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聪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伴随经济发展,市内公共建筑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大。根据中山市统计局公布的2020 年中山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1 年~2019 年中山各镇街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累计开工面积已达2250.20 万m2,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随着公共建筑面积的扩张而增加。公共建筑在使用期内,将消耗大量的能源,用于采暖、空调、制冷、热水供应、照明、通风等,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1]。建筑能耗已经成为与交通、工业并列的三大能耗之一,也是我国节能潜力最大的行业[2]。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可以为建筑节能改造指明方向[3],公共建筑通过能源审计并进行节能改造可以减少公共财政开支,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率先垂范起到示范作用,推动社会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4,5]。
能源审计主要步骤为:
⑴通过与建筑用能管理人员交流,了解用能建筑的基本信息及管理制度;
⑵搜集各建筑记录的水、电、气(煤)台账以及对应能源账单;
⑶通过现场勘察以及相关测试,了解建筑内部各用能设备的运行情况;
⑷通过对能源审计成果分析,发现建筑存在的节能潜力,并针对其用能特点提出相关节能改造建议。
本次对中山市13 栋公共建筑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建筑类型涵盖宾馆饭店建筑、商场建筑、办公建筑、医疗卫生建筑以及科研教育建筑。13 栋公共建筑提供了2018 年和2019 年的用能数据,取建筑这2 年能耗平均值并汇总如表1。
由表1 数据可知,公共建筑电耗占总能耗比超过80%,对建筑用电系统实施改造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这13 栋建筑的照明与动力用电分项、空调系统用电分项以及插座与其他用电分项的用电量占比汇总如图1 所示。
由图1 数据可知,这13 栋公共建筑插座与其他用电系统的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最高,约在40%~65%之间,空调系统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次之,约在20%~35%之间,照明与动力系统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最小,约在15%~30%之间。
对13 栋公共建筑的用能分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空调系统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约在20%~35%之间,说明空调系统具有较大节能潜力。
以下是这13 栋建筑空调系统运行情况的问题汇总:
⑴某些建筑的空调系统实际运行的冷冻水及冷却水的供回水温差较低,存在“大流量小温差”高耗能运行情况。
表1 能源审计对象的能源消耗指标及用电量占总能耗比例
图1 中山市13 栋建筑各分项用电量占比
⑵部分建筑空调系统的水泵处于工频运行状态无法实现自动变频,也不能集中控制;
⑶部分建筑的分体式空调在无人区域或非工作时间运行;
进入21世纪,高效率、低成本和非专家可操作成为新时代CCOS技术的发展方向。应用CCOS技术,美国Tinsley实验室在2006年仅耗时3个多月(比预期计划提前41天)就完成了对JWST主镜的一块子镜的研磨,面型精度由PV 250.57 μm、RMS49.10 μm收敛到PV 22.4 μm、RMS 1.46 μm 。
⑷部分建筑仍在使用能效低于3.0 的分体空调。
针对以上情况可提出对应节能建议:
⑴通过增加一系列温度、压力、能量传感器,利用原有电动阀、变频器等建立一套空调机房自控系统综合管控平台,实现所有水泵按需变频,主机设备根据负荷需求自动加减载等功能[6],降低整个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能耗;
⑵根据各建筑空调使用情况,安装分体空调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分体空调设备集中节能控制,减少无人时段空调开启时间,节约电量;
⑶根据各建筑空调使用情况,淘汰能效低于3.0 的分体空调,更新为能效等级2 级以上的分体空调。在更换时,应根据室内热负荷选择适宜的空调设备,避免能源浪费。
通对各建筑空调设备运行情况以及施工难度等情况进行考察,发现其中有9 栋建筑适合实施空调系统改造,预计实施节能改造后每个建筑将获得的节电量以及收益如表2 所示。
由表2 数据可知,如果对以上建筑开展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按正常的方法进行维护以及使用,每年将节约181.37 万kWh 用电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5.72t,减少碳排放量14.93t,折合电费127.78 万元,预计总投资1512.85 万元,平均资金回收周期9.4 年。可见,开展公共建筑空调系统改造节能效果好,但由于前期投入多,回收周期较长,实际实施难度较高。希望有关部门可以积极倡导公共建筑开展空调系统节能改造。
对13 栋公共建筑的用能分项进行统计分析,其照明、动力系统用电占总用电量的比例约在15%~30%之间,同样也具有良好节能潜力。
⑴平均每栋建筑有约25%灯具为非节能型灯具,建筑内存在室内光环境较差的情况;
⑵部分建筑中有部分灯具在休息期间或在无人区域长时间开启;
表2 空调系统改造后预期节电量与收益
⑶部分建筑内所使用的电梯未安装电梯动能回馈装置,高层建筑电梯频繁使用将消耗巨大电能;
⑷部分建筑正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水泵电机等设备。
根据以上情况可提出对应节能建议:
⑴将建筑中的非节能型灯具一对一替换为LED 灯具,其光效为荧光灯的1.05~1.2 倍[7],寿命为荧光灯的12 倍[8],可在降低灯具能耗同时提升室内光效;
⑵根据建筑实际情况安装灯具智能控制系统,在满足照度要求情况下,控制灯具的开启数量,该系统可依实际使用情况的时间性、规律性,实行自动化分时控制;
⑶根据建筑实际情况安装电梯能量回收装置,可以将电梯下行时的动能储存为电能,节约用电量;
⑷根据实建筑际情况更换淘汰电机等用能设备。
通过对每个建筑灯具、电梯、水泵电机等动力设备的数量、运行情况、安装位置以及施工难度等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预计实施节能改造后每个建筑将获得的节电量以及收益如表3 所示。
由表3 数据可知,如果对以上建筑开展照明、电梯、水泵电机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并按正常的维护以及使用,每年将节约299.44 万kWh 用电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2.0t,减少碳排放量24.66t,折合电费221.96 万元,预计总投资1036.3 万元,平均资金回收周期约为4.5 年。可见,对公共建筑的照明、电梯、水泵电机等设备开展节能改造工作,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其较短的资金回收周期,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表3 照明、动力系统改造后预期节电量与收益
对13 栋公共建筑的用水情况、用水器具使用现状的了解,发现其节水器具配备率均不足100%,其节水器的具体配备率见表4。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将所有非节水用水器具一对一替换更换为节水型用水器具,节水器具相较于非节水型器具可以节约20%左右的用水量。预计实施节水改造后每个建筑将获得的节水量以及收益如表4 所示。
由表4 数据可知,如果对这13 栋公共建筑开展节水改造,并按正常的维护以及使用,每年将可以节约共4.47 万t 用水量,折合水费16.09 万元,预计总投资100 万元,平均资金回收周期约6.1 年。可见,节水改造前期投入少,改造资金回收周期适中,适合大范围推广。
表4 用水器具改造后预期节水量与收益
通过对这13 栋公共建筑的能源体系核查,结合各类建筑的用能情况,节能工作还可以从下几方面开展:
⑴设立能源管理机构。设立节能管理专员岗位,由专人负责能源统计管理工作,逐步形成运转顺畅、执行有力、监管有效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⑵节能减排宣传。定期开展节能减排主题宣传工作,增强用能人员的节能意识。倡导建筑用能人员按照制定的各项节能制度要求,合理使用能源。
⑶建设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完善分区及分项能耗监测与计量统计,完善分区及分项能耗数据台账,实现该建筑能源消耗状况的实时在线监测以及能耗数据分析与统计,加快推进该建筑的能源资源精细化管理工作。
⑷热水系统电气化改造。对于仍在使用燃气作为热源供应热水的建筑,可以改用空气能热水器或太阳热水器进行热水的供应,将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节约用能。
⑸外窗节能化改造。建造年代较久的建筑可以将普通玻璃更换low-e 玻璃,在保持较高可见光通过率同时,使热量最少地进入室内[9],以此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负荷,节约用电量。
通过对中山市13 栋公共建筑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分析其用能现状并对其节能潜力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若对以上建筑开展空调系统、照明与动力系统、用水器具的节能改造,分别可节约181.37 万kWh、299.44 万kWh 用电量以及4.47 万t 用水量,节约各项用能费用共约365.83 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7.72t,减少碳排放量39.59t。可见中山市公共建筑中蕴含着巨大节能潜力。希望有关部门可以重视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工作与节能改造工作,充分挖掘建筑节能潜力,努力实现节能型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