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格与时尚潮流

2021-06-10 17:31向金凤
参花(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

摘要:旗袍秀艺术作为一项集民族性、艺术性、群众性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以其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色、鲜明的时代个性、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备受关注。本文基于理论视角,结合艺术实践,深刻阐述旗袍秀艺术的文化传播意义,检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就推动旗袍秀艺术传播发展路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旗袍秀 中国风格 时尚潮流 群众文化 艺术传播

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通过经典的文化艺术形式来振奋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而融合传统与现代、含蓄与奔放的旗袍秀艺术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通过中国风格和时尚潮流的有机结合,在艺术领域和世界舞台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一、旗袍秀艺术发展的时代意义

(一)旗袍秀艺术体现了文化与文艺的当代价值和历史意义。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在艺术创造当中来传承,通过美的形式来体现。旗袍秀作为一种继承了传统、迎合了时尚的艺术形式,具备了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的特质,既弘扬了历史意义,又彰显着当代价值。

(二)旗袍秀艺术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共生。旗袍秀融合了中国独有的旗袍服饰之美、含蓄凝重的东方神韵,也吸收了西方模特走秀艺术的时尚元素,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交融的典型。旗袍秀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旗袍秀艺术频频在国际舞台亮相,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成为“中西合璧”的时尚经典。为我们坚守文化自信、提振民族精神灌注了强大动力,也为我们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旗袍秀艺术展现了中国的开放自信和社会文明。旗袍的回归、旗袍秀艺术的兴起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对美的认知和欣赏水平越来越高,中国社会已经从保守封闭向开放多元、自信包容、文明时尚发展,不再将展示女性躯体美当作一种社会禁忌。而且,旗袍秀艺术的参与主体是广大女性同胞,旗袍秀艺术对参与者精神气质、动作举止、礼仪规范、教养品位的培养,既带动了风尚家庭,还深化了社会文明。

(四)旗袍秀艺术推动了群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旗袍秀艺术既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因其参与门槛低、受众较多,已经成为一项发展较快的群众性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补充。又因其具有较强的欣赏性,还具备文化旅游、展演展示的产业潜力。同时,旗袍秀对于服饰、道具的专业要求,也推动了旗袍设计定制、旗袍展贸会、旗袍展汇等旗袍服装产业的发展,形成一种集演艺、服裝生产于一体的文化产业。

二、影响旗袍秀艺术发展的因素

通过实践总结,我们认为当前旗袍秀艺术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一)思想认识保守浅薄。从思想认识上看,不少人对旗袍有“封建糟粕”的偏见和误解,以至于旗袍秀这项以女性参与为主、展示女性躯体美、气质美的艺术形式经常受到一些非议。而现有主流艺术群体,受一些保守思想、固有观念的影响,对旗袍秀艺术也持有一定排斥的心理,并不认可旗袍秀的艺术地位。

(二)艺术研究创新不够。旗袍秀是一种艺术形式,必须依托精彩的艺术呈现才能更多地为社会所接受。目前,我国从事旗袍秀艺术研究的专家还不多,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尚未完备,专业的旗袍秀艺术表演团体还较少,旗袍秀艺术表现形式还在探索中。许多作品仍局限于走秀的传统阶段,拿扇举伞、浓妆艳抹,缺少艺术的创新性和深刻性,文化的韵味被不断稀释,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这些都影响着旗袍秀艺术的进一步提档升级。

(三)队伍建设培养落后。与传统的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旗袍秀艺术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骨干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比较滞后,众多旗袍秀艺术团队仍处于自发建设的过程中,旗袍秀艺术推广力量更是不足。

(四)产业配套服务短缺。旗袍秀艺术展现的是旗袍之美,对于旗袍服装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在旗袍服装上进行不断的设计创新。目前,我国的旗袍服装产业还处于正常着装的生产阶段,虽然形成了吉祥斋、翰艺、威芸等十多个知名品牌,但是总体看还难以满足旗袍秀艺术的需求。现有的旗袍服装在艺术性的融入、展演性方面设计还不足,难以满足旗袍艺术对旗袍服装的艺术需求,买不到、定不了符合旗袍秀艺术作品要求的旗袍已成为各个旗袍秀艺术团体的常态,从而影响了旗袍秀艺术魅力的更大发挥。

三、旗袍秀艺术前景的展望与发展方向

旗袍秀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因其厚重的文化底蕴、高雅的艺术审美,以及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精神内涵,跨界于传统服装、模特走秀、舞蹈艺术、舞台表演、群众文化等多个领域,时代赋予了其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功能,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旗袍秀艺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推动旗袍秀艺术发展,必须坚持“五个并重”:

(一)坚持传统性与现代性并重。旗袍秀要想发扬光大,呈现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首先必须坚守传统文化,这是其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种类和艺术形式的关键,如果脱离了旗袍文化这个本体,旗袍秀艺术将失去发展根基,成为没有文化含量的模特秀场。要更加深入地挖掘研究旗袍文化,保留好旗袍的传统风格、古风诗韵,并将中国历史文化、丝绸刺绣工艺等各种古典的、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实现其精彩展现。同时,旗袍秀艺术也必须注重现代性。要根据现代的生活方式、审美特点、人文精神,从设计理念、制作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对传统旗袍服装进行改进,使其不断推陈出新,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二)坚持独立性与多元性并重。旗袍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是最具风情的中国符号。旗袍艺术在中国独有的文化环境中产生、发展,因此,要想其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必须保持旗袍绣艺术的独立性。同时,要更加注重对中国传统舞台、音乐等艺术元素的运用,让旗袍秀艺术以更加鲜明的特点,屹立于世界艺术潮流中。旗袍秀艺术要在坚持独有特色、独立特性的同时,注重多元化发展。对于世界潮流、流行时尚,要坚持兼收并蓄。例如,要加强与国际服装艺术领域的对接,通过旗袍秀搭建服装设计师探索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交流的平台,吸收更多好的理念到旗袍秀艺术中来。还可以借鉴和使用西方的布料、剪裁,以及舞台灯光、表演设计理念,让旗袍秀艺术更加具备国际范。

(三)坚持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在推广旗袍秀艺术过程中,实践是很重要的。要通过支持旗袍秀文艺团队的建设、文艺活动的开展、文藝精品的创作,广泛地开展比赛、巡演、展演、旗袍春晚、旗袍文化节等旗袍秀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更多“行走的风景”。同时,要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旗袍秀艺术的理论研究,系统地总结旗袍秀文化特色、教学经验、展演模式,构建系统的教育体系、推广体系、创作体系,以此来提升旗袍秀的艺术水准。例如,要加强旗袍秀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探索其与传统舞蹈、现代音乐、健美体操、情景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发展,拓宽单纯的走秀模式,让旗袍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凸显。2020年春晚,上海歌舞团一曲以《晨光曲》为主题的旗袍秀,将舞蹈艺术与旗袍文化相结合,唯美、震撼,极具艺术品位,惊艳了世人。

(四)坚持群众性与专业性并重。作为一种群众文化,群众参与是旗袍秀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中国历史文化,特别是旗袍文化的阐释、宣传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旗袍、了解旗袍秀,推动民众思想由束缚走向解放。例如,可以通过评选旗袍大使、拍摄旗袍宣传片等方式,以唯美的画面、经典的造型、精湛的表演,推动旗袍秀流行起来。另一方面,要加强旗袍秀艺术在群众中的推广,推动旗袍秀在群众中普及,让更多的人欣赏旗袍秀、参与旗袍秀。同时,要通过参照模特评级、职称评定等方式,大力培育旗袍设计和旗袍秀艺术的设计师、专业团体和艺术家,依托他们设计更多精美的旗袍,编排更多优秀的旗袍秀艺术作品,以这些优秀作品来感染观众、打动观众,成为行业引领和风向标,进而推动旗袍秀艺术的传播发展。

(五)坚持产业性与事业性并重。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推动的功能,从众多案例来看,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仅仅从文化事业的角度来发展文化艺术还远远不够。旗袍秀艺术作为一项表演艺术,要想进一步推广普及,一定离不开产业化的运作。当前,我国不少地区都在以旗袍秀艺术做文章,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例如,被誉为“中国旗袍秀发源地”的沈阳市,其因是清朝旗人的旧都,在旗袍文化方面有着不少历史文化的资源。近几年,为开发利用好旗袍文化,沈阳市先后举办了“沈阳国际旗袍文化节”“中国旗袍定制艺术大赏”,不仅传播旗袍文化,也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因此,在推动旗袍秀艺术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走好旗袍秀与文化旅游、服装生产行业深度融合之路,大力培育旗袍秀的消费需求,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旗袍设计师,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旗袍服装品牌,培植一批旗袍秀演绎、旗袍秀展示的文化创意产业。通过经济的介入、产业的运作,打造旗袍秀的全产业链,以旗袍文化产业的功能发挥,推动旗袍秀艺术走上更广阔的舞台,产生更强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夏云清.双创时代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5):42-43.

[2]任珺. 非常态下文化艺术资助策略的应变与展望[N]. 深圳特区报,2020-09-29(B02).

[3]韩旭.艺术发展中创造性思维与个性体现的融合路径[J].艺术品鉴,2020(27):36-37.

[4]宋鹏涛.“旗袍春晚”演绎别样旗袍秀[J].北京纪事,2019(04):80-81.

(作者简介:向金凤,女,本科,荆门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文舞蹈)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
浅议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以民间文艺团体推动基础群众文化的繁荣
刍议墨江县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