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语文课堂“美”不胜收

2021-06-10 11:29包晰莹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人生观大学语文高等教育

包晰莹

摘 要:与中小学教育迥乎不同,高等教育一直以“将人文与科学间的鸿沟盖接起来”为重要责任,而兼具人文性与知识性的大学语文课程无疑是助力大学生完成从感性思维到理性实践跨越的重要实现途径。将美育理念有机植入大学语文课堂,不仅体现了执教者的爱生、乐教之心,更重要的是能为大学生提供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而如何不着痕迹地自然融入,是一个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语文;美育;人生观

自古以来,教育一直是广受热议的中心话题,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者的教育理念也大相径庭。诗人心性的徐志摩以其在剑桥的经历现身说法,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环境的渲染与人格的熏陶;躬身实践的陶行知呼吁教育界同仁要有“敢于探求新理”的理想,有“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勇气,有“把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的干勁,甘做无名无利的铺路人;教育先驱冯友兰把“君子不器”作为大学教育的目的与衡量准则;物理泰斗吴大猷谆谆告诫,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学生思考,“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是将人文与科学间的鸿沟盖接起来”①……凡此种种,不胜枚举,都对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随着层出不穷的新理念的到来,他们的言谈话语也许早已褪色,但却仍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尤其是在审美教育盛行的当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美育理念,使传统教育重焕生机,值得所有教育者深思熟虑。

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迥乎不同,虽然“传道、授业、解惑”可以看作所有学段共有的追求,但大学教育却明显“目的不纯”,它更负有培根所提倡的“发展知识”的任务,从传输知识到发展知识,学生年龄的增长与教师阅历的积累得到了应有的见证与承认。脱离了老师手把手的知识传授,大学生群体自我意识的花蕾也从先前的含苞待放到现如今的争相盛开,如此一来,心灵与头脑的相遇无疑是锦上添花。金耀基教授在他的《大学之理念》一书中提到:“在今日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作为发展知识主要的地方,已经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机体了。大学越变得重要,就越需要对大学之理念与功能作反思。何谓知识?知识是否只是一种或一型?大学又是否只是求真,而与美、善无涉?不夸大地说,大学之发展方向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之性格。”②其中就有对大学教育之所求的严厉拷问,兼顾真、善、美三个维度的大学教育无疑应成为全社会及全体教育工作者普遍怀有的共识。

“在现代多元化社会中,通识教育将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与价值观。”基于此种目的,通识课程的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所有课程种类中,文学艺术类课程是能最大限度满足需求且最容易植入价值观的门类,而提及文学艺术类课程中最适宜全面铺开且受专业限制小的课程,大学语文理应成为首选。文学教育的目标不是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诗人,过于理想化的追求无异于镜中月的虚幻,只是想让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之后,身上沾染一点诗人气质,心上沾染一点诗人心性,仅此而已,别无他求。为此,上好大学语文课,对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全面发展乃至推进通识教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让“美”的种子扎根课堂、扎根头脑进而扎根心灵,或许是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遵循这条清规戒律,将助力课堂渐臻“美”不胜收的佳境。

古典诗词是滋生诗心与诗性的源头活水,在讲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时,为了融入美育理念,可采用性格定义植入法。知人论世,苏轼人生的三个阶段可以分别用“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巨隐隐于心”来概括,由此看出苏轼的乐观豁达的性格特征。先入为主地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性格植入,带着这样的认知再引领学生去看《定风波》当中的三处逻辑不通之处:1.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2.竹杖芒鞋轻胜马。3.也无风雨也无晴。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这首词,但当时碍于应试需要,可能只做了常规性理解,现如今旧事重提,从“巨隐隐于心”的性格特征入手去看这首词中词人故意卖弄给读者的破绽,感受到趣味横生的同时也一定会为苏轼作词时的认真态度与面对人生不如意的豁达所动容。在进行性格植入的同时,也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苏轼的性格特质回看,运用类比分析的方式延伸拓展苏轼豪放词,精选《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是从苏轼性格中的“非凡智慧”与豁达乐观的特质入手,看出词中有三处“人为失误”:1.赤鼻矶误作赤壁。2.人为将不同历史场景进行时间位移;3.羽扇纶巾作为特殊装扮的人为错置。如此一来,就使学生对苏轼及其创作有了更清晰、更具创新亮点的认知,通过对苏轼“巨隐隐于心”的“心灵美”的引入,让学生心有所属,在面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时也能习得苏轼的乐观与坦然,这不仅符合课堂美育与课程思政的要求,更是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兼具人文性与知识性的课程,大学语文有其自身独一无二的优势,但也有着深奥难解的小弊端,如何扬长避短让学生爱上大学语文课堂,进而享受课堂,最后能运用课堂所学走向人生的竞技场,是每一位大学语文执教者亟需鼓起勇气面对的考验与挑战。融入美育理念,让大学语文课堂“美”不胜收,或许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

参考文献:

[1]智效民:《教育在民国》,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2]金耀基:《大学之理念》,三联书店,2001年。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人生观大学语文高等教育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人生观(一)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