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婷婷 何辽平
【摘要】推进“双高”建设,思政育人是根本任务,教师是第一资源和关键性建设主体。思政育人水平直接关乎“双高”建设的进度和效度。高职院校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双高”建设;思政育人;立德树人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同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极大地激励了高职院校,并使高职院校意识到“双高”建设的本质是实现“立德树人”,只有做好思政育人建设,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从“双高”建设中思政育人的意义、思路及实践路径出发,深入探析“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
一、思政育人在“双高”建设中的意义
(一)思政育人是“双高”建设的根本保障
“双高”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来讲,无论是“学以致用,德优技高”,还是“先教育后教学”,无一不体现职业院校育人的目标——德才兼备,并且都充分凸显了“德”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位置。因此,在“双高”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更应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深层力量,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双高”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根本保障。
(二)思政育人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思政育人的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双高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任务之一,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高职院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立德树人,先立德后树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思政育人就是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把“立德”的任务植根沃土,强基铸魂,为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立足奠定基础。“双高计划”的总体目标是要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把价值观引领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即“树人”。因此,“双高”背景下开展思政育人,有利于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三)思政育人助力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育人对于保障“双高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具有特殊意义。各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深刻剖析自身现状,加强内涵建设,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开展思政育人是“双高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综合競争力的提升。
二、“双高”建设中思政育人的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做出指示,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双高计划”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十项发展任务。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未来的思政育人道路也应适应未来形势的发展,关注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做什么像什么”“干一行精一行”的信念;进一步丰富思政育人的载体、思路、内容、方法、形式等,将思政育人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技能与价值观的融合,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三、“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党的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对高职院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学校改革发展。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各项工作。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网格化管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教室、进宿舍;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带动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双带头人”制度。
(二)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教辅人员”四位一体育人工作机制
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教辅人员等应树立思政育人意识,“遵循思政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在高职院校内形成全员参与思政育人的氛围,发挥全体教师育人功能。
1.强化思政课教师职业操守建设。教师职业操守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结构的灵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操守应以师德为精神核心,可分解为政治素质、职业特质、职业理念与态度。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关乎“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站稳政治立场,立德树人,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特质是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展现出的稳定心理特征,亲和力、领导力、逻辑思维严谨和注重教学反思等都是思政课教师所必备的特质。职业理念与态度是思政课教师对待教育教学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人才培养的新思想、新理念,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观,以良好的教育示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强化学工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高职学工队伍是指专职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养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素质和指导学生正确行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一个理想的学工队伍应集教育、管理、服务、发展等各种职责于一身,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首先,学工队伍是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者,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维护者,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根本任务。其次,学工队伍是由专业的工作人员组成的,他们以研究学生的发展为工作任务,以实证研究为工作方法,并致力形成发展型学生工作特有的话语体系。专业的学工队伍保证了学生工作的深入发展,保证了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3.强化专业课教师师德师风和职业素养建设。专业课教师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和专业的教学素养。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素养是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核心能力,也是其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教学素养构成可归结为教育知识与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建设能力。即掌握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全过程评价学生的发展;同时要熟悉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掌握相应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与安全知识,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能力等。
4.强化教辅人员道德规范和岗位标准建设。教辅人员主要指从事行政教务、后勤总务工作的老师。在整个育人环节里,教辅人员也是高校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提高高职院校教辅人员的德育素质,也是提高教师德育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能为提高大学生德育素质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需要管理和服务等多环节、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体系。因此要强化教辅人员的规范岗位标准建设,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条件是教辅人员必须履行的职责,摆正自己的工作在整体工作中的位置,自觉围绕育人搞好本职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学生全面成人、成才服务,保障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构建立体式文化引领阵地
1.打造网络思政育人工程,充分发挥“两中心”(易班发展中心、青媒中心)功能,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易班发展中心、青媒中心健全立体式的网络校园媒体矩阵,运用师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两中心”打造成一个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集群化、系统化、网络化平台,实现班班有网络平台、人人有网络空间、办事有网络窗口、活动有网络载体的“网上校园,网络育人”格局。
2.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工程。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及校园文化等,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打造特色文化景观。深度凝练学院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开展“校风、教风、学风”优化提升建设。整体设计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校园文化传播体系。打造品牌项目,加强典型示范正面引导。强化“党建+学生管理”公寓品牌建设,积极推进主题教育、讲师团、支部活动、校园文化等进公寓。加强对外联系,拓展思政共育基地,做好学生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文化教育。
3.打造“理论—实践—养成”一体化职业素养提升工程。充分融入农业文化、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等,打造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实务、职场礼仪等精品课程。以创客学院、农创空间为平台,以校园科技文化节、技能大赛月、创新創业大赛等为载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功能,借助大师工作室、“先农讲坛”等,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四)创新“递进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根据国家乡村振兴要求,结合学生成长与教育规律及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融合共性与个性,开展“递进式”思想政治教育。大一上学期确定为学生适应期教育,主要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自我约束管理、理想信念、公民道德、安全防护教育。大一下学期至大二学年确定为学生发展期教育,强化学生爱国主义、素质能力拓展、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职业认知、工匠精神、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及感恩等教育。大三学年确定为学生转变期教育,强化学生成才教育、就业指导教育、毕业指导及毕业设计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等。
(五)实施“学校育人”和“学生自我教育”双向育人模式
建立学生发展信息化平台,强化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支撑及保障。通过制定学生发展标准和评价考核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学生画像、精准资助、学业预警、升学就业预测及异常行为告警等功能,达到学生发展全过程的考评、监督、反馈和改进,达到双向教育目的。
四、结语
攀高必先扎根,思政育人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基,只有把根基打牢了,“双高”建设才能取得实效。推进“双高”建设,高职院校教师必须牢记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
参考文献:
[1]向彦.试析高校教辅人员的德育素质[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5(04):86-87.
[2]邵临光.“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隐性思政教育探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6):15-17.
[3]张晓雷.“双高”建设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坚守与实践创新[J].红河学院学报,2020,18(06):38-42.
[4]贺星岳,曹大辉,程有娥,等.“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及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9(09):96-101.
[5]石婷婷,胡永松.发展型高职学生工作体系构建研究——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时代报告,2019(11):157-160.
[6]刘冬,尹微,张殿新,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J].行业论坛,2020(05):65-66.
[7]周夏怡.“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思路——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9(11):55-58.
[8]秦雯,曾文权.“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发展策略探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49+251.
[9]张茜.“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J].福建茶叶,2020,42(01):122-123.
【本文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院级一般项目“‘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探索与实践”(20SZ2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