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校双创教育在理念、组织、资源、师资、融合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阻碍了高校双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引领,也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是高校新阶段育人的新使命和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要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改革、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融合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内涵发展、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育人协同、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全面发展,從而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破解双创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推动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双创教育;改革发展
[作者简介]王磊(1983- ),男,山东日照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院校‘通专创三结合双创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a/2018/03/1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9-0057-0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高质量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它不仅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引领,也是加快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实施双创战略的着力点。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努力破解双创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对推动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中国高校双创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从自发—自觉—主动的过程”①,结合高校双创教育理念、战略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方式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创业‘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个阶段”②。从实施对象来看,面对的群体由毕业生、在校大学生扩展到了全体学生;从教育内容来看,由自主创业的“政策引导+手续办理”“创业实践+创业意识”教育延伸到了“敢闯会创+家国情怀”的人才质量标准;从内涵目标来看,由解决就业、传统的创业层面拓展到了国家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创新和价值创造层面。由此可见,双创教育已不仅是国家、时代层面的战略决策,更是高校新阶段育人的新使命和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意义重大且深远。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实现高等教育战略转型等一系列战略部署,都需要正确的科学理念作为指导和引领。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哲学,同样也是新时代高校双创教育改革发展的灵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对破解双创教育发展瓶颈、提高办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其中,创新要求高校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不断更新理念,着力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激活高校办学内生动力;协调要求高校不仅要协调与政府、企业、行业、学校之间的关系,还要统筹整合、协调好学校内部资源和关系;绿色要求高校构建双创生态系统,培育永续发展的绿色文化,推动双创教育可持续发展;开放要求高校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广泛开展双创教育与实践,实现高校、社会资源相互转化,协同育人,合作共赢;共享要求高校将双创教育成果惠及高校师生,反哺学校内部治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同时又服务社会发展。
二、高校双创教育发展困境
(一)理念困境
科学的理念是支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内动力。近几年,高校双创教育已进入成熟与蓬勃发展阶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认知偏”“不到位”“功利性”等问题。部分高校在推进双创教育过程中,对国家实施双创教育的目的以及高校双创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功利性地看待双创教育的价值,将双创教育的定义狭隘化,忽略了双创教育的本质——育人,致使很多高校仍存在认识高度“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到位”、推进力度“不到位”、融合深度“不到位”等问题,仅仅把双创教育停留在嘴上、写在纸上,未真正把双创教育的实施放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高度上“谋划”发展战略、“谋明”责任落实、“谋细”工作部署、“谋实”执行落地。高校开展双创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是创业技能、创业知识等传统知识传授问题,而是培养学生在不确定因素环境下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使其具备“敢闯”的素质、“会创”的本领和“家国”的情怀。
(二)组织困境
双创教育组织是高校推进双创教育发展实施的重要抓手。纵观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组织模式的变迁过程,各个高校均根据自身对双创教育的理解、双创教育的发展定位、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产学研条件以及所处的区域文化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组织模式。其中多数高校以部门挂靠、多部门协作的模式为主,少数高校设立了独立的创业学院。不管哪一种形式,他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双创教育建设实施的基本共性问题,但是仍存在着责任不清、主体不明、目标不准、体系不全、资源不统、执行不力的“六不”问题,无法发挥组织的最优效能、形成有效合力,阻碍着双创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因此,探索并建立符合学校定位发展的组织模式,就成为高校推进双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
(三)资源困境
双创教育是一个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的动态过程。以目前高校双创教育资源整合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资源分散,难以发挥资源集聚效应。由于缺乏对校内外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总体设计,致使双创资源相对独立、分散,无法有效汇聚到双创教育系统中,从而制约着双创教育的深入发展。第二,资源不足,难以发挥资源支撑作用。随着双创战略的全面实施,双创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多方资源的共同支撑,单方面校内资源或者校外资源已无力支撑高质量发展需求。另外,“由于对资源的创业教育价值认识不足造成的资源闲置,还有因为方法不科学、管理不完善造成的资源低效使用等”③,致使有效资源发生了严重浪费,进而导致资源短缺。第三,结构单一,难以发挥资源系统合力。有的院校只重视校内资源的统筹、利用和开发,缺乏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开拓;有的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只重视理论资源的整合和丰富,缺乏对实践资源的开发和拓展,资源结构不够合理,无法实现教育资源一体化深度融合。
(四)师资困境
近年来,随着双创教育的深入发展,双创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了显著的加强和提升,但也凸显出了一些“短板”,制约着双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是观念“短板”。随着高校双创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氛围的日益浓厚,很多教师虽然在观念上对双创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但是受传统管理思维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双创教育的战略意义理解仍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创业设计”教育思维模式,专创融合度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二是数量“短板”。现有师资中以理论教学指导的双创教师为主,缺乏具备相应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具备两者的教师更少之又少;双创教育教师多数以兼职为主,专职教师少,有的高校甚者只有1人负责学校的双创教育工作,只能应付性地完成任务,缺乏对双创教育规律、实施路径、学生指导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双创教育师资队伍是双创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是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三是制度“短板”,多数高校未将双创教育师资纳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体系中,对双创教育师资缺乏系统性、规划性、针对性的培养和建设,缺少相应的评价指标和绩效考核,致使双创教育师资质量不高、水平不高、热情不高,影响着双创教育的开展。
(五)融合困境
融合是高校双创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现阶段在融合上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割裂了创新与创业的关系。从内涵本质上来看,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价值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2010年教育部将‘创业教育更名为‘创新创业教育,这说明了我们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双生性认识已经形成。”④但是实际中,很多高校重创业、轻创新,或者重创新、轻创业,片面地将二者割裂开来。二是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深度不够。很多高校虽然已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设置了相应学分,但是还没有系统地开发出符合学校人才培养需求或学科(专业)发展的专业的创业课,也未开设相应的创业专业课,并未真正将双创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三是产学研融合程度不深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为创新创业教育保驾护航”,但是在融合过程中很多高校仍没有走出“象牙塔”,产学研创合作仅仅发生在口头上、停留在协议中,即使有合作,也是蜻蜓点水,产学研创合作功利性目的较重,脱节难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融合发展格局、协同联动推进双创人才培养的机制尚未建立,也没有形成产学研创成果转化与双创共融、共享、共生、共育的文化氛围,创新合力、服务合力和育人合力需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双创教育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路径选择
(一)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改革
创新是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校双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主要包括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机制、完善运行机制三个方面。
1.打破固有思维,更新教育理念。一是要厘清创新、创业、专业三者的关系,理解“创新是创业的灵魂、专业是创新的基础”的辩证关系。二是从立德树人的高度,不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突破固有思维樊篱,逐步由传统的“管理思维”向“创业设计思维”转变。认识双创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境界和高度,实现价值创造;明确双创教育不是一种运动,而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引领人才培养范式变革的重要举措。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念改变了、理论提升了,才能为体制机制的改革打通壁垒。
2.加强内外联动,创新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五大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已无法满足新阶段国家战略层面的人才需求,也无法适应新时代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诉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塑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由“从业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变的新育人理念下的人才培养范式,创新校政、校企、校行、校校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深化高校专业大类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个性发展诉求,打破传统的专业、院系、学科壁垒,逐步形成交叉复合式、专业学术式、创业就业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3.坚持协同推进,完善运行机制。高校双创教育运行机制是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的有力抓手,高校应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使双创教育组织有“户口”,使组织机构由分散、独立变成统一、协同,由共管、不抓变成主管、共抓,形成“有主导、有协同、有推进”的“三有”局面,充分发挥主体组织的集聚和统筹作用,科学有效地整合校内资源,拓宽校外资源,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协作的管理运行机制。
(二)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融合发展
协调是高校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对高校双创教育而言,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协调高校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双创教育与其他教育融合性发展的矛盾问题,从而科学、准确、及时地调整优化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发展举措等,正确处理发展中的融合关系,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整体协调推进。
1.双创教育自身以及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发展。第一,双创教育自身的协调发展。以类型教育培养定位为立足点,以目标为导向,围绕学校、教师、学生、专业、课程等五个方面,构建融双创文化、双创服务、双创实践、双创教学、双创课程和双创教育评价于一体的“5+1”双创教育体系,形成双创教育生态闭环,建立和完善高校双创教育生态化、系统化的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双创教育高质量标准。第二,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思政教育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决定着双创教育的价值导向。双创教育是新阶段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和时代载体,是培养“家国情怀”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思创融合”具有同心同行的基本点、契合点和实施点,实践过程中,高校要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这一根本问题,从体制机制、“三教”改革、学校文化等方面探索“思创融合”的实施方式和融合路径,实现融合创新、协同发展。第三,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专创融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势所必然。“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专业教育的有机构成,是专业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前瞻性的集中体现”⑤;专业教育是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源泉和实践基础,是双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载体。探索符合学校定位发展的专创融合模式,打破原有培养局限,需做到“三个统一”:一是统一思想,构建专创融合育人大格局。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供给的战略层面,认识专创融合的重要性;从学校转型发展和“三教”改革的战术层面,认识专创融合的必要性,不断形成融合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二是统一目标,打造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将双创的价值塑造、能力标准融入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目标导向;将双创案例、学科(专业)前沿等双创元素融入专业教材,强化精神引领;将课程教学融入双创实践,双向互动,强化实践应用。三是统一筹划,系统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将育人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纳入师资培养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激活内生动力。
2.双创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发展。高校双创教育的本质是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撑。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需与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协调推进,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与产业联盟、社会优质资源的对接,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联合、共享机制,推动政校企行四方的互通互融、共享共赢,实现双创教育实践与推进产业变革的良性互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双创人才,打造发展共同体,建立共商、共育、共享、共建的生态机制。
(三)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内涵发展
高校双创教育的绿色发展,核心是建构绿色的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树立绿色理念、培育绿色文化、培养绿色精神、践行绿色行动,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绿色双创体系。高校在推进高质量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顶层设计,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双创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厚植土壤、培育绿色双创基因,明确定位、打造绿色双创课程,创新机制、整合绿色双创资源,培养青年学生的绿色双创思维、绿色双创价值取向和绿色双创实践方式,以绿色引领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破除制约双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心同行,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绿色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底色。
2.注重绿色发展,提升双创教育质量。当前,高等教育正处于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高校绿色双创转型,推进高校双创教育向纵深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是高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求,更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高校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融会贯通,探索专创融合绿色发展模式,实现发展模式、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转变,推动科技成果绿色转化,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绿色生态系统,打造绿色专创品牌,构建绿色专创文化,凝练绿色专创特色,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素质。
(四)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育人协同
开放发展不仅是高校办学的一种理念、一种属性、一种体制,更是一种格局,是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1.扩大内部开放,打造双创新优势。一是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以开放的思想和视野统筹协调、改革创新,整体推进高校转型发展和内部治理,逐步打破高校内部传统的院系和学科(专业)壁垒,围绕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丰富双创教育内容,加大学生选择的自由度,增强专业之间的融合度,提高专创融合的深入度,激发教师投入的热情度,改革传统的运行模式,推动内部资源的开放和利用效率,激发内生活力。二是以协同育人为立足点,在区域内高校或者同类院校之间建立开放协同机制,以开放高水平激活双创要素资源,打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共享格局,主动开放、双向开放,促进双创优势资源共享与整合,形成育人协同新局面。
2.坚持对外开放,汇聚双创新动能。双创过程本身是开放互融的过程,实施中要坚持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思维理念,集聚社会优质资源,打造共享双创平台,并将其转化为育人资源,为双创教育改革发展增添新活力、增加新動能,夯实育人基础,提升双创教育的育人水平。另外,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化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双创教育理念和建设标准,立足学校发展需求,实现本土化转化、创新性发展,改革双创教育模式,用新理念、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打造双创教育新活力,激活双创教育新动能,同时积极鼓励师生“走出去”,参加双创竞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和国际教育标准的制定,增强师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五)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双创教育全面发展
高校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系统性的双创教育,同时将双创教育成果惠及师生,从而实现双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价值。
1.建立健全双创共享机制,实现全面发展。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最终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或者职业教育领域公平、均衡的实现,必须以差异为前提和基础,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人民满意为评价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文创融合、思创融合、专创融合,坚持“三全”育人,广泛开展“双创+”专业群建设,构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双创共享机制,以双创教育育人成果、育人模式助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高站位科学谋划发展布局,实现双创教育成果全民共享、全面共享。
2.建设和完善双创共享平台,促进多方合作。共享的前提是共建,双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参与的过程就是共享的过程。一是共建共享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双创条件和资源,多方合作共建双创教育实践基地或协同创新中心等,形成“融学、融业、融创”产学研创合作基地平台群;二是共定共享标准,深化产教融合,引企入校、项目入课、教师入企、课程外移,多方合作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标准、开发双创类课程;三是共创共享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行业类双创联盟和区域内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双创导师库、项目资源库、朋辈案例库,共同开发线上线下双创教学、信息资源和双创育人案例等,拓宽合作途径,逐步实现人人可用、人人能用。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双创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新的使命和任务。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指路明灯”。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进一步厘清双创教育发展思路,把牢双创教育发展方向,找准双创教育发展支撑点,引领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新的人才质量观、教学质量观和大学文化观。
[注释]
①钟汝能.转型期高校双创教育探讨[J].学术探讨,2015(2):152.
②丁俊苗.以双创教育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双创教育的三个阶段与高校新的历史使命[J].双创教育,2016,7(1):1.
③段华洽,贾娟.整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资源的构想[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1):19.
④王游.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哲学观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3(1):116.
⑤李志义.双创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4(4):7.
[参考文献]
[1]张志祥.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及其实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97-99.
[2]杨倩,黎成茂,潘霞,李秀建.地方高校双创实践育人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21(6):52-55.
[3]吴炜,关军,周冬.创业型大学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深度融合产教平台的实践[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1(1):45-51.
[4]傅田,赵柏森,许媚.“三螺旋”理论下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理、模式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4):74-80.
[5]郭建锋,花会娟.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高校双创教育路径优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9):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