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在青海省西宁市纳家山绿化基地举行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碳中和公益行动启动仪式。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发表致辞,青海省副省长刘涛发出倡议并宣布碳中和公益行动启动,共同为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碳中和纪念林揭碑。参会人员还开展了碳中和纪念林植树造林活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其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突出位置,纳入整体布局,倒逼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在这个大背景下,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三部门组织实施大型活动碳中和公益行动,以造林方式抵消即将在青海举办的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做到会议活动实现碳中和,呼应时代主题,具有重要引领示范作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未来。主办单位发出倡议,要争当保护自然生态的践行者,争当倡导低碳循环的引领者,争当推动绿色发展的示范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期待能以此次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碳中和公益行动为载体,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因地制宜地提升强化生态碳汇能力。通过开展碳中和公益行动,向全社会各界传递“碳中和”理念,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加快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贡献。
此次碳中和公益行动,充分体现出绿色办会理念,突出“零碳”会议特色,也标志着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4月2 4—2 5日,“2021全国大学生环境资源模拟法庭大赛”在江苏省法官培训学院举办,本届大赛由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主办,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承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郑州大学等20所高校的140名师生参赛。“我苏”和交汇点客户端全程直播,共有65万名网友围观。
大赛旨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环保,激发大学生学习环境资源法和参与环保的热情,培养大学生环保司法实务技能,探讨当前环境资源审判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完善环境资源立法、执法和司法提供建议。
16位从事环境资源审判的法官和律师作为评委,大赛赛题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选手在激烈交锋中展示观点,在唇枪舌战中施展才华。
经过两天角逐,中国农业大学获得特等奖,福州大学获一等奖,重庆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分别获二等奖,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获三等奖。大赛还评选出2名最佳选手奖、20名优秀选手奖、20名优秀指导教师奖以及7名优秀志愿者奖。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2021年5月16日,由中华儿慈会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主办的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低碳“偶”先行公益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举办,同时得到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的公益支持。
本次生态文明宣教公益活动紧扣“垃圾分类”“低碳绿色生活” 两大主题,通过寓教于乐的宣教形式,引导居民实践参与生态环保行动,充分展现了社区垃圾分类示范形象,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构建美丽家园,树立新的生态自觉,需要全民共同参与。
此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三十余组志愿家庭参与了 “ 生态校园 ” 平台垃圾分类线上打卡公益挑战,新颖的方式既让孩子们培养了兴趣,也养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水,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保护水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生不息的力量,纯净人类文明成长发展的血脉。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视解决好水环境问题,是党中央的号召,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
2017年,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百余家环保组织、爱心企业及知名人士共同发起了“益起行、益起动——守护河道一公里”环保公益活动,活动已经举办多届,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
“益起行、益起动——守护河道一公里”环保公益活动以“同参与、共守护、守护水环境,我与你同行”为主题。2021年,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河流守望者及更多的环保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环保爱心人士共同启动“2021第五届守护河道一公里”活动,本届活动计划于2021年5月8日启动,持续到2021年10月8日。
5月18日,青岛市“环保公众开放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城阳举行,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组织50余名高校师生走进市级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体验。
开放月活动期间,全市65家环境教育基地列入开放范围,重点开放环境监测站、企业污水处理以及垃圾处理设施等场所,充分展示青岛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激发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启动仪式当日,青岛农业大学的师生参观了企业的环保科普以及垃圾焚烧工艺展示区,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企业先进的垃圾焚烧工艺和烟气处理系统。随后市生态环境局、辖区分局以及企业相关负责人与师生代表进行了交流座谈。
据了解,青岛市连续6年开展环保公众开放活动,依托国家、省、市三级环境教育基地,为市民提供生动直观、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场所,让更多的市民走进环保、了解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5家环境教育基地。其中,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1家、省级8家、市级56家,年接待公众10万余人次。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生动展现各级环境教育基地的特色和成效,市生态环境局自2020年起,在“青岛环保”微信公众号推出“咘噜”微课堂之环境教育基地“云开放”活动,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环境治理成效,学习生态环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