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以四川高校网站建设情况为例

2021-06-10 08:48吴柔嘉江基伟
关键词:网页网络平台心理咨询

姜 妍, 雷 鸣, 吴柔嘉, 江基伟

(西南交通大学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四川 成都 611756)

一、问题提出

心理健康是学生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依托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补充和拓展〔1〕。近年来,有调查显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式。罗荣等人对江西某高校554名学生调查后发现,85.1%的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获取学习资源〔2〕。由此可见,依托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方向。

实际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网络平台的建设。2005年,共青团中央就提出在实践中发挥“中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平台的作用,鼓励开辟网上心理论坛等栏目,为学生提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服务。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首次将网络平台建设列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要求开办专题网站(网页),充分开发利用网上教育资源。之后,《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心理健康促进和普及工作方面,要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拓宽传播途径、创新传播方式,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要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和新媒体平台。

但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情况来看,结果不容乐观。首先,网站建设的数量总体偏少。朱晓庆、沈明和刘巧对南京市34所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仅有35.5%的高校建设并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3〕。俞国良等人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存在地区差异,我国中部地区高校的心理健康网页的建设数量(83.1%)远高于东部(71.4%)、西部(70.1%)地区的高校〔4〕。其次,网络平台的互动性较差。现有的大多数网络平台缺乏多向互动,涉及的心理知识内容狭窄,测评系统缺乏标准化测评〔5〕,大多数平台的功能仅限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最后,网站建设并不能满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格局的需求,不能很好地承载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的功能,并且使用率偏低。俞国良等调查还发现,约44.8%的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心理健康知识,26.8%的教师开展过网络教学〔6〕。在当前教育信息化不断加强的现实下,接受心理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值得关注。网页的建设、使用的现状在客观上会导致不同学校、不同情况的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机会不均等〔7〕。

通过网络及其多样化的载体(如门户网络、广播、微信、微博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能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浸润价值引领,涵养家国情怀,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达成心理育人的目的。鉴于此,本研究对四川省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页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促进全省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高校的取样方式

根据2018年5月25日四川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发布的四川省内高校链接(http://www.scedu.net/p/78/?StId=st_app_news_i_x635771347723431049)调查了四川省119所高校。根据高校名单,对各高校官网进行搜索,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网页作为判断是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的依据,结果显示,有76所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见表1),以下调查结果均来自这76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页的信息。

表1 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建设情况

(二)数据分析

以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独立网页作为分析材料,对网页建设、网页栏目及其相关信息进行内容分析,使用SPSS 22.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的基本情况

对四川省119所5种类别的高校建设网页的比率进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别院校建设网页平台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X2=17.49,p<0.001)。两两比较结果发现,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网页建设数量均显著低于中央部属院校(p<0.05)、省属本科院校(p<0.01)、省属民办本科院校(p<0.05)的网页建设数量。

在栏目内容方面,对76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页的栏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心理健康教育网页栏目设置情况

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纪要》中提出的“要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将上述9个栏目归为6类,结果见表3。

表3 心理健康教育网页栏目归类情况

(二)机构建设及其师资情况

调查发现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归属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隶属于党群机关部门;二是作为独立机构;三是隶属于心理学、教育学等二级学院。所调查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隶属情况见表4。

表4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隶属情况

在心理健康教师专兼职方面,只有8所高校公布了教师专兼职情况,并均采用专、兼教师相结合的模式,其中有6所高校兼职教师数量多于专职教师数量。

在教师学历方面,共有12所高校的75位教师有学历介绍,其中博士学历7人,硕士学历67人,本科学历1人。

在教师专业方面,9所高校公开了教师专业情况。从业教师专业方向广泛,多以心理学专业为主,占比74.42%;教育学及医学占比均为6.78%;管理学、思政、人力资源、社会工作及法学占比为2.33%。

(三)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将心理健康知识分为三类,结合网页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情况

由表5可知,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普及方面,各高校网页的内容基本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其中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宣传最多,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次之,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知识最少。

(四)心理测评服务

有17所高校提供心理测评服务,其中中央部属院校3所,省属本科院校10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4所。从现有调查情况来看,心理测评服务通过三种方式开展:第一种为既提供信效度较高的专业的心理测验,又提供个性化的趣味心理测验(7所);第二种为仅提供专业心理测验,包含提供第三方专业测评网站进行测评(4所);第三种为仅提供趣味心理测验(6所)。

在17所高校中,中央部属院校均只提供专业测验;省属本科院校既提供专业测验,又提供趣味测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均只提供趣味测验。

(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情况

有7所高校提供心理教育课程的相关信息,其中中央部属院校2所,省属本科院校2所,省属民办本科院校1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所。

对必修课程进行介绍的院校有6所,所介绍课程均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类课程;对选修课程进行介绍的院校有5所。中央部属院校开设课程种类较多,省属本科和省属民办本科均只有1门。

除此之外,调查还发现网络课程方面,1所中央部属院校可以提供在线课程观看,2所中央部属院校正在开发在线视频课程;在课程质量方面,1所中央部属院校有1门国家精品课程,开设了2门慕课(MOOCs),并有2门课程在教育部“爱课程”网站上线,1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但以上所有课程资源还无法依托学校心理健康网站(网页)开展线上或混合式教学。

(六)心理咨询及预约情况

网页中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信息:预约方式、咨询方式、咨询师值班表及心理咨询须知。16所院校提供心理咨询预约及咨询方式,11所院校提供值班表及咨询须知,详见表6和表7。

表6 在线心理咨询预约及咨询方式情况

表7 心理咨询值班表及咨询须知情况

由表6可知,高校心理咨询采取了多种预约方式,咨询方式则以面谈为主。

由值班表情况分析得出,介绍咨询师、咨询时间的高校数量较多,此类信息较为全面,有2所高校提供咨询师工作电话,有6所高校专门介绍咨询权责等相关信息。

(七)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分为三类:一是教育部印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及纲要中明确要求的活动,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新生心理测评以及档案建立;二是常规活动,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活动;三是特色活动,各高校自主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活动。

调查显示,有48所高校发布相关活动新闻。追踪这48所高校2018年全年的活动报道内容发现,在教育部规定活动中,29所高校开展了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14所高校开展了新生心理测评及归档。

常规活动中,开展心理讲座及团体辅导活动的高校数量最多,共17所;开展心理情景剧活动的高校数量为8所;开展心理知识或技能大赛、心理沙龙、朋辈心理辅导、征文、视频、读书、摄影等活动的高校数量均低于6所。

特色活动方面,西南交通大学举行的“3·25(善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成都理工大学的“11·11(四一节)”活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人一故事剧场”活动等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如“3·25(善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不仅得到四川省内高校的大力支持,还得到陕西、甘肃、云南、贵州等省高校的积极响应,并成立川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联盟,连续三年被写入教育部思政司简报。

四、分析与讨论

在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平台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参与心理健康活动、预约心理咨询等心理服务的重要途径。目前四川省共有63.87%的高校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页,总体数量偏少,低于俞国良等人对西部高校网站建设调查结果展示的数值〔4〕。在这些已建成网站中,网站的建设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43.42%高校建立独立网站,栏目分类清晰,14.47%的网页依托学工处或二级学院网页,栏目分类较为清晰,42.11%高校仅有网页但无相关具体内容。这属于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的普遍问题,即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存在网站建设技术较低、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8〕。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任重道远。

1.机构建设与师资情况

在机构建设和师资情况方面,经调查发现,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大多数归属于党政机关部门。这与陈增堂、张艳丽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即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工作体制主要还是党政机关模式,将机构挂靠于学生工作处(部)、党委宣传部或校团委〔9〕。这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要实现育人的根本目的有关。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推进,育心与育德相结合,这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10~11〕,有利于高校将“育心”与“育德”有机融合,实现立德育人的目标。在师资方面,首先多数高校的兼职教师数量多于专职教师。其次,心理教师以硕士为主,博士和本科学历人数较少。在中央部属院校和省属本科院校中,均有部分心理教师为博士学历,但高职高专院校则缺乏博士学历心理教师。最后,从业教师的专业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等专业。这印证了丁敬耘等人的研究结果,目前四川省心理教师在学历水平和专业互补性上与国外高校仍有不小的差距〔12〕。以网页为渠道介绍心理咨询老师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预约心理咨询,解决心理困扰。但调查显示仅有19所高校对教师心理咨询信息进行介绍。由此来看,在近年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加强高学历、高职称师资的引进,同时,应突出从业教师的受训、接受督导的情况,规范心理咨询服务。

2.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来看,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及情绪管理方面的介绍较多,而对生命教育、生涯规划及能力、学习心理、心理危机应对方面的知识介绍则相对较少。同时,对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遇到的一些新情况,如对自然灾害类、意外事故类、心理健康类等突发事件等,应急心理疏导方法的科学普及工作做得还不够。针对新情况,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拓展并更新教育手段,这是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3.心理测评

在心理测评方面,有17所高校提供心理测评服务,仅占比22.37%。从提供测评的工具来看,主要有趣味性测验和标准化测验两类。趣味性测验虽然紧扣现实生活,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标准化,缺乏信效度和常模,测验结果的可信性存疑。标准化的心理测验虽然有助于评估心理健康状态,但不限制使用和非标准化的解释容易让这些量表失效,存在使用伦理失范的问题。乐国安和王建恩曾指出心理测验可能会在信度、效度、使用者、应用伦理方面存在问题〔13〕。中国心理学会在2018年发布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对心理测验的使用和结果解释进行了明确的伦理规范〔14〕。因此可以通过与第三方专业心理测评公司合作来提供线上心理测评,或在学校网页中增设心理测评板块来提供专业心理测评服务,并在考虑伦理规范和服务实效性的基础之上,对测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加强课堂“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研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15〕。在76所建立心理健康网页的高校中,仅有8所高校对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介绍,1所高校提供在线观看服务。这从侧面反映了省内高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慕课、微课程的建设及使用力度。在当前“互联网+”教育形势下,国内很多高校已经计划开展微课程、慕课、翻转课堂形式的线上教学或混合式教学。例如,西南交通大学的“幸福心理学”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积极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学者考察了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效,结果显示,接受10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比实验前有显著提升〔16〕。这表明翻转课堂教学形式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的一种手段。国内学者雷鸣曾经呼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从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师心理和学生心理等方面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效。

5.心理咨询预约功能

从心理咨询预约的功能来看,不少网页主动宣传心理咨询,包括心理咨询的概念、功能、形式和时间规定,来访者的权利与义务,咨询转介等信息,以便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有更准确的认识,减少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此外还提供咨询预约功能,这种预约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发布预约信息,如通过热线电话、微信、QQ、微博实现预约功能;二是依托网页直接进行在线预约。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仅有16所高校对心理咨询的预约方式进行介绍,6所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心理咨询预约服务的功能,这在整体上降低了心理咨询预约的效率。

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既是“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格局的重要一环,又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活动形式,既增强学生的体验性,也潜移默化地将心理健康的知识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网站中对实践活动的介绍展示了一所学校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的概貌。目前仅有63.16%的高校通过网页进行实践活动宣传,这客观上也反映了省内高校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还需要加强。

五、启示

大学生是网络空间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是网络的原住民。有调查显示,38.3%的大学生愿意接受网络心理咨询服务,且更愿意接受在线文本和电子邮件〔17〕;重点院校、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有近一半的学生通过学校网站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4〕。积极建设心理健康APP、微信、微博、网站(网页)等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现实所需。这既是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形式,也是弥补中西部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先天不足的重要手段〔4〕。

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的重要基础。高校迫切需要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为核心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整合手机APP、微信、微博、自媒体等多元化媒介,增强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为实现心理健康网络化,各高校要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的基础上,重构心理教育的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数据服务器终点硬件建设,健全网络模块的设计,完善现有网站(网页)功能,扩充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实现集网络教学、网络咨询、网络干预、网络沙龙等功能于一体,构建融网站(网页)、自媒体、微信、微博等媒介一体的综合集成平台。

同时,应增强心理健康网络平台的互动性,提升师生使用的体验性,增强师生使用的沉浸感。以现有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为基础,优化心理健康知识传播与普及技术,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和手段,增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可读性与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的智能化和趣味化;引入3D虚拟仿真技术,开发适合师生用户需求的网络心理游戏,增强师生的沉浸感,在游戏中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心理的改变。

此外,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心理文化、浸润积极心理健康观念的作用。一些跨文化的研究表明,中国人对心理健康普遍存在“病耻感”,集中体现在求助行为方面。不少存在心理困扰的民众往往是先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无效后才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最后才是求助专业力量。建设好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介入师生心理建设的最好方式。网站(网页)既顺应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师生心理求助的特点,也科学地传播和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了专业的帮助,在润物无声中浸润了积极心理健康理念。

总之,新时代应该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切近学生诉求、满足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当前的现实需求来看,应该从内容模块、功能实效、知识体系化等方面着力加强建设。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研究的数据主要是基于四川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的网页模块和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和整理,可能并未完全反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由于并不是所有高校网页都提供了每日浏览量、点击率等数据,因此无法考察网页的使用率。

猜你喜欢
网页网络平台心理咨询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基于HTML5与CSS3的网页设计技术研究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多找几个名字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搜索引擎怎样对网页排序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