和中学的高三学生,她主要担心自己可能发挥不好,“全国只有广州当下有疫情影响,其他地区都在安心备考”。
施怡一直住校,封校备考并没带来太大冲击。但令她遗憾的是,受疫情影响,往年都会举行的高考送祝福活动和毕业典礼都取消了。施怡和同学们曾憧憬过高考后的生活,去旅行、去听演唱会,“现在想必机会渺茫,多少会有点失落和动力不足”。
受疫情影响的还有老师们。施怡的一位老师常戴一个粉色发圈,总给人积极向上的印象。封校那天,这位老师走进班里,在黑板上写下了“夫丧子幼”四个字,随后鞠了一躬。丈夫刚刚因意外去世,孩子尚年幼,她无法留下来陪同备考,为此感到抱歉。这一幕让施怡深受触动。
同样面临艰难选择的还有英语老师。封校前一天,英语老师的母亲因为心脏衰竭住院治疗,施怡原本以为她也无法留校了,英语老师却选择了留下来。“先把你们送完了高考,再回去照顾我妈,你们安心考就好了。”老师上课那天说的话,施怡记得一清二楚。
为了应对学生们在特殊备考下的心理波动,协和中学安排了心理老师24小时值班,“各个老师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很关心,同学们总体心态还可以”。
6月6日中午,施怡在微博上发了一张照片,空旷整洁的教室里,正中的黑板上写着“金榜题名”四个大字。为了讨个吉利,一个月前开始,施怡的妈妈每天都在微信上给她发个6.66元的红包,借用网络用语“666”,祝福她高考顺利。
距离高考还有6天,同学们还收到了一份神秘礼物。老师偷偷搜集了学生们小时候的照片,在六一当天播放出来,让同学们互相辨认。那天笑声充满了整个教室,老师说,这些笑声就是给他们的“儿童节”礼物。
广州市第六中学历年都会进行的考前“壮行”仪式,也因疫情扩散取消,已经准备好的礼物和糖果,成了送给考生的“六一”礼物。
郭子健是广州第六中学一位高三班主任,据他了解,学校很早就做好了高考生全面留宿的预案。5月30日中午,学校决定当天晚上就要求学生入住校内,连同全体高三老师。
一起封闭在校的老师们,在高考前几天有了更多时间出现在教室里,答疑的同时,也给学生做心理疏导。
封校后,被允许进校的有学生家里的“老人机”,每周允许和家长通两次电话。另一边,郭子健也给家长们定下规矩,“交流的核心思想是家人很好,家里的其他人也很好,家里一切都很好,让孩子们安心备考。”
直到高考结束前,家长们都无法见上考生,家长担心孩子,孩子也担心家长被传染。
刘琳的儿子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自打封校后,刘琳和儿子保持电话联系。她发现儿子备考时很烦躁,“你跟他说加油,孩子都会觉得压力很大”,刘琳的策略是尽可能淡化考试。
她选择和儿子聊聊疫情,“说不定还能给他启发一些作文思路,提供一些素材,又缓解了孩子的压力。”
截至6月4日24时,广州所有考点的环境样本核酸检测率、考务人员接种疫苗率都已达到100%,全部应考考生已经完成了第二轮核酸检测。6月5日,广州为高考考生设置了高考专属健康码,并对处在不同风险区域的考生进行标识。
施怡一心盼着高考结束,之后,她要考驾照、学吉他,还要买很多书看。
毛宁则在深夜里写下一则微博:“高考完我要去看蓝色。大自然的蓝色。我想念蓝色,不是Cold-play演唱会背景的蓝色,我说的是大小熊星座所在的那片蓝色,是玛旁雍措的蓝色。”
那是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藏族圣湖的名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考生和家长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