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健康观的高职学生心育四取向服务模式构建

2021-06-10 11:32吴丽玫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职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育服务工作与本科院校差距较大、问题比较突出。文章基于大健康观提出构建学生心育四取向服务模式,包含“心理健康取向”的诊断关注与辅导干预、“医校合作取向”的心病危机学生治疗服务、“教育预防取向”的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引导以及“积极发展取向”的全体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四方面内容,并提出了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和优化条件环境建设等运行保障条件。

[关键词]大健康观;高职;学生心育;四取向

[作者简介]吴丽玫(1967- ),女,辽宁沈阳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苏  无锡  214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線上线下双轨融合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SJB710059)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9-0094-05

伴随着当前新技术带来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心理问题学生增多,心理危机风险加大,心理危机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备受重视。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服务模式还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和不完善之处,急需树立大健康观的发展理念,构建“四取向”学生心理教育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高职心育服务工作水平。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育服务工作现状

长期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政策文件,重点针对本科院校而言,但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专门性指导文件还没有出台。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之间本身就存在巨大文化心理差异,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也存在巨大差距,且发展起步晚、基础差,出现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普遍效果差、针对性不强等现实问题。具体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率和覆盖率不高,心理宣传教育活动参与度不高,教学与学习效果不理想;服务对象偏重于关注异常心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未来发展的心理品质潜能开发不深入;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意主动接受心理咨询辅导,缺乏医校密切合作,干预工作成效不佳;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生均心理教育活动经费不达标,工作设施条件落后;专职工作人员配备少,兼职人员流动性大,整体队伍专业知识、素质、技能水平不高,缺乏职业归属感与认同感,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都给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服务工作水平提升带来严重挑战。

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服务工作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理性、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面向未来”的工作指导方针。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重心在于心理问题学生的发现与心理咨询辅导干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细致、时常流于形式,很少涉及医校合作共同干预治疗和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心理品质潜能开发,而这恰恰偏离了学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规律与目标本质所在。因此,必须树立大健康观发展理念。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与保健防预,更应该培育和开发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人生态度及价值追求,这也正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高质量育人的初衷与使命。这就需要明确从学生心病矫治、预防教育到发展培养的大心理健康观建设思路,全面构建高职院校“四取向”学生心理教育服务新模式,即心理健康取向、医校合作取向、预防教育取向和积极发展取向。

二、高职学生心育四取向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心理健康取向”的诊断关注与辅导干预服务内容

1.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科学筛查与精准识别。高职院校每年都要采用SCL-90或UPI心理量表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普查工作开始前要对参与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全体学生进行思想动员,让他们理解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争取他们的全力配合与支持,以确保测试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可以让学生按照指导语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智能手机、电脑进入校园心理网站完成答题任务,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答题,答题结束后心理普查软件系统会自动进行数据统计,并生成和导出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同时,心理普查软件系统也会自动统计出普查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并进行健康学生群体、异常亚健康学生群体和明显心理疾病学生群体的分类筛选统计,为全体学生建立首次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教师要重点关注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采用多元渠道完善信息收集,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会同其他心理专家进行科学评估与鉴别,最后识别和筛选出不同等级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人群,给予持续跟进和关爱辅导,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防止心理小危机升级为危机事件,降低危机发生概率。

2.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咨询辅导与干预引导。高职院校要深入细致地开展线上线下的学生个体与团体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包括心理健康学生的答疑解惑和心理异常问题学生的咨询疏导。线下方式主要是师生面对面、电话、信箱等;线上方式主要是QQ、微信等,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可以使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实现全天候与全场域互动,大大提高咨询辅导的覆盖面和工作效率。通过群聊,心理教师可以及时了解群体学生的关注热点与评论价值取向,随时掌握思想心理舆情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做好聊天主题的正确教育引导,同时也可以从聊天记录中及早发现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学生,然后再与他们建立私聊关系,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心理困惑、心理需求与思想状态,以平等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坦诚交流和沟通,让他们把内心深处的心结与消极情绪宣泄出来,使他们长期压抑、焦虑、紧张、抱怨的负面心情彻底得到缓解和释放,精神得到完全放松。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心理问题学生对面对面咨询的畏惧感和隐私被其他同学发现认出的忧虑,从而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和教育引导工作,尽快化解问题学生的心理危机,使他们恢复健康心态。

(二)“医校合作取向”的心病危机学生治疗服务内容

高职院校要与社会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开展深入密切合作,签订双方长期性全方位合作协议,将医疗机构权威专业医疗技术资源引入校园,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心病危机的预防宣传、评估诊断、咨询辅导和干预治疗,弥补和强化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薄弱环节,为学校提供快速、高效、便捷的转介医疗绿色通道服务,提高干预治疗工作的及时性、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邀请医疗专家进行定期精神疾病相关业务知识具体指导,及时帮助进行学生心理危机风险专业科学评估与诊断。对那些心情低落、极度痛苦、烦躁不安等严重情绪行为或明显自杀伤害倾向的危机学生,务必需要精神医生协助并及时转介到医院,由医院提供优先会诊、检查、治疗与住院等绿色通道便利,减少周转环节,最短时间安排在封闭病房,提高危机干预救治时效性,最大程度降低危机发生,保证学生生命安全。治疗和康复期间,家、校、医三方要全力协同配合。若病情严重无法正常学习,家长和学生可自愿住院或居家治疗,定期复诊,完全康复后将医生证明作为复学凭证。医校合作促进精神病医生走进校园,让社会医疗机构与学校学生心病危机防治工作做到无缝对接,及时得到学校、学生患者的沟通交流与反馈配合,扩大精神疾病学生的就诊率,纠正学生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培养正确健康观。

(三)“教育预防取向”的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服务内容

1.做好心理知识宣传。高职院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的心理知识技能宣传。线下方式包括校园广播、心理书刊、橱窗、讲座等,同时还可以请精神科医生进入校园介绍抑郁症识别、睡眠健康等医学保健知识,使广大学生了解常见精神病症的相关诊疗知识,解除他们的恐惧感和病耻感,提高识别率和就诊率,及时化解心病危机焦虑压力,开展“精神卫生”和“珍爱生命”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摒弃把精神病学生视为“怪物”或“另类”的误解、歧视和偏见,切实预防与保护学生身心和精神健康。线上方式主要是校园心理健康网站、心理网络课程资源库等,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自学的方式获取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可以采取微信朋友圈、抖音、微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大量趣味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分享,提高心理知识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扩大心理知识的浏览量和覆盖面,全面提高心理知识宣传的质量成效和学生的心理素养水平。

2.开展心理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要广泛宣传,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心理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初春、夏初及深秋几个重要季节变换影响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时间节点,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周)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作用。常见的一些教育活动形式有游戏、沙龙、素能拓展、趣味运动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心灵的思考与感悟、成功的喜悦与快乐、爱心的幸福与感恩,消除负面心理,始终保持阳光健康心态,体验到成功的幸福与快乐。

3.抓好课堂教学阵地。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是快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可以增强学生自我心理防护与调控能力,但是学生覆盖率不高。传统课堂讲授方式单调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教学课程改革。首先,改革課程设置,实现学生全覆盖。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专业课地位等同,设置为必选基础课,提高学生的重视和关注程度,矫正他们对于心理课程的错误认知与偏见,实行学分银行和弹性模块化选择,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能修完36学时和2个学分。编制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实行线上线下项目式模块化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模块。其次,科学安排内容,提高学习实效性。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成长需要和学习习惯,学习内容充分体现实用、够用、解决问题的设计原则,不用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选择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主题,如针对新生入校的新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团队沟通,中年级的学习压力、情绪焦虑、恋爱挫折、人格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社会适应力、生涯发展规划困惑等,开发本校特色教学资源和校本教材。最后,优化教学方式,强化学习效果。要依据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需要,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启发、感悟、引导教育为主,强调自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能动作用,注重个人价值和潜能生涯发展,有效利用新媒体和智慧教室,通过在线教学、翻转课堂、情景表演、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顿悟性以及实践体验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拉近学生与教师、课程之间的距离感。

(四)“积极发展取向”的全体学生心理品质培养服务内容

1.培养和完善学生个性化健康自我意识。积极、完善和成熟的自我意识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客观、正确评价自己和周围事物,有效避免消极、悲观、自卑、迷茫、抱怨、妒忌等负面心理的产生。所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使命就是培育学生健康成熟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客观认知世界、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的自我意识水平,增强自己的满意感、愉悦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形成积极、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2.培养和开发学生人格的优秀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行为品质,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是构成其健全人格的要素,是人才培养所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如自我效能、目标期望、乐观进取、意志韧性等。高职院校要强化对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要经常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心理讲座、个体咨询、团体训练、心理励志沙龙分享会,开展学生心理素能拓展训练活动,如自信心训练、意志力训练、积极归因训练等,努力克服自卑负面心理,形成阳光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保健免疫力,重塑稳定情感、个性品质、阳光心态、气质魅力、完善人格等健康心理。

3.大力开展学生的正确生命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第一课就是让每个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强化生命意识。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家、爱父母、爱集体、爱自己、爱他人,珍惜、尊重、感恩生命,对生命价值要有深度的思考和领悟,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及奉献精神,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加深对自由、自律和责任的理解,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败得失,掌握应对压力与挫折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使其智商、情商、德商和谐发展,从而积极主动地提升和修养自己的身心,懂得把控自己的情绪,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幸福快乐的人。

4.努力引导学生科学设计生涯发展规划。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心理志趣特点及个性能力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生涯发展规划,找准人生坐标,增强学生发展的目标感和方向感,提高学生积极的自我控制感,培养学生既能够把控现在又能够掌控好未来发展的优秀心理品质,使学生在努力实现生涯规划目标的发展过程中,激发拼搏学习的强大自我成长动力,积极主动地克服自身短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及自我实现,全面磨炼优秀心理品质和开发巨大发展潜力,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高职学生心育四取向服务模式的运行保障条件

(一)完善管理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顶层制度机制设计,不断建立和完善组织、制度、激励、考核等工作管理网络机制,如设立学校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心理志愿者协会、班级、宿舍五级组织机构,制订心理普查、咨询辅导、宣传教育、活动体验、课程教学、快速预警、危机处理、干预治疗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建立定性定量、显性隐性、个体团体、常态突发、奖惩激励等相结合的科学系统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机制,进一步规范操作要求与工作流程、明确与细化责权关系,形成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和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有利于整体化、系统化推进心理健康工作,构建心理健康宣传、快速预警报告、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处理、后期跟踪干预的工作服务体系,确保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及时干预和化解心理危机。

(二)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引进配置高层次专业心理教师,不断优化结构和提升素质能力水平。人员队伍包括心理专职教师、心理辅导员、学生心理志愿者、兼职心理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宿舍观察员等。运用QQ群、微信群可以对学校心理教育工作队伍人员进行分类别、分层次、团队化管理,方便了信息发布共享、沟通交流反馈和共同成长进步,极大提高工作快速反应时间和工作效率。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能够成为学生人格成长的塑造者、健康心理的维护者,要定期进行业务知识能力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要出台激励倾斜政策,如在职称职务晋升、课题项目申报、国内外进修学习培训、推优评先、年度考核、绩效分配、成果奖励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激发心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优化条件环境建设

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工作,积极创造温馨、愉悦的环境氛围。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在生均不低于15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生均活动经费,健全、改善和优化学生个体与团体咨询辅导空间环境与设施条件,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多样化心理需求。要大力加强校园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精心打造温馨、愉悦、优美的校园环境,让美丽的环境去熏陶、感染和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全面优化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整合线上和线下各种资源形成合力,精心打造全场域育人的文化育人环境。例如,充分发挥好图书馆、校史馆等育人功能,开展多种知识性、趣味性、技能性、竞赛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和才艺展示天赋,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价值感及成就感。

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服务工作的初衷与使命就是培养学生自尊理性、平和乐观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只有树立大心理健康观发展理念,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与保健防预,更注重学生未来成才发展优秀心理品质培育开发,构建“四取向”学生心理教育服务新模式,才能切实改进优化当前学生心理教育服务工作的薄弱环节,真正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服务工作质量水平,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贺泉莉.未来取向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9):100-104.

[2]王永強,刘况.心理契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干预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50-151+158.

[3]张文霞,赵凯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一体三翼”服务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9(14):69-72.

[4]张引凤.以爱为核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9):48-50.

[5]赵平.创新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20):109-112.

猜你喜欢
高职
2019年—2020年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在晋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善待“工匠之师”是远见之举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