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21-06-09 21:25任春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作业教学改革

任春华

摘 要: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作业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下,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布置。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创新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这既为教师减负,也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新路,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对知识落实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功能。

关键词:作业;学生;评价;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作业,多年来一直是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之间讨论的话题。有时作业会引起师生关系不和谐,亲子关系不愉悦,可即使如此,作业也应该布置。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作业虽然会存在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但我们不应该禁止布置作业。为了教学目标而布置的少量作业,与家长适当的辅导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而且,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

一、布置作业的初衷

教师在检查作业上花费大量的精力,他们力求通过作业来反馈教学的信息,检查教学效果,查找知识漏洞。学生则通过作业消化、吸收、完善所学的知识。而且对学生来说,知识的掌握需要过程,好习惯也需要坚持。教育在于帮助学生成长,作业是教育的一部分,理应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一)巩固延伸

在教育教学中,做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下,教师应重视作业对知识巩固和延伸的功效。作业,是教师当天所讲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学生通过作业检查是否理解了知识,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哪些地方还不明白,以便有针对性地突破。课堂上教师将知识倾倒而出,希望学生都能消化吸收。可是时间有限,有时课堂也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所以即便细化了知识,也有学生不能当堂掌握,这时就需要作业来巩固。就我校毕业班学生的作业来说,宗旨是夯实基础,不增加学生课后负担,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中将知识做到熟能生巧,以便于课堂上的能力拔高。学生每晚语数英三科作业,均控制在15-20分钟,物理化学作业隔天布置,不超过15分钟。学生在精力集中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个小时以内完成作业。学生课后用一个小时巩固白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的课堂上他会更有底气和信心。

(二)预习提升

有时课堂内容是学生们特别感兴趣的,或以前已经熟知的,那么课上就有充裕的时间给学生消化。这时教师应布置一些预习提升的作业,用几个问题牵引着学生自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今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我们周围有太多需要去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单指着课堂上的获取或者别人的教授那毕竟太局限。预习的作业可以提升学生获取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学生对新鲜的事物都好奇,对知识也是如此。有时,他们对巩固的作业不太感兴趣,对预习的作业却情有独钟,似乎自己探寻到老师没有讲的知识,是显示能力的一个体现。这也是我们布置作业的一个初衷。

二、改变作业的设计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也要创新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这既为教师减负,也是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新路,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对知识落实和能力培养的有效功能。新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思维的转变,让作业不再呆板和机械,使它符合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利用课外时间帮助学生们养成好的习惯,让他更健康地成长。

(一)分层设计,提高兴趣

分层设计作业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一大成效,它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浪费学生的天资。我校各年级学生每晚作业分为ABC三个等次,以B等作业为基础,在此之上有能力的学生可挑战A。A等作业是开放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C等作业,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他们缓冲的时间和空间,在扎实掌握C等作业之后,可尝试B。当然每位学生都有权利挑战A,做C等作业的学生也不是一直选它,哪天A或B的作业吸引了他们,大家都可以参与。

分层设计的目的,在于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又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科融合,发挥主动

教育在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成长,作业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应担当起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角色。我们在设计作业时给学生留出自由探索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到从未知到已知的成就感。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知行统一。”对学生来说确是如此。虽然他们接受的是先人得出的经验,但我们也不能剥夺学生探索的乐趣。用已有经验在主动实践中得出真知,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尝试着不局限于课本和科目,设计学科融合的作业,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中学到更多的本领。

(三)加大评价,调动激情

没有评价就没有动力,更没有激情,评价的责任在于教师。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应抱着欣赏的眼光,像看一件作品一样去欣赏学生的作业。其实无论好坏,呈现在你面前的都是学生努力的成果。不去追究他用不用心,只要教师用心去欣赏,用情去评价,用爱去鼓励,学生得到的就是正能量的反馈。哪怕只有只言片语的评价,学生们会在心里认为,老师重视我,老师爱我。无论作业是什么,评价都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說作业是师生间沟通的纽带,那么教师的评价正是通过纽带传送给学生的爱。

作业的初衷是教师的期待和爱,那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呵护。作业,需要精心设计,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评价,更要用心,它体现了教师对生命成长的关怀。在教育中,教师应精心设计,用心评价,最大限度发挥作业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谷雨.让作业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15):27-27.

[2]方凌雁.作业改革,路在何方[J].教师博览:文摘版,2014(9):6-8.

[3]作业改革,走向何处?[J].浙江教学研究,2014,0(2):31-31.

(黑龙江省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作业教学改革
快来写作业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