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游客体验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06-10 05:30谢双玉唐亚男吴通宜
关键词:移情游记生态旅游

李 琳,谢双玉,唐亚男,吴通宜*,李 艳

(1.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2.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武汉 430079;3.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生态旅游,因其强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而被誉为“回归大自然之旅”“绿色之旅”[1],因此,一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83)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我国也十分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2001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0年起草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 26362-2010)》,2012年颁布实施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 26362-2010)评分实施细则》;据此,到目前为止,已有112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获得环保部的评估和验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学习,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与社区发展责任感.因此,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游客获得了哪些类型的体验,是否获得学习体验,从而实现示范区的建设目的和引领示范作用,发挥生态旅游的教育和学习核心功能[2],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值得研究.即有必要通过游客的切身体验来反映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是否真正发挥了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生态科技、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3].

已有研究较多关注生态旅游游客的满意度[4-7]、生态旅游体验对旅游者的环境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8-13]、生态旅游游客感知价值对其忠诚度[14]和环境行为意向[13,15]的影响、生态旅游体验价值[16]和感知价值[17]的维度与质量评价[18-19]等,而较少研究生态旅游游客的体验及其影响因素.部分研究涉及了生态旅游体验的某些方面,如Tisdell等调查了澳大利亚Mom Repos保护公园游客的教育和学习体验及其对海龟保护愿望等的影响[12];Ballantyne等研究野生生物旅游游客体验的动机及其对环境可持续学习的影响时,调查评价了游客的感官和思考体验及其影响因素[20].有少数学者较全面地从不同角度探索了生态旅游的体验维度[20-22],Chan和Baum发现生态旅游体验是多维的,包括从参与生态旅游活动、与服务员工及其他游客互动等中获得的享乐、互动、新奇、舒适、刺激和安全方面的积极感受,以及因游船噪声和烟雾等造成的厌恶、不快、沮丧、失望的消极情绪,但他们未分析这些体验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21];余勇等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升华感、轻松感、愉悦感、安全感四个方面的生态旅游体验,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但在调研之前没有进行理论分析,仅考虑了游客个体因素的影响,而忽视了生态旅游地方面的因素[22];Ballantyne等通过对野生生物旅游游客的事后调查获得的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得到游客的感官、情感、思考和行为变化四类体验,并分析了其群体差异[23],但他们使用了Schmitt(1999)的体验分类体系[24].

总体来看,已有研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虽然体验是旅游研究的硬核或核心范畴,但生态旅游游客的体验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多数研究只是将其作为一个黑箱,调查其对游客满意度、环境态度和责任行为等的影响,但只有准确把握了生态旅游体验本身的类型和程度,才能揭示生态旅游之于旅游者的特殊意义和内涵,也才能评价生态旅游示范区是否发挥了教育和示范功能,并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第二,虽然在行文中提及体验经济,但未应用其中的体验概念和维度来考察生态旅游体验,而将体验等同于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18-19].第三,多为个案研究,缺乏普适性[21];第四,多采用问卷调查或访谈法收集数据[16],较少利用网络游记文本数据[25],而游记通常是游客在游览之后的有感而发,不仅满足生态旅游体验的调查需要以游客自己的描述和表达为基础[22]的要求,而且能更真实和自然地反映游客的体验.

因此,本研究旨在基于体验经济理论提出的体验概念及类型从理论上分析生态旅游游客可能获得的体验类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我国11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游客的网络游记为数据,采用人工判读,确定生态旅游游客体验的类型及获得各类体验的游客比例,运用卡方检验分析生态旅游游客体验类型获得的影响因素,以期丰富生态旅游游客体验研究,为生态旅游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

1 生态旅游游客体验类型及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1.1 生态旅游体验概念

生态旅游一词由塞瓦罗斯·拉斯库赖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墨西哥发起自然组织时提出,指“到相对未被打扰过的或者未被污染过的自然区域旅行,且带有明确的研究、欣赏野生动植物或当地文化的目的”[26],强调生态旅游发生环境的自然属性和行为目的.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Lindberg等认为生态旅游是为了满足游客“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27];Colvin强调生态旅游的特殊动机是值得回忆的经历、体力极限的挑战,与旅游地居民沟通,开辟独特游览路线,主动参与和不追寻享受而追求历险[28];Ballantine和Eagles[29]、Ayala[30]、Holden和Sparrowhawk[31]、赫尔特曼和锡德霍姆[26]都认为学习是生态旅游者的主要动机,而Wood声称,生态旅游的主要动机是对自然特征和相关文化资产的观察和欣赏[26];华莱士和皮尔斯认为生态旅游应符合六个特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认识到旅游者本身对环境的影响,自然资源得到立法保护和管理,旅游地居民有决策权,旅游收入可用于扶持当地生态活动,居民和经营者都有同等的访问和了解自然的权利[26];多诺霍和尼达姆在此基础上将生态旅游的核心特点归纳为:基于自然、保护、教育、可持续、收益分配、伦理道德[26].郭来喜认为生态旅游具有六大特征:以大自然为舞台,高雅品质,生态学思想,载体多样化,高强度参与性,增强人类环境意识[1];李华也强调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给当地社区带来福音,对人的关怀[2].可见,生态旅游的定义都包含环境教育和生态保护两个重要方面,同时希望能通过生态旅游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传播文化.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内心世界与旅游世界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情感共鸣和意识形态.据此可以提出,生态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自然生态环境下,在接触自然资源、感悟自然文化、与当地居民互动、贡献当地社区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反应.

1.2 生态旅游游客体验的可能类型

生态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类型,因此,可结合旅游体验的普遍性与生态旅游的特殊性来推理判断生态旅游体验的可能类型.

从旅游体验的普适性来看,Cohen根据游客“对中心的追求”程度把游客体验分为娱乐、转移注意力、体验、试验和存在五种方式[32],分别与恢复精神、远离喧嚣、寻求真实体验、寻找替代生活方式、“拥抱”异域文化等动机相联系;Pine Ⅱ和Gilmore提出体验经济时将体验分为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逃避(Escape)和审美(Estheticism)四个方面[33],在此基础上,邹统钎和吴丽云增加移情(Empathy)作为游客的体验类型,即“5E体验”[33];这些应是生态旅游游客可能获得的体验[34].

从生态旅游的特殊性来看,有学者强调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独具的特征,认为求知是求美和求乐的基础和前提,即生态旅游游客不但可以获得审美和娱乐体验,而且能够获得通过生态旅游经营者提供的环境教育以及自己的观察思考来学习自然和文化知识[35].芬内尔认为学习是把生态旅游者与其他类型旅游者区分开来的核心之一,是“具有现场价值的”[26];而且,生态旅游强调的是游客的主动学习,因此应为学习体验,而非被动的教育体验.逃避体验意为逃离按部就班的生活,到旅游中来寻求暂时的“庇护”,是对来到生态旅游场行为的表达,而非对从生态旅游活动中获得感受的表达,而恢复体验更能表达在场的获得和体验的价值.当旅游者置身于生态环境中,与生态旅游场较好地融合才可能产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超越自我的感受,实现情感转移,获得移情体验.

1.2.1 审美体验 生态旅游示范区拥有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旅游资源,包括独特的地质地貌、水文、生物、气象景观以及别样的、丰富的人文风情,因此,游览生态旅游示范区,游客可能融入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之中,真切地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和人文风情的魅力,产生审美体验.例如,月牙泉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在看到月牙泉的那一刻,刚好遇到日落,心里是雀跃的,忍不住欢呼起来,真的非常之漂亮.”“鸣沙山月牙泉.漫漫黄沙,悠悠驼铃,一弯清泉,静静的躺在鸣沙山脚下.日落时分,碧空倒影,半边瑟瑟,半边红.如此多娇!”可见,游客不仅直接观赏自然、人文景观之美,还能感受到整体环境和氛围之美.

1.2.2 娱乐体验 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的“娱”是旅游过程必不可少的内容.生态旅游虽然有别于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但仍要满足旅游者的基本需求,为游客提供多种多样且参与性强的娱乐活动,如鸣沙山月牙泉的滑沙、沙地摩托、骑骆驼、沙漠卡丁车、滑翔机,金石滩的游艇、冲浪,天目湖的采茶表演,亚龙湾的滑索等,还有野外生存、骑行、露营、摄影等非消费类活动,也正在成为旅游者融入和体验自然乐趣的优选.游客参与这些活动时,能获得与生态情境交融的娱乐体验,如鸣沙山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从沙山顶俯冲百米下去的时候,风呼呼地从耳边划过,心脏狂跳,荷尔蒙直冲头顶……感觉比城市里的过山车还要爽!!!”;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坐滑索的游客写道:“看密林在脚下飞速移动,人就如腾云驾雾般掠过树梢.还可以看到远处散落林中的各个小屋.很有意思.”

1.2.3 学习体验 与传统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的独具特征是强调环境教育[35],因此,生态旅游示范区不仅要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的环境氛围,还要配备导游讲解、自助解说系统、标识和观景平台以及特色活动,增加游客的生态认知[26].如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的游客写道:“进了森林公园第一站就是兰花谷了,其实这里像一个很小的迷你园中园,跟着讲解员可以了解一些热带植物的知识.”游客还能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和当地人文历史,增长见识.可见,生态旅游游客可能获得学习体验.

1.2.4 恢复体验 逃离日常生活、恢复身心健康是旅游和休闲活动的重要动机之一[36-37].虽然在所有非惯常环境中游客都有可能获得恢复体验,但自然环境比建成环境具有更高的恢复效果[38-39].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环境氛围相对古朴或原始,与惯常的建成环境反差较大,游客置身其中,会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及注意力,感到身心愉悦,获得恢复体验.例如,有游客写道:“亚龙湾森林公园还是公认的天然氧吧,在北京雾霾吸得太多,来这里林间小路惬意的走走,欣赏热带雨林景观,很是舒服,不愧为热带天堂.”“清晨的鸣沙山顶,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空自己,内心瞬间平静了”.可见,生态旅游可能让游客找回人类的自然本性,恢复因过度依赖高科技而被孤立感逐渐损坏的心理健康[40].

1.2.5 移情体验 移情是把人的情感投影于外部存在的现象,将普遍的感受物具体化、人格化的过程,即以物咏志、见景生情,因此,移情是物质与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41].生态旅游示范区最大限度保持了自然的固有属性,能使置身其中的游客产生无限遐想,回归自然和感性.诺伊尔·卡罗尔曾提出,人对自然的情感反应是合理的、真诚的、客观存在的[26];这种情感超越了审美本身,上升到了自然崇拜、借物思情的境界,可能唤醒游客对家乡的思念、对生命的感叹、对诗词的共鸣,即生态旅游游客可能从物质理性转换为心理感性,实现人生透析和自我超越,获得移情体验.如有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在这里你可以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这神圣的大自然现象,沙漠与绿洲的完美结合.尤其是终年不枯竭的泉水,让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一遍非诚勿扰的索桥,期待在桥的那头,找到我的非诚勿扰.”

在确定生态旅游游客可能获得的上述5类体验后,对筛选的有效游记进行预判读,得到5类体验的细分类型和表达示例(表1),作为后续游记判读并确定样本游客体验类型的依据.

表1 生态旅游游客的体验类型及游记中的表达示例Tab.1 Types and expression examples of ecotourism tourists experience reflected in travel notes

1.3 生态旅游游客体验类型的可能影响因素

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综合情感反应,可能受到主体、客体多方面因素的影响[42-43].首先,旅游体验是游客的主观感受,不同类型的游客群体即使参与同类旅游活动也可能获得不同的体验,因此,游客的人口统计特征、需求、动机和期望、偏好、身体状况、可支配收入、旅游经历、出游方式、游伴类型等都可能影响游客体验的类型[44-47].同时,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流互动也会影响旅游体验的获得[48],而旅游目的地因地域差异而造成的性质[43]、环境氛围[49]、资源条件、产品特性、从业人员素质等[45]的不同,都可能让游客有不同体验.生态旅游是更典型的人地相互作用的旅游活动类型,因此,生态旅游者与目的地环境的互动更有可能影响游客体验;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环境特征(如性质、景观特点、环境氛围、资源条件等)都可能影响游客体验的类型.而示范区的这些环境特征是由其所处的地理区位决定的;示范区类型则是其景观特点、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可以用示范区类型及其分布区域来检验客体因素对生态旅游体验类型的影响.

2 研究区、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2.1 研究区的选择

2011年国家统计局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按照覆盖不同的社会经济区域以及7种不同类型示范区的基本原则,选择了当周草原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24家作为研究区.但其中有13家示范区的游记数量很少,因此,只利用有9篇及以上游记的11家示范区作为研究区(表2).这11家示范区涵盖了海洋型、人文型、森林型、山地型、湿地型、沙漠戈壁型6种示范区类型,分别分布在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板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2 11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概况Tab.2 Overview of the 11 eco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s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1 游记采集与筛选 于2019年2月18-26日,使用火车头在线数据收集软件,采集携程旅行网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6日上述11家示范区游客的网络游记,获得333篇游记;剔除空白、广告、只有照片、仅简单介绍景点和行程的、重复的、非研究区和研究时段的游记,且只保留500字以上的游记,得到302篇有效游记,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

2.2.2 游记判读与赋值 对302篇有效游记逐篇进行人工判读,确定游客的基本和出游信息以及表达的体验类型及细分类型,即判断游记中是否出现表1所示的或相关的“表达”:出现则给对应的细分类型及体验类型分别记为1,并记录关键词,但体验类型不重复记录;没有出现则给对应的细分类型和体验类型都记为0.

2.2.3 样本概况 有效游记的样本中(表3):女性较多,占42.72%,与曾菲菲等[50]、莱因戈尔德等[26]的结果一致,表明女性可能更有亲近自然参与生态旅游的欲望,说明生态旅游存在“女权主义”转向趋向[26];青年(77.15%)、上班族(56.95%)是生态旅游的主力军;游伴多为同学朋友(37.42%)、家人(22.19%);自由行(85.76%)是主要旅游方式,这与黄震方等发现国内生态旅游者更喜欢团队形式的结论不同[51],这或者表明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积累了经验后,已无需依赖他人出行,或者因为团队游客较少写游记.

表3 游记样本的基本特征Tab.3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2.3 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3.0中的卡方检验法分析游客体验类型的影响因素.卡方检验是用于检验两个分类变量是否相互独立的分析方法.本研究用其检验按假设提出的影响因素划分的不同类型游客(如按性别划分的男、女游客)获得不同类型体验的频数是否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有显著差异,P值越小,差异越显著.

3 生态旅游游客体验类型的检验

根据游记判读结果,统计各种体验类型及其细分类型的游客人数,计算占比,得到表4.

3.1 体验类型以审美、娱乐为主,学习体验很少

如表4所示,各类体验都有一定数量和比例的游客,呈现多样化态势.其中,获得审美体验的游客最多,有257人,占总样本的85.10%;其次,获得娱乐体验的游客较多,有184人(60.93%);而获得学习体验的游客最少,只有22人(7.28%),表明生态旅游示范区还未让游客获得最符合生态旅游要求的学习体验,未能让游客感受到环境教育与思想升华;另外,获得恢复和移情体验的游客也不多,分别只有45人(14.90%)和50人(16.56%).

表4 生态旅游示范区游客体验的类型Tab.4 Types of tourist experience in eco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

3.2 细分类型以自然景物、游乐项目、自行娱乐为主

从细分类型来看,通过自然景物获得审美体验的游客最多,有243人(80.46%),体现了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的特征;通过游乐和自行游乐获得娱乐体验的游客较多,分别有103人(34.11%)和100人(33.11%),而通过演艺活动获得娱乐体验的游客很少,只有11人(3.64%),表明示范区的旅游演艺还未起步;通过认知新事物、感知新文化、教育孩子获得学习体验的游客都很少,占比都小于4.00%.恢复体验中,获得心理愉悦体验的游客最多,有35人(11.59%),而通过逃离都市喧嚣和快节奏、吸氧等获得环境补偿体验的游客很少,只有13人(4.30%),这可能是因为环境差异带来的心理愉悦掩盖了环境补偿本身.移情体验方面,产生影视剧、古诗词等联想的游客较多,有34人(11.26%),表明这些游客在生态旅游过程中会联想到剧本的场景,或追随剧中主角的脚步,产生情感转移和共鸣;但产生乡愁、故地重游感的游客非常少,只有5人(1.66%).

4 生态旅游游客体验类型影响因素的检验

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分析前述主体、客体因素对示范区游客体验的影响.由于年龄、职业、出游目的地数量、出游方式的样本过于集中(表3),因此,主体因素中仅分析性别和游伴类型的影响.

4.1 男、女游客的体验类型没有显著差异

男、女游客获得娱乐、审美、恢复体验的频率差距不大,都未超过5%,卡方检验结果也不显著(表5);获得学习体验的男性比例(56.38%)明显高于女性(31.82%),与曹菲菲得到的“女性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结论不同[50];而获得移情体验的女性比例(54.00%)明显高于男性(34.73%),表明女性更感性,更易受到影视作品的吸引;但卡方检验结果都不显著,表明男、女游客的体验类型没有显著差异,男性没有显著的突出表现,进一步印证了生态旅游的“女权主义”转向[26].

表5 男、女游客获得各类生态旅游体验的比例及卡方检验结果Tab.5 Percent of male and female tourists to gain different experience and chi-square test results

4.2 与家人同游者的娱乐体验显著高于与朋友同游者

如表6所示,游伴类型对学习、审美、恢复和移情体验的获得没有显著影响,虽然独游者获得恢复、移情体验的比例比与情侣、家人同游者的比例高出10%以上,与朋友同游者获得审美体验的比例比独游者和与情侣同游者的比例也高10%以上,但卡方检验结果都不显著.而独游者、与家人同游者获得娱乐体验的比例比与朋友、情侣同游者高出10%以上,且卡方检验在90%水平上显著,表明游伴类型对娱乐体验的获得有显著影响;而且,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家人同游者获得娱乐体验的概率显著高于与朋友同游者;这似乎有违常规认知,但实际上与朋友同游者可能受到朋友兴趣和价值观的影响,娱乐体验涉入度较低,从而获得感较少.

表6 不同游伴类型者获得各类生态旅游体验的比例及卡方检验结果Tab.6 Percent of tourists with different companions to gain different experience and chi-square test results

4.3 森林、山地型示范区游客获得更多体验类型

不同类型生态旅游示范区游客获得5种体验的比例都在99%或90%的水平上有显著差异(表7),进一步两两比较得出以下结果.

表7 不同类型生态旅游示范区游客获得各类生态旅游体验的比例及卡方检验结果Tab.7 Percent of tourists of different eco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 type to gain different experience and chi-square test results

1) 获得娱乐体验的游客概率:山地型>沙漠戈壁型>森林型>湿地型示范区,同时山地型、沙漠戈壁型也都显著大于海洋型、人文型示范区,这主要由于山地型、沙漠戈壁型示范区多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提供了诸如滑沙、骆驼骑行、沙地摩托、滑翔机等娱乐项目,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

2) 获得学习体验的游客概率:森林型、海洋型示范区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示范区,这是由于森林型示范区有大量珍稀物种为游客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也为景区进行知识科普、教育解说创造了条件;海洋型示范区也提供了关于海洋景观的讲解,表明讲解促进了游客获得学习体验.

3) 获得审美体验的游客概率:人文型、湿地型、山地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示范区.人文型示范区游客获得审美体验的最多,这是由于人文型示范区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建筑、雕塑等人文景物,为游客提供了更丰富的审美体验源;湿地型和山地型示范区游客更多为观光,能在观光过程中产生人景交融的审美体验.

4) 获得恢复体验的游客概率:森林型显著高于沙漠戈壁型、山地型和湿地型,而山地型、湿地型又显著高于沙漠戈壁型示范区;这是由于森林型、山地型、湿地型示范区以绿色植物为基调的环境为游客提供了天然氧吧和静宜环境,让人缓解疲劳,释放压力.

5) 获得移情体验的游客概率:森林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示范区,沙漠戈壁型显著高于海洋型、山地型和湿地型示范区;这是由于样本森林型示范区曾是热播综艺《非诚勿扰》的拍摄地,容易让游客产生影视剧联想、追星共鸣等移情体验,游客希望能够走过舒淇女神走过的路,找到自己的“非诚勿扰”.

综合来看,森林型示范区游客获得学习、恢复、移情、娱乐四类体验的比例都显著较高,山地型示范区游客获得娱乐、审美、恢复三类体验的比例显著较高,表现相对突出;而其他类型示范区游客都只获得一或两类体验的比例显著较高.

4.4 东部、西部示范区游客获得更多体验类型

如表8所示,位于不同区域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游客获得娱乐和学习体验的频率相差不大,卡方检验结果也不显著,而获得审美、恢复、移情体验的频率差异较大,卡方检验结果在99%水平上显著,表明示范区的分布区域对游客获得审美、恢复、移情体验的概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 东北示范区游客更少获得审美体验,这是因为位于东北的大连市金石滩旅游景区为海洋景观,对周边游客来说特殊性和稀缺性不强,且游客多参与游泳、吃海鲜等活动,较难产生审美体验;2) 东部示范区游客更多获得恢复体验,这是由于东部示范区的游客多来自东部城市,生活压力较大,离开惯常环境后,更容易感受到身心放松和环境补偿;3) 东、西部示范区游客更多获得移情体验,这是由于东部地区更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类景观,容易让游客产生思想共鸣,尤其影视剧拍摄地,更容易产生移情体验;西部地区不仅有较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描绘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景象,而且还是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地区,容易让游客回忆相关文学作品,产生联想和思想升华.

表8 不同区域生态旅游示范区游客获得各类生态旅游体验的比例及卡方检验结果Tab.8 Percent of tourists of different regions to gain different experience and chi-square test results

综合来看,东部示范区游客获得审美、恢复、移情三类体验的比例都显著较高,西部示范区游客获得审美、移情两类体验的比例显著较高,表现相对突出.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为了回答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游客获得了哪些类型的体验、体验的获得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这两个问题,本研究结合体验经济理论和生态旅游内涵,提出并检验了生态旅游示范区游客的体验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 理论上,生态旅游游客可获得审美、娱乐、学习、恢复、移情体验.其中,审美体验源自对自然、人文景物和环境氛围的欣赏;娱乐体验源自参与观演、娱乐项目等活动;学习体验源自游客的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讲解员等的教育以及传播知识;恢复体验是因环境补偿而获得的压力释放和身心愉悦;移情体验是生态旅游环境激发的睹物思情和借物抒情.

2) 生态旅游示范区游客的体验类型多样,但以审美和娱乐体验为主,较少游客获得恢复和移情体验,很少游客获得最能反映生态旅游本质特点的学习体验.这与Tisdell和Wilson发现生态旅游游客较多获得环境知识[12]、余勇等发现游客有强烈的“升华感”(相当于移情体验)[22]的结论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国内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缓解压力’和‘欣赏自然’”[52],而非“了解自然,学习知识”;或因国内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参与学习意识较低.

3) 从影响生态旅游体验类型获得的主体因素来看,性别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没有像Ballantyne等一样发现女性比男性获得更高的体验[20],但与余勇等的结论一致[22],体现和印证了生态旅游的“女权主义”转向[26];游伴类型对娱乐体验的获得有显著影响,表现为与家人同游者获得娱乐体验的概率显著高于与朋友同游者,反映了家人间的亲密和无拘无束感及其影响.

4) 从影响生态旅游体验类型获得的客体因素来看,示范区类型对五类体验的获得都有显著影响,示范区的分布区域对审美、恢复、移情体验的获得有显著影响.这反映了生态旅游环境对游客体验获得的影响,表明生态旅游体验是人地相互作用关系的体现,客观环境对人的主观感受有影响.虽然性别等先在因子决定游客的个性、思想特征和行为方式,但生态旅游环境塑造的自然场域与游伴塑造的人为场域叠加而成的“生态旅游场”作用并影响游客的体验结果.

5.2 讨论

上述研究结论表明,仅有少量游客从生态旅游中获得学习体验,理解并产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意识;反映出我国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存在与初衷偏离的问题.因此,给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建议:1) 总结海洋、森林型示范区的经验,将提升游客的学习体验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切实发挥示范区的环境教育功能,提升游客的学习体验;2) 深入挖掘生态资源的教育和文化价值,借鉴博物馆、科技馆、红色旅游地的教育开展模式,打造天然生态博物馆、自然科技馆等,使生态文明、生态艺术、生态保护的教育和宣传成为示范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切实发挥环境教育功能;3) 提供关于生态环境、动植物、历史文化资源等的沉浸式教育产品和互动式娱乐产品,让游客在游乐中习得环境意识、环境认同和环境责任感,塑造“生态自我”,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关于生态旅游体验的进一步研究,一方面需要增加案例地数量,并结合深度访谈等多元数据,检验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分析旅游环境与惯常环境的差异程度、旅游区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等因素对游客体验获得的影响,或专门调查研究影响学习体验获得的因素,更好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移情游记生态旅游
未来事务的色彩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超市游记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