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研究

2021-06-09 07:06王江涛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北京院校职业

王江涛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 100029)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北京除了作为政治中心外,还应成为全国的文化科技中心、经济管理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则将北京首都核心功能再次聚焦,确定了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即四个中心:“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中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相契合的定位主要体现在“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而“全国政治中心”体现首都北京的政治特色,表现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普适性,“科技创新中心”更注重新科技研发,与普通高校和研究机构功能相对应。教育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是文化延续的主要方式,同时文化也规定了教育的内涵,高校教育类专业与文化建设一脉延续,相辅相成。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随之实施的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计划,更加突出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培训属性。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有必要结合北京城市功能新定位和职业教育改革新形势,做好相应的专业规划布局与优化调整。

一、北京学前教育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文化中心”功能的第三产业定位

1994年北京第三产业(简称:三产)占比为49.1%,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的时间点。2018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达到81%,比1978年23.9%提高了57.1个百分点,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排名第一。与此同时,三产吸纳就业人员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8年从业人员超过1010万人,是1978年的7.2倍,占全市吸纳就业人员比重的81.6%。[1]高比重的三产服务业实则成为首都支柱产业,北京未来产业规划也将集中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与城市副中心建设相配套的高端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产业。从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下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专业之间的对应关系出发,与幼儿成长相关的教育服务行业,以及职业院校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与三产服务业密切关联。

(二)学前教育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北京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报告(2011—2016年)》显示:2010年至2016年间,北京市在园幼儿数量增加约14万人,年均增长2.3万人。[2]2018—2019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市幼儿在园(班)450645人,离园(班)人数为117102人,新入园(班)人数165130人,比上一年增加48028人。[3]

目前,北京市2018—2019年度幼儿园教职员工总数71686人(其中非专任教师32819人),教职工与在园幼儿之比为1:6.29,而按照幼儿园保教人员配备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应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保教人员和幼儿之比应为1:8左右,由此可见北京市幼儿园师生比例处于较高水平。专任教师数量由2.17万(2010年)增长到3.89万(2018年底),年均增长达到9.9%。伴随幼儿入园数量增长,专任教师需求量同样持续攀升,按此比例估算,北京将保持年均0.4万专任教师的增量,而在现阶段北京学前教育师资明显供不应求。综合经济、生育等因素影响,还有研究保守预测2020年至2025年间,北京幼教教师需求量介于7.1万至8.25万,缺口在2.5万至3.5万人之间,[4]即年均0.5~0.7万教师的需求增量。

事实上,自2010年起的十年间,北京适龄入园幼儿及师资数量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2016年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后,幼儿园学位一席难求、师资紧缺等问题表现得尤为凸显,即便考虑幼儿出生数量的边际递减效应,也可预见在“教育消费升级”和国家新的生育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学前教育行业依然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北京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专业设置状况

(一)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结构

学前教育,即“学龄前教育”。广义而言,是国家相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大学高等教育而设定的针对0~6岁年龄段的儿童教育。职业院校从专业化角度出发,继而细分出面向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专业和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专业。本文所指代的学前教育专业或行业,包含“早期教育”专业,年龄段集中在0~6岁。在日常用语中,“幼儿教育”提法更为大众化、普适化,从人的自然生长、身心发展角度而言,人类早期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行为与影响即为“幼儿教育”。自工业化社会以来,传统上以家庭为主要场所的幼儿养育活动,逐步被社会化的幼儿教育机构所取代。托儿所、幼儿园作为一类以“保育”为目的的特殊教育机构,具备学校教育属性,但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学校,辅助以幼儿师资培养与管理职能,逐步形成“学前教育”等诸多专业概念和教育组织实施与管理体系。近十年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对低龄化幼儿的高关注度,从简单基本的“看护养育”向系统全面的“亲子教育”提升,人们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具备幼儿养护和生命成长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幼儿家庭、托儿所、幼儿园、早教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从事保教、管理、研究工作的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组织实施机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幼儿园为主体的教育机构,包括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第二类是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个性化服务为主体的家庭保育托育(托班/托儿所)服务,包括以外语、音乐、舞蹈、形体感知、游乐园等多种形式开展的早教培训机构;第三类是涉及幼儿玩具设计与营销、阅读出版物等学前教育的辅助商业研发与运作部门。幼儿教育机构相关从业人员可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专业技能从业人员,包括营养师、保育员,幼儿园、早教培训机构以及亲子园教师;二是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三是幼儿教育产品研发人员,包括学前教育理论研究、课程设计、幼儿教育辅助产品研发等技术人员;四是教育产品咨询与销售人员,集中于幼儿教育相关的传媒、玩具、食品、娱乐等诸多领域。

(二)北京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情况

学前教育专业在北京中职、高职、普通本科等各类院校均有设置。根据《北京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市有二十余所中职校开设有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专业,2010年至2019年间招生约1.6万人,毕业生1.3万人,在幼儿园就业人数约0.7万人,说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却难以满足北京学前教育教师应具备大学学历的高要求。

本科院校中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吉利学院等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招收研究生。2010年至2019年北京地区共招本科生、硕士生0.5万人,毕业生0.35万人(硕士约400人);其中在北京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就业人数有0.23万人,占2/3的比例。此外,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开放大学等成人高校亦开设专科、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时间较早,近些年也在扩大招生人数,但本科生培养数量依然十分有限。

北京有25所高职院校,其中13所设置有学前教育专业。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和中华女子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于2003年最早设立学前教育专业。至2011年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院校也开设了该专业。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到2018年间,共有8所高职院校陆续申办设立学前教育专业,究其原因在于国家“二孩”政策施行后的教育应急举措。2019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和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还首次设置针对0~3岁幼儿养育的“早期教育”专业。2020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和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尝试开设2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以加快幼儿教育人才供给。2010年至2017年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9302人,毕业生6431名,其中近600名学生专升本,在北京市幼儿园工作的毕业生有5150余名,专业对口率达到80%(参见表1所示)。可见大专毕业生在幼儿教育领域就业比例远比中职学生高。

表1 北京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2010—2017年招生人数情况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行业需求的契合点

(一)国家职业教育的重大转向——聚焦社会培训市场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将职业教育定义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紧接着全国高职院校迎来“百万扩招”,2020年继续扩招两百万,鼓励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人员入学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民众多元化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需求被充分重视,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高职教育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得到强化。北京地区家庭收入和孩子父母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幼儿教育支出有增无减,大幅度提高了学前教育和社会培训市场的消费需求,其中幼儿0~3岁早教消费需求弹性较大,3~6岁幼儿园则是完全刚性需求。从事学前教育行业需具备较强专业性,但该领域中有相当比例从业人员仅经过短期培训后就上岗,专业化程度并不高,尤其集中在0~3岁早期教育阶段,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堪忧,难以满足北京地区学前教育人才规格的高学历、高标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促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由原来重点关注幼儿园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培养方向,开始向幼儿教育开发与社会培训市场领域纵深拓展,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两极并重的职业教育格局将会日益形成。

(二)人才培养方向由单一化的师资培训向职业岗位多样化转变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教师和管理、研究人员。由于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影响,家庭对于教育的支出日益增加,对与早教培训机构、亲子园教师和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设计制作与营销等工作岗位从业人员的需求亦显著增加,也促使人才培养由单一的师资、管理人员培养向职业岗位(群)选择的多样化转变。

较早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的中华女子学院(本科)在这方面走在前列,该学校根据教育工作岗位的特点与差异,设置有“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0~3岁儿童教养、融合教育”等四个方向性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职业选择的多样化发展需求。而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亦独树一帜,相比较其他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和示范效应,依托自办的四十余所汇佳幼儿园,精心设计开发基于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工作任务的模块化、探究式课程,使学生学习过程无缝对接工作岗位,其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有“国际双语教育、幼儿艺术教育、幼儿体育教育”等7个专业方向(如表2所示),毕业生遍布北京及全国各类各级师范幼儿园及幼教机构。

表2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示例

只有切实深入幼儿教育行业一线,开展职业岗位市场调查,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内涵,灵活设置与幼教工作岗位相关、资源共享的不同专业方向,如早期教育、亲子教育、幼儿艺术、幼儿体育、双语、行政管理等,才能及时适应幼儿教育行业的市场变化,满足新的工作岗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真实需求。

(三)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向“专业群”转变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要求,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正式实施,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开辟由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专业群”这一概念源自经济学领域产业集群理论,其涵义是指在特定领域,一组相互关联公司、供应商、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协会,通过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从而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5]产业集群理论还将中下游产业以及大学、职业训练中心等机构相连接,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科技的联结点,在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中发挥着基础性的资源作用。所以,“专业群”强调职业岗位(群)或者产业链之间的匹配关系,满足行业内企业岗位(群)或者产业链的实际需要,尽可能覆盖整个行业岗位群。[6]

当前,随着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岗位分工越来越细,教育专业与市场、行业之间的对接和整合变得愈发重要。高职院校要根据产业格局和职业岗位(群)变化需求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群)构建,研究幼儿园、早教等教育机构工作岗位特点,灵活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组成和专业方向,拓展相近或新兴专业,通过原有专业的衍生开发,持续动态对专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外部适应性,使学前教育专业(群)更富有活力和前瞻性,实现与产业行业之间互惠互进的深度融合。

四、北京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布局与优化建议

(一)由学前教育专业向“专业群”升级,满足教育培训市场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要围绕集群思路,契合区域产业结构现状与行业发展趋势,与教育市场需求高度匹配,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专业资源条件等要素进行调整与更新,向学前教育“专业群”升级。一是紧随幼儿教育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状况,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整合学校、行业、企业多方资源,实现专业(群)布局的系统优化乃至重构,尤其是面对高职“百万扩招”带来的生源变化,拓展学前教育开发与培训市场,发挥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社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的双重职能;二是对接学前教育行业工作岗位(群)任职要求,紧跟职业岗位能力标准,适度超前细分专业方向,按不同职业岗位方向分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亲子、托育、双语、体育、艺术、营销、管理等不同专业领域之间协作,形成集群态势,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7]三是顺应网络在线教育技术变革趋势,将智能网络新技术纳入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中,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主动使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探索互联网线上课程与教学活动,引领首都地区幼儿教育产业新动向,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

(二)建立学前教育教师群体与从业人员社会培训体系及其动态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要响应国家“百万扩招”政策,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资源优势,对接幼儿园和幼教机构从业人员学习进修需求,开展在职员工岗位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业务,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终身学习与培训服务,实现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双线”并行。为应对幼儿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来源多元化、学习基础差异化、学习场景多样化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分类及重点培训项目相结合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赋予学生在专业方向、课程内容、教师和自主学习方式的选择权,激发其学习动力,满足多途径职业生涯成长需求。同时,以幼儿教育行业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工作质量为衡量标准,制定学习培训质量诊断与改进策略,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行业、企业外部质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动态化、评价方式科学化,形成幼儿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社会培训的动态评价机制。

(三)立足“国际交往中心”,打造学前教育专业(群)国际品牌

学前教育专业(群)布局除了聚焦国内幼儿教育行业外,还应立足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定位,与世界知名幼儿教育机构和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与教育从业人员海外进修培训业务,促进学习者教育理念更新,突出首都地区的国际化特色。近些年,北京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国际化探索方面有所突破:一是2018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中外合作办学班,培养幼儿教育机构双语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二是2019年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专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出国留学英才班。北京高职院校拥有优质的国际交流平台,在世界舞台上传播北京高职教育经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群)范本势在必行。一方面,学校借鉴国外职业院校和教育机构的先进教育理念,酌情“引进来”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进行本土化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适时吸引国外留学生来国内学习培训;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也要主动“走出去”,与国外院校和教育机构深入开展交往合作,探索联合建校办学的新路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共同开发具有国际视野的学前教育专业(群)与课程标准,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四)将一批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口碑好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升格为本科层次

北京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虽然在校学生数量多,却在学历层次上存在明显短板。大专和本科学历学生占据幼儿教育专任教师主体,但是本科人才培养数量远远不足,无法在短时期内满足北京幼儿教师对学历水平的更高需求。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要求,以及家长对幼儿教育从教人员高学历水平(本科、硕士研究生)的迫切要求,应将大专或本科作为北京地区幼儿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允许部分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层次,将现有高职院校中教学质量好、品牌影响力大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由大专升格为本科,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度和配置规格。在“十四五”建设期间,持续扩大北京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模,增加本科以上高学历幼教师资和相关从业人员的供给,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前教育从教人员的自信心和职业幸福感,从而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

猜你喜欢
北京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