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的价值分析

2021-06-10 03:25杨丽萍
健康之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冠心病

杨丽萍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运用认知行为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率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冠心病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轻负性情绪,提高自护能力,从而预防不良事件。

关键词:冠心病;认知行为干预;临床护理

冠心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以体力下降、呼吸困难以及胸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其发生机制复杂,与诸多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浆胆固醇等有关。研究[1]发现,冠心病患者发病后,其身体功能逐渐下降,再加上病程较长、迁延不愈,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烦躁、抑郁以及焦虑等。而负性情绪可使体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释放促凝血物质、分泌儿茶酚胺、心率加快以及脂类代谢紊乱等,导致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上往往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以疾病自身为主,忽略了患者的实际需求,缺乏个体性和针对性,无法获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病程2~9年,平均(5.3±2.1)年;年龄34~75岁,平均(54.2±8.6)岁;女23例,男32例。观察组病程3~10年,平均(5.4±2.2)年;年龄35~76岁,平均(54.3±8.7)岁;女24例、男31例。两组病程、年龄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调节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流通,定时打扫房间,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合理安排日常饮食,适当参加运动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行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如下:

(1)情绪干预。主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对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比如膳食结构不合理、作息不規律、脾气不好等,然后与患者的文化水平、认知程度以及理解能力相结合,找出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并且让患者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良行为、情绪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同时,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正视自身病情,避免过度焦虑或者恐慌,并且关心和鼓励患者,及时帮助患者解答疑问,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2)放松训练干预。告知患者正确的放松方法,鼓励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放松行为、姿势,如散步、闭目养神以及深呼吸等,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年龄以及音乐喜好等,合理选择音乐曲目,通过每天播放音乐,对其身心状态进行调节。同时,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心肺功能,为患者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打太极拳、慢跑等,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为餐后30 min,并且控制好运动时间和强度。

(3)重复性认知干预。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如举例论证、反问诱导等,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使其认知水平提高,从而自觉纠正错误认知和理念。同时,根据患者的认知观点开展推理,对患者的错误方式进行了解,及时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认知水平。

(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再结合个人喜好,合理安排日常饮食,主要为清淡、容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坚持低盐、少油、低脂的基本原则,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强、冰冷的食;,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满足机体营养需求,保持大便通畅,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2)运用自护能力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有3个维度,分别是自我概念、自护技能以及自护责任感,共43个条目,评分与自护能力呈正比。(3)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总分为56分,其中<7分为正常,7~14分为可能存在焦虑症,14~21分为轻度焦虑,21~29分为中度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价,总分为54分,<7分为正常,7~16分为可能存在抑郁症,17~24分为存在抑郁症,>24分为严重抑郁症。(4)通过自制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包括完全掌握、基本掌握以及未掌握。(基本掌握+完全掌握)/总例数×100%=总掌握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自我概念、自护技能以及自护责任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见表4。

3讨论

冠心病患者发病容易受环境、社会以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导致病情加重,诱发多种心血管事件,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危害患者生理、心理健康。认知行为干预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因为具有较强的实证性,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一护理模式利用情绪干预、行为训练、健康宣教以及重复性认知干预等多种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自护意识,使护理效果提高,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在认知行为干预中,护患之间通过积极沟通,可以及时让患者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对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进行纠正,再联合运用放松训练,能够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使脑腓肽增加,保持心态稳定,克服情绪障碍,减少生理、病理变化。此外,音乐刺激可以影响大脑的边缘系统、大脑皮层以及网状结构,对精神状态进行调节,使心率减慢,心脏负荷下降,对心肌血液循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减轻心绞痛症状,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同时运用认知行为干预,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轻负性情绪,提高自护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白丹,凌莉萍,赵华.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73-74.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护理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二尖瓣病变合并冠心病13例外科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