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芬
摘 要:审题是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之前,对问题进行解读。学会审题是学生有效解答数学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然而,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弱,导致低年级学生的审题状况并不让人满意。本文针对学生的特点,以课堂为阵地,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语言发展的实际,从动口读题、用眼看题、用嘴说题、动手画题这四个方面来培养低年级学生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审题能力;提升
一、课题缘起
在學生的学习数学过程中,审题是一个相当重要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审题就是要审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获得有用的解题信息。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是进行正确解题不可缺少的环节。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处于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真正面对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作业、自主审题的开始,这个时期正是培养他们审题能力的最好时期,教师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低年级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碰到有的学生拿到作业后,看到自己做错的题目时,后悔自己太不仔细,看错了数字或抱怨后悔自己读题的时候没看清题意;有的家长也抱怨自己的孩子做题目不够仔细,只要让孩子重新读一遍题目再做的时候,他又做对了;有的老师也经常烦恼于学生没读懂题目就开始做题。究其原因,笔者觉得是学生对题目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显得迫在眉睫。
基于以上认识与思考,我们确定了《读、看、说、画,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我的探索
低年级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阶段,要是我们能在这个阶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升他们的审题能力,那么就可以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特性,以及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我们从动口读题、用眼看题、用嘴说题、动手画题这些方面着手开展此项研究,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提升学生审题的能力。
(一)读题,步步深入
读题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好准备。
1.初读,读通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生字是读通题目的基础。当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有文字的题目时,首先要做的是把一些学生可能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带领他们多读几遍,然后把整个数学题目连起来通顺地读一读,有时还需要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笔者在开学初收集了一年级上册数学书本和作业本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常用字,如:数一数、连一连、比一比、说一说、看一看、找一找、填一填、多、少、同样多、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第几、最、稳、滚动、加法、减法、一共、还剩、圈一圈、画一画、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填空、在等。每天在黑板上写5到6个字或词,利用课前的2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认读。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读,已经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认识了这些字词,为进一步读准题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再读,读准
教师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只匆匆看了一下题目就开始动笔做题了。因为他们感觉这个题目跟他们以前做过的题目类型是一样的。而实际上题目类型和平时做过的并不一样,题目的意思早已发生了变化。
比如:义务教育教材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课时特训》中有这样一个题目:由3个千、2个十、4个百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一些学生看到这样一个题目,觉得和他们以前做过的题目是一样的,没有再去读一遍题目,很理所当然地写成了3249。其实这个题目和以前接触过的题目发生了变化,它把2个十和4个百的位置进行了交换。为了杜绝学生因看题不仔细答错的情况,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在读题时,用右手食指或铅笔指着,指一字读一字,并轻轻读出声音,这样做能帮助他们在读题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做题时每道题目必须轻读两遍及以上,以保证学生读准每个题目,逐渐提高学生读准题目的能力。
(二)看题,有序有法
无论是低年级教材中的题目还是作业本中的题目,往往是以纯情境图或有图有文的方式展现的,这比以往的纯文字题更为直观,更符合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为了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笔者还着重对低年级学生看图的顺序、看图的方法进行了训练和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
1.看题有序
低年级的学生在看题时,往往思维比较杂乱,观察力也相对比较薄弱,做题没有一定的顺序,常出现东做一点、西做一点,看到哪题会做就先做哪题。这样无序地乱做题容易漏做题,这种漏题很可怕,一般都是一大项一大项地漏。面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有序看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如右图,这是一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的第2页,因为是刚接触这么密密麻麻的题目,所以在做这一页时,笔者告诉学生翻开作业本以后,不要急着做,先和老师一起从上往下找一找1、2、3、4,即题目的序号,并给他们画一条分界线,告诉他们做题时要按题目序号的顺序一题一题地往下做,不能想做哪道题就做哪题。做的时候要看清题目与题目之间的分界线,不要混在一起做。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作业中,基本杜绝了题目乱做、混着做的现象。
2.看题有法
低年级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是以情境图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特别是情境图,它所给出的条件和问题大多是无次序的。有的问题出现在情景的人物对话当中,而有的问题却在情景图外,有的条件可以直接读出来,有的条件却隐藏在情景当中,需要从图中找出来。这对刚接触这种题型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教给孩子具体的看图方法。
第一次出现解决问题的题目是在一年级上册的46页,这时候的问题,都是以“?”帶上大括号的形式一齐出现的。笔者是这样教学的:先看一看情境图上画着什么;再数一数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最后问一问,“?”在大括号下面,大括号的意思是把两个部分合在一起,你觉得情境图是要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情境图的意思,再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解决问题”难度的增加,题目中逐渐会出现文字,有的出现在条件中,有的出现在问题中,有的则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出现。这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就应该改成:先让学生找到带有问号的问题,接着让学生从题中找到相关的数学信息,这里所说的数学信息是指有用的信息,而不是一些对解决问题没有用处的信息。如:“我看到有9人在排队”,而不是“我看到有小朋友、有阿姨、有老爷爷……)最后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来列算式。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看图的训练,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三、说题,多种方式
说题是在学生读懂题目的基础上的进行的,这是学生读懂题目的进一步升华。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把脑子里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不管学生说得对或者不对,教师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养成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只有让学生把题目的意思通过语言表述出来,老师才能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题目的意思。如果没有读懂,那就要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到底是在何处,避免其他学生也出现相同的错误。说题是学生从被动地听到主动地说的过程,可以采用同桌互相说、师生交流说、四人小组轮流说等方式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争论探讨的过程中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运用简单的语言叙述题意后,需要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有条理地说出来,解题后要求说出解题的依据。这种“说”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进行反馈、矫正、补充。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其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有一道例题“36-8”。笔者注意鼓励学生探求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独立探索。有的同学说:把36分成26和10,先算10-8,再算26+2;有的学生说,先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再算20+8;有的学生说6-8不够减2,再算30-2=28;还有的说:先算36-6=30,再算30-2=28;有的说,先算38-8=30,再算30-2=28……
学生说了很多种计算的方法。当得到各种不同的算法之后,笔者安排了全班学生间的交流展示活动。通过学生的说,使学生彼此
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叫简便的算法,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说,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画题,理清思路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集中性差,维持时间短,注意的范围窄,在注意的方向上往往趋易避难。他们的感知比较粗略,题目的条件、问题、情节不能自始至终准确无误地保留在头脑中参与解题全过程。因而他们经常“跑题”,被表面现象迷惑,找不出隐蔽条件和问题而被引入歧途,做出错误解答。尤其是记忆力与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更为明显。
(一)关键字
为了促使低年级学生比较快速地理清解题思路,排除一些无意干扰,在读题后笔者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比如用一些波浪线、着重符号、画圈等来圈画重点字、词和句子,以便在解题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帮助自己理解题意。
如在读“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题目时,为了防止学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观念,让学生作如下标记:
通过这样的标注让学生知道,算“大的”用“小的”加“相差的”;算“小的”用“大的”减“相差的”。在没有勾划用法时失误率有时会达到75%,而用勾划法后失误率只有15%,因此可见标记重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研究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通过实践,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读题时一字一字指着读,读题时轻轻出声,每次读题目读两遍的读题习惯。
2.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同学能在面对困难时,积极运用画示意图、动手操作等方法去尝试独立克服,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看图说图意,看题说题意,学生间交流自己的想法,以及让学生在认真听取同学叙述中参与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仔细审题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为了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利于学生将这种良好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会令学生终生受益。学会仔细审题,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轻松,会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党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