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
摘 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一步一步地去提高;鼓励学生多使用辅助方法,增强学生的解题信心;不要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正确与否,要将解题思维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不断地尝试与训练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应用题解题习惯。基于此,以下对解答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思维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思维策略
引言:
初中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和普及,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真正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学會培养学生读题、解题、答题的能力,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让数学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得到强化,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一、加强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对自我思维的监控调节
元认知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对某一事物的认知理解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并且进行自我调节。基于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思维的元认知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解题思维路径,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调节改善。目前已有足够的实验数据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越强,学习能力越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加强元认知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意识地明确自己解答数学应用题时的思维逻辑方式,提高思维策略训练效果。元认知训练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两个训练阶段,训练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言语化训练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时候,用语言向自己(或同学)解释自己分析题意、解答问题的思路,通过语言引发学生的元认知加工过程,进而对自己的逻辑思路进行监控、评价,提高学生思维的清晰度。(二)他人提问训练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针对具体的应用题训练互相提问。由他人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加工过程,将学生个体的注意力从解题结果转移到解题过程中去,在他人的帮助下,更好地监控并修正自己的认知活动。(三)自我提问训练法。自我提问与他人提问训练法相似,自我提问训练法主要是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测能力,在前期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置应用题思维检测提问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自觉针对提问单上的问题进行自我提问检测,慢慢形成自我监控学习意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元认知训练应该遵循“过程性、分解性、练习性”这三个原则。过程性,即重视解题过程;分解性,即学会将题目条件分解以明确自己的解题步骤;练习性,即在元认知思维训练中,教师注重精讲,而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实践。
二、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数学的应用题题型复杂、解题过程繁琐,所以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要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师教学时要避免过于严肃、认真,多和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批评指正。教师要因材施教,留心不同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情况,选择应用题题型时尽量切合学生实际,选择通俗易懂的,让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这样学生在后面就会自觉主动地探究问题。在课堂上,学习氛围好,学生精神饱满,才会产生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更加复杂的问题。
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阻碍学生利用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因素
阻碍农村学生利用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题型识别不清晰、认知结构混乱、思维能力差、智力不足、心理障碍等,教师在教学时要多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在整个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点进行具体解决。题型认识不清,就进行专项练习;认知结构混乱,就引导学生重塑结构,分类汇总;思维能力差,就进行数字推理训练、脑力训练等;智力低下,就进行后天弥补,多在学生身上下功夫,进行辅导;心理障碍要进行开导、舒缓,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改变自己的做题心态。
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应用题教学,塑造应用题结构
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理解应用题,教师就要随时引导学生,在平时教学中,要多贯穿应用题教学知识,加强对数学应用题知识的迁移,找寻学生熟悉的点切入,增强学生学习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白,生活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是一个数学问题,教师要教学生把生活问题化为数学问题,学会把数学问题化为生活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体地向学生展示应用题的思维解析过程,让学生学习自己整理信息点,自己推理,积极思考,尝试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几何等模型,教师对学生较弱的模型进行专门的练习,巩固学生知识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
结束语:
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农村落后的数学教学方法,学会利用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成客观的生活现象,将抽象的生活现象变为可以动手解决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转化思想,加强训练、实际操作,多观察、多动手、勤反思、勤总结。
参考文献:
[1]王满余.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J].学周刊,2020(34):87-88.
[2]吕芳.基于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能力培养分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563-564.
[3]吴筠.关于解答初中数学应用题的几点思考[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0):93.
(四川省蓬安县巨龙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