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时间:短片《调音师》的叙事表达

2021-06-10 07:44马姿琪
名家名作 2021年5期
关键词:调音师音乐

马姿琪

声音是电影叙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则是众多声音元素中不可忽视的存在。电影音乐有别于传统音乐的表达方式,“它在保留了传统音乐创作原则的同时(比如注重旋律、和声和节奏等),还兼具一些电影创作的审美特征和表达方式,比如体现综合性的美学原则,即要求音乐构思须根据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使音乐的听觉形象与画面的视觉形象相融合”。电影音乐不仅能够助推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能展示故事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它作为一种叙事主体,有丰富的叙述内涵和艺术审美。

奥利维耶·特雷内编剧和执导的法国短片《调音师》被誉为“史上最精彩的微电影”,该片时长13分37秒,讲述了假扮盲人的钢琴调音师因意外卷入家庭凶杀现场而生死未卜的故事。导演巧妙地运用音乐叙事的手段凸显悬疑剧情的张力,同时利用音乐辅助叙事时间的非线性编排。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时间具体化和感性化的表达。本研究拟从音乐叙事的视角出发,研究短片《调音师》中音乐叙事的功能及其时间化的表达特点。

一、《调音师》音乐叙事的功能

电影叙事包括画面叙事、语言叙事、音乐叙事、音响叙事、字幕叙事五大叙事。在电影中,声音和画面通过有机的配置、分化、重组而产生多重的叙事功能,“它能够精炼叙事结构,控制影片的叙述节奏,调整画面的时空元素,同时也有助于扩展画面空间,揭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它能够加强感情色彩,渲染格调气氛,尤其对传达影片的故事信息,它有着画面叙述不具备的阐释和概括功能,而这对组织复杂的情节结构是相当重要的”。电影音乐在电影中承担着抒情和陈述的双重作用,它作为一种中介符号将导演、电影文本和观众连接起来。《调音师》的基本音乐叙事话语由男主人公的钢琴演奏构成,通过不同钢琴音乐的起伏变化将非线性的电影时间串联起来,起到外化故事人物心理的作用,并利用音乐蒙太奇手法编配叙事时空,同时深化影片主题。

第一,在短片《调音师》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序列是音乐叙事编排的基础,同时音乐将无序化和碎片化的时间线串联并整合,制造悬念的同时延伸故事情节。

笔者对《调音师》中以男主人公的钢琴演奏为背景的音乐片段进行梳理(如表1),其中A1与A2、C1与C2分别为同一片段的不同部分,其中C1、C2是同一片段的前后两部分,两者具有连接性。影片开始音乐片段A1部分与结尾A2部分首尾呼应,配合影片画面的转接形成环状叙事,使影片陷入无始无终的悬念之中。片段B部分是影片的倒叙部分,交代男主人公假扮盲人调音师的原因——踌躇满志却比赛失利,万念俱灰而选择另辟蹊径成为盲人调音师。片段B的音乐基调与男主人公失败经历的故事情感相一致,与叙事编排同步。片段C1、C2是同一音乐的前后两部分,讲述男主人公在假扮盲人工作时获得的便利——获得更多的消费和人们的善意,不被提防也能窥探很多隐私。其中A、C片段都是男主人公的钢琴弹奏,音乐在此作为叙事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成为背景音乐贯穿于叙事的始终,将非线性的叙事碎片整合起来。影片的画面在11分48秒就已拉下了黑幕,而A2部分的音乐一直延续到12分40秒,与“我弹琴的时候她不能杀我”形成呼应,更给观众留下生死的迷思。画面戛然而止而音乐还在继续的叙事手法更加耐人寻味,主人公生死未卜,结局悬而未决,叙事时间在音乐的绵延中得以延伸。

表1 《调音师》音乐片段概况

第二,在短片《调音师》中,背景音乐的设计与故事情节无缝对接,利用音乐的感性表达外化人物内心情感,强化戏剧冲突效果。

音乐与语言有类似之处,即使最简单的音乐都可以作为某种情感的表达或解释,音乐不仅仅强调了它在影像中呈现出的含义,更能通过人的主观感受被赋予特别的含义,从而营造观众与故事人物的“通感”。笔者通过记录《调音师》的音乐片段发现(如表2),音乐节奏与故事情节相辅相成。音乐片段A1、A2缓进缓出,前后呼应,开篇A1片段悠扬舒缓,让观众带着诸多疑问沉醉其中,而结尾A2处悠扬舒缓的钢琴声中逐渐加入诡异的鼓点音乐,轻松钢琴曲与紧张心情形成强烈的反差,恬静的旋律下是暗流涌动的遐想和难以抑制的紧张感。音乐缓缓流出,伴随着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放大了他内心的恐惧,同时让观众在不寒而栗的同时浮想联翩。B段音乐节奏悲伤低沉,与主人公比赛失利后内心的失望和低落相一致。C1和C2段音乐总体轻松欢快,表现出男主人公假扮盲人获利后内心的悠然自得,也为影片后续误入凶杀现场“作茧自缚”埋下伏笔。

表2 《调音师》音乐片段节奏

第三,在短片《调音师》中,音乐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编配了观众的叙事时空,充当叙事要素,搭建故事情节,让影片更具张力。

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它的不确定性使其能构建起比视觉画面更强烈的超时空性和情感参与性。音乐蒙太奇的具体含义是,“当一组镜头是用音乐来组接时,音乐不仅成为连接这些镜头的纽带,音乐同时赋予这组镜头以镜头之外的含义”。此时的电影音乐具备了“结缔组织”的功能,电影故事的“叙事碎片”的组织和编配都交由音乐完成。《调音师》中音乐蒙太奇手法的应用非常灵活,营造出了别致的音乐效果。影片中的开场钢琴音乐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能够引导观众迅速进入情节设定之中,设置“为什么要为身后的人演奏”的悬念。音乐蒙太奇的艺术手法使电影音乐发挥出超越本身的装饰作用,它能够充当一种叙事要素来搭建故事情节,成为影片叙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调音师》中B段音乐用19秒的时间高度概括了男主人公比赛失利后经历的长时间颓废和万念俱灰。片段B、C1、C2作为整部影片的“楔子”,清晰流畅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并为男主人公误入凶杀现场而生死未卜的情节发展设下了伏笔。《调音师》的音乐蒙太奇手法有效地浓缩叙事时间,在有限的时长里精准把握了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情节紧凑,极大地彰显了电影的深刻内涵。

二、《调音师》音乐叙事的时间化表达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的意义必须在流动的时间过程中才能完成。塔拉斯蒂认为,音乐是发生在时间中的一种现象。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时间性的,就像人类生活模式一样。音乐的一切要素无一不在时间中展开,音乐的时间特征实质上是人的时间意识在音乐中的展开,音乐需要被人感知才能创造意义。人们习惯于通过自己对音乐形式中所形成的张力的体验来感知音乐,音乐意义的展开也正是基于人的认知框架和思维模式。

《调音师》的音乐叙事本身构成了叙事时间的一部分,在时间不断的流动中,两者构筑起共同的意义空间。它的时间化表达呈现出流动性、统一性、主观性和超时间性的特点。

(一)流动性

电影中的音乐的起止完全依附于影片的时间流程,被安排在总体的时间结构中。时间是流动的,音乐也是流动的。电影中音乐发生的时间过程,也正是情节内容的运动过程,该过程形成了特定的“时间呈现、冲突展开、结局”结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是对重要的音乐内容的有目的的排列,它也以时间为基础展开。如“再现单三部曲式”,它的结构为A、B、A三段,再现A段至少会完全重头再次呈示A段开头的旋律材料。

《调音师》中所呈现的A、B、C三种音乐片段正如“再现单三部曲式”的结构一般,开头结尾相呼应,A2片段在画面结束后的延展也正是根据叙事情节构成的曲式结构。所以也可以这样理解,一部影片就是一首结构完整的乐曲。虽然《调音师》中相同的A和C片段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但在影片总体的时间结构中,音乐的结构仍然是完整的,音乐在情节的时间中开辟了自己的时间。

(二)统一性

电影的音乐叙事与时间具有统一性。所谓统一, 是指音乐的表现时刻跟随着电影的情节时间。与电影的叙事时间相对应,音乐时间也可以区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间。在这种统一里,音乐时刻依附着情节时间,人物时间和情节时间在音乐时间上的统一,为情节时间增添了一层“诗画”的境界。

如果说《调音师》中音乐片段A对应的是现在,那么B和C就代表着过去,而未来则是影视画面结束后悬而未决的A2片段,音乐叙事与叙事时间相对应。《调音师》中不同音乐片段的转场和衔接紧紧依附着情节时间,从男主人公过去的低迷、振作后的愉悦,一直到陷入危机的恐慌,人物时间和情节时间都与音乐节奏的变化高度统一。这样的“统一性”不仅加强了非线性叙事时间的完整性,还能使观众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创造的整体氛围中,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沉醉于音乐世界之中,从而产生“人境合一”的视听效果。

(三)主观性

电影中音乐叙事的时间化表达具有主观性的特点。首先,音乐时间是一种观念上的时间概念,它是与人的主观体验相联系的“主观时间”,也可称之为“心理时间”,它与物理的、时钟的时间是完全不同的。在一般意义上,音乐叙事的时间比物理性的客观时间更加广阔、复杂和丰富。音乐在流动的时间中被人所感知,音乐速度、节奏、强弱的变化与人的体验相对应。其次,热奈特认为,现实的物质时间是不可逆的,但是叙述者可以将时间进行必要的变化,把现实中单向的不可逆的时间转变为叙事中多维的、可逆的时间。因此,电影的制作者可以根据剧情的发展和观众欣赏影片时的心理需求对音乐叙事的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

《调音师》音乐叙事的时间安排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其一表现为导演的主观安排:在影片时间线的安排上采用环形叙事的结构,音乐首尾呼应也成为环形叙事的一部分,结尾故意延长的音乐也起到了延长叙事时间、扩展想象空间的作用。其二表现为观众对电影音乐的理解:音乐的时间是抽象的,人们在音乐中无法辨认时间过程,只能在时间过程中去感受音乐。《调音师》的音乐叙事基本以钢琴音乐展开,观众在相同的器乐中感知不同的意义,在音乐中观众、导演、影片三者之间形成“强联系”的纽带,在实在与幻想中建立联系。

(四)超时间性

这里所提出的音乐叙事的“超时间性”落脚于电影音乐,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当电影音乐作为叙事的一部分出现时,它不单随时间线性流动,而是超越时间本身,起到浓缩和延展叙事时间的重要作用;第二,当电影音乐作为审美对象被感知时,便显示出其自身的“超时间性”特质,这是通过人的直观体验来感知的一种主观时间,这也是对客观的物理时间的超越,这是人对音乐在艺术性和表现力方面的欣赏、理解和评价,它随着人的认知变化而变化。

《调音师》音乐片段B用19秒的时间概述了男主人公长时间的萎靡不振,低沉阴郁的大提琴配合钢琴将比赛失利后被失败的恶魔缠绕的悲伤和痛苦放大,也将观众拉入了情节设置的万丈深渊里,起到了浓缩和延展叙事情节的双重作用。音乐片段A2中10分34秒到10分48秒,镜头定格在男主人公半裸上身坐在钢琴前的画面,14秒的时间全由钢琴音乐组成,叙事时间在画面中静止,而音乐时间却将人们带到了“无限”的遐想中,紧张诡异的气氛愈发浓郁。音乐叙事的“超时间性”将历史、现实与未来,感情与理智,瞬间与无限统一在音乐时间所凝聚的“境界”中。

三、总结

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调音师》的音乐叙事在导演的精心策划下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叙事风格,具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独特艺术魅力。该短片非常注重音乐叙事的功用,把音乐叙事和剧情演进以及影片深刻的现实含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其叙事表达也离不开时间化的特点。研究电影音乐与时间的内在逻辑有助于阐发电影制作者对剧本创作、影片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灵感与技巧,更能从哲学意义上进行自我的批判和反思。电影的曲作者们也需要继续探索与实践,将电影艺术与音乐艺术更好地糅合成艺术珍品,让观众们不仅能在视觉上体验电影,也能从听觉上感受电影的魅力。

猜你喜欢
调音师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钢琴家和调音师
《调音师》主人公的人性拷问
符号学视域下《调音师》钢琴音乐表意功能研究
甘霖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音乐
调音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