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摘要:伴随教育改革稳健推行,以往仅重视知识讲解的育人思想逐渐退出教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因此教师需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理念等角度出发科学育人,落实引领学生全面成长教学目标。其中,思维可视化作为引领学生学习思考、自主探究的先进教育模式,契合立德树人教育需求,值得在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本文通过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育人方略,以期点燃学生求知欲,提高小学数学育人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可视化 课堂教学
思维可视化指运用系列图标及文字将不能直接表现出来的抽象思维、思考路径、决策方法展示出来的具象再现手段,在人们记忆理解知识时较为常用。在商业、科研、教育等领域均有应用。然而,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思维可视化缺乏内驱动力、教学模式有待创新等问题。为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思维可视化育人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价值引导——让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高效应用
(一)赋予抽象数学概念可视性。数学概念相对较为抽象,是对客观规律的高度总结,是人们用以解决问题、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讲,概念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教师需要用图示予以替换,赋予抽象数学概念可视性,使学生在观察中主动思考,达到点燃学生求知欲目的。
例如,教师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时,可以将多个能分解为不同图形的彩纸贴在黑板上,而后鼓励学生运用三角形、正方形等几何知识尝试计算出图形面积,指引学生动手实践,部分学生通过剪裁,将彩纸分成若干可以计算的图形,而后将各图形面积加在一起得出结果,使学生学习思考更为积极主动,在思维可视化下掌握数学知识及解题方法。
(二)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模式。以往小学数学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针对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定理、例题等内容予以讲解,学生学习思考过于被动。通过思维可视化,学生可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变“被动思考”为“主动思考”,有利于教师丰富育人模式,赋予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时,可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若干数据展示在电子交互白板上,而后展示统计表及条形统计图绘制范例,将抽象数学知识用可视化图示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基础上深入了解图表内数据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借鉴范例,自主绘制统计表及条形统计图,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绘制的结果展示到电子交互白板上,引导学生针对有关内容进行评价,在讨论中掌握统计表及条形统计图绘制方法,夯实数学学习基础,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思维可视化的应用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自学能力等核心素养,契合新课改下的立德树人需求。比如学生在思维可视化加持下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知识能够培养其数据分析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观察理解能力、具象概括等素养。
二、立足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现况
(一)教师规划性有余,学生参与性不强。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先进软件技术赋予思维可视化新颖性,达到点燃学生求知欲目的。然而,小学生专注力有限,容易被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吸引,不明白学习目的,无法自主思考,降低学生学习参与性,无法充分应用思维可视化展开育人活动。
(二)思维可视化缺乏驱动力。有些教师认为思维可视化若想发挥效用需学生自主思考,能够树立思维可视化意识,实现学生具象表现与抽象知识相互转换目标。然而,教师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对学生自学效果盲目自信,未能在育人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使学生思维可视化缺乏驱动力,影响学生数学知识内化成效。
(三)教学模式有待创新。创新是立足实际妥善运用思维可视化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教师提升教法创新能力。思维可视化具有一定特殊性,对教师软件技术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需教师了解学情,避免教法与实际育人要求不符。在新课改背景下,部分教师受传统育人模式影响,未能科学展开教法创新活动,阻滞可视化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三、科学育人——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应用方略
(一)坚持学生思维主导。为点燃学生数学学习求知欲,在学习中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状态,教师需用学生思维主导。在此基础上应用思维可视化育人手段,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折线统计图”教学开始前,可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若干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图表刺激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这些统计图的相同点,继而了解折线统计图概念、绘制方法等抽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思维成果有针对性地深化讲解数学知识,以思维可视化为依托,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探究需求。
(二)将问题视为思维可视化内部驱动力。问题是点燃学生求知欲的火苗,在学生大脑中发光發热。为此教师需科学设问,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妥善运用可视化思维讲解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简易方程”教学时,可设计生活化教学案例,提出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感知数学内容,激活学生可视化思维。如题:小帅买文具,2元的铅笔买了3支,3元的本子买了2本,还买了5块橡皮,一共花了22元,请问橡皮多少钱一块?在提出生活化问题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在利用“用字母表示数”知识前提下尝试列出方程式,即2×3+3×2+5x=22。通过生活化例题简化数学知识理解难度,点燃学生求知欲,用方程问题驱动学生思考,继而培养学生数感、运算能力等素养。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通过思维可视化,将解方程的思路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读题—筛选已知信息—列未知数—解方程—将结果代入方程验算”等,使学生可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落实小学数学育人目标。
(三)加强教学创新,为思维可视化点燃学生求知欲铺平道路。教师需在学习、掌握、研究思维可视化育人所需信息技术前提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多渠道点燃学生求知欲。例如,教师在针对“圆”知识点引导学生予以复习巩固时可应用思维导图,在电子交互白板上展示思维导图及关键词,如“圆的基本特征”“圆规应用方法”“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在此基础上将圆形图片展示出来,而后引领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回忆所学数学知识并填充思维导图,赋予思维导图延展性,该图内容在学生正确说出后,会以旋转、渐进、跳跃等动画形式予以处理,有关字体设计成彩色,旨在加强视觉冲击力,加深学生对“圆”相关知识的印象,同时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展开育人活动,具有丰富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等积极意义。教师需坚持学生思维主导,将问题视为思维可视化内驱力,同时加强教学创新,为思维可视化点燃学生求知欲铺平道路,使学生可以自主思考、主动学习、深入探究、加深记忆,在学习数学知识及技能前提下培养其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凤飞.让思维可视化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读与写,2020,17(4):191.
[2]黄杏贤.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9(1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