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润物无声,回归自然本真

2021-06-10 17:38郭青莲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家乡资源幼儿

郭青莲

在我的成长记忆中,家乡抬头是枝繁叶茂,低头有石草间杂,远望山峦叠嶂,近观五彩缤纷,我总是陶醉于家乡的美景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当读到这些话时,我醍醐灌顶,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一物一景、一事一情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于是,我开始引导孩子们与本土资源互动,一起探究,一同成长。

丰富多彩——借用资源突出本土

我园地处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教师们通过不断努力,充分开发和利用,围绕本土资源创设出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一片片树叶,剪一剪,变成了幼儿的自画像,粘一粘,变成了正在跳舞的小女孩,印一印,树叶似乎开始在飞舞;拿起一个个小石头,涂一涂,小汽车有了、七星瓢虫一家也来了;一节又一节的树枝,摆一摆,田园风貌显示出来了……普通而又平凡的树叶、树枝、小石头成了幼儿眼中的挚爱。每一年、每一季,幼儿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各类自然资源,书写着不同的内容与精彩。

平凡细实——坚持实做朴实无华

也许家乡的资源不够出挑和惊艳,但对我和孩子们来说已经足够。

一年四季,我们都很忙。春天,草长莺飞,在幼儿的画中小草绿了、花儿开了,种植区里冒出头的小蚯蚓更是吸引了幼儿的围观,“等等我,别走,让我再看看你”。夏天,绿树成荫,编个草帽戴在头上,爱美的小女孩还用野花为自己编织了美丽的花环,我们一起转陀螺,滚铁环。秋天,果实丰收了,庄稼成熟了,幼儿用玉米棒、玉米皮和玉米须做成了造型各异的小人、愤怒的战士,大土豆、小土豆秒变猪猪伙伴,胖红薯、瘦红薯成了螃蟹小队,给南瓜、萝卜挖个洞,让它们变成大眼怪。冬天来了,花生豆、扁豆、黑豆、黄豆,豆豆家族排个队,比高矮、组造型……下雪了,摸摸若隐若现的冰窗花,伸出手迎接飘落的雪花,走出门欢快地打雪仗。交替更迭的四季中,我们想做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也一直在通过这些普通的、常见的活动,让幼儿实实在在感受着、体验着这朴实的生活与乐趣。

涓涓细流慢慢汇成暖暖真情,细细品味每一时、每一天的平凡生活,在看似平凡却又不简单的细枝末节中寻找真谛,坚守那份质朴,厚植以幼儿为本的教育底色,依家乡本土之便,走扎实教育之路。

印象美感——传承文化留其美韵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围绕本土资源为幼儿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本土文化之韵。在“逛庙会”的活动中,幼儿一起舞龙舞狮;在幸福“食”光中,幼儿自己包饺子、煮汤圆,还自己做起了糖葫芦;蒸“蒸”日上的亲子活动中,幼儿和家长一起学习蒸花馍;在张灯“剪”彩活动中,幼儿学习剪纸祈福,自制对联,把欢乐送给他人,把美好留在心间。

藝术源于生活,而美在这里诞生。我园开展了“美在自然·根在文化”的活动,借助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如树枝、松果、残花、玉米棒等,引导幼儿制作出了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又充满本土文化气息的手工制品。用果实和果壳的大变身来讲述经典绘本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花格子大象艾玛》《独一无二的你》《走开绿色大怪物》;中华美德“仁义礼智信”呈现在墙壁上;成语故事《狐假虎威》《孔融让梨》《亡羊补牢》也一一展现;团团茅草、塑料袋细条、卫生纸屑、皱纹纸沫变成了京剧脸谱……

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及教育价值,通过幼儿的童真视野,用自然材料再现中华文化精粹,将传统文化一脉传承。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作为教师,我们要珍惜幼儿对文化艺术美的探索与发现,呵护这种美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再现。源于本土,本心传承,让一代又一代的追梦人,在广袤的本土资源中徜徉,在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浸润,彰显地域之魅力,弘扬文化之精髓,期盼经典文化的余韵能在幼儿的血液中源远流长。

(责任编辑:牛丽真)

猜你喜欢
家乡资源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我给资源分分类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