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景城校区学生工作部主任 陆慧玲
学校少工委是学校少先队的领导机构,是少先队建设的关键。2018年9月,我校成立了学校少工委。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目前拥有四个校区,实行“一校四区 同而自主”的办学模式。
截至2021年9月,全市有238个学区、集团,然而将“多校区”与“学校少工委建设”同时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十分匮乏。本课题将两者结合研究,力图研究多校区背景下学校少工委运行机制。研究力图回应少先队改革强化“有效制度”供给的要求,为少先队标准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证研究,使少先队工作在党的工作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彰显独特价值。
通过多校区背景下,学校少工委运行机制的实践研究,形成一条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学校少工委工作实施路径,使得学校少先队工作融合度更高、带动力更强,受益面更广,组织建设与活动开展更为扎实深入,进一步促进每一位队员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课题以闵行区实验小学学校少工委这一组织机构为研究对象。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课题组研究从初态调研出发,总结优势,查找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实践中进行针对性探索。
为深入了解当前学校少工委建设的现状,课题组组织了面向管理团队成员、教工、家长、少代会代表的问卷调查,同时召开了部分党团员教师的座谈会,厘清了校少工委建设现状与问题:
(1)党建引领聚人心,党团队一体化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校党委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持续引领凝聚人心。但如何让红色教育在党团队之间顺利衔接,还需在组织领导一体化、工作推进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方面有所作为。
(2)多校区办学经验丰富,少工委起步待开发
我校十几年间急剧拓展为拥有四校区7000多名学生的“航空母舰式学校”,积淀了丰富的多校区办学经验。但因学校体量大,管理层级多、条线多,无法应用传统的金字塔型学校少工委建设模式,亟需模式创新。
(3)多年新基础理念浸润,试与队建同频共振
二十年来,我校持续深度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进行全方位变革实践,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研究也成了每一个“实小人”的生命状态。新基础理念的核心价值 “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与少先队学中“主体化”核心思想高度契合。“把班级生活还给学生”和“把少先队还给少先队员”,两者间“还权于童”的理论基调不谋而合。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同频共振的点,值得我们在学校少工委建设过程中去探索。
要真正发挥好学校少工委的功能,首先是要夯实组织基础,加强班子建设。为健全党团队一体的领导机制,课题组在组织架构、章程规划的制定上系统筹划。
(1)搭组织架构,规范制度文本
基于现代管理学研究,又充分借鉴学校多校区运行模式,我们尝试将金字塔式架构模式与矩阵式有机组合,创新形成多维立体式的组织架构网络。
图1 多维立体式的组织架构
校少工委建章立制,制定了《闵行区实验小学少工委工作章程》《少工委会议制度》《优秀少先队集体、个人表彰制度》《大、中队辅导员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完备的工作制度,确保少工委开学有部署,过程有指导,期末有总结,年年有评价。
(2)党团队一体,形成红色链条
校少工委以“高举队旗跟党走”为指导思想,“一切行动听党指挥”避免了“多头领导”。各位委员职责分明,组织身份高度融合,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把党、团要求贯彻落实到少先队工作之中,做到无缝衔接,强化了少先队工作的政治属性。
(3)条块间交叉,促进自主自动
课题组参照学校整体“条块交叉 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重点完善了系列性的“第一责任人”制度,激活了各校区大队辅导员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自动策划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强校区间协作,保证工作整体有序推进,学校少工委下设办公室,某一校区大队辅导员兼任办公室主任一职,加强各校区之间的联动。对内进行统筹协调,对外开展沟通联络的重要职责。
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下,校党委、共青团、少工委齐抓共管,形成了一体化工作态势。
少先队辅导员对推动少先队工作高质量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学校少工委工作重点。学校少工委加强统筹谋划,坚持在价值引领、研修推进、成长自觉、创新评价方面同时发力,选育管用多措并举,形成强大保障机制。
配齐配好大中队辅导员,保障人才队伍持续发展,是学校少工委稳步运行的关键。校长作为学校少工委主任,从最高层面统整学校的人力资源。不仅按要求配齐,还坚持把政治过硬、作风扎实、善于做青少年工作的党员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公开聘任制”“学年述职制”“岗位任期制”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了大队辅导员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教职工的充分认同度。“政治态度一票否决”“定期考核工作绩效”“每月聆听党委专题讲座”一系列举措使中队辅导员队伍的政治性有根本保障。
除了锤炼辅导员政治素质,学校少工委还关注辅导员队伍结构优化和履职能力提升。学校主张“让教师主动智慧地工作,体验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校少工委更是倡导老师做有源源不断内生力的幸福辅导员。一方面开展“前移后续”式的校本研修,另一方面鼓励辅导员开展项目研究,让辅导员真正体验到队建的快乐与创造,提高工作的主动性。
学校坚持以评促建,设定一系列奖励机制,来激活辅导员的发展自觉:在骨干评选上,设首席、品牌、特色三个级别;为鼓励新教师,又设了新秀级;每年一评“优秀中队辅导员”;每两年一评“十佳优秀辅导员”。
为拓展少先队工作社会化、专业化建设水平,校少工委还坚持整合多方资源,邀请校外辅导员,大力构建“专业+志愿”少先队辅导员队伍。通过颁发聘书,确定身份,有效推动少先队工作“两条腿”走路。
民主集中制是少先队组织的基本原则。学校少工委在开展制度建设时,积极构建队员与队员、队员与队集体、队员与少工委、少工委与校区之间的沟通机制,提供多渠道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对象间的对话。
案例1: “这是我们的少代会!”
我校坚持少代会长程设计,凸显四“全”,即全面铺开,层层选拔队骨干,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全队参与,理解仪式规范,增强组织认同;全校投入,分部门回复代表提案;全程监督,使提案得以落地。让队员能善意发现他人,着意挖掘自我,人人有效参与。
案例2:“我与主任面对面啦!”
除了在少代会期间发声,校少工委主任还会定期与少代会代表开展面对面活动。队员自主表达,畅谈参与少先队活动的感受。少工委主任细致、广泛、充分地倾听来自少先队员的真实想法和建议。这些建议直接进入管理部门的视野,成为了教育决策的依据。
案例3:“我被视导团访谈了!”
针对少代会的提案落实、队员提出的问题整改、学校的共性要求等,学校启动了“校区视导”工作。视导由听课、教师访谈、队员访谈、教师问卷、队员问卷等调研环节组成。系统分析校区少先队工作情况和辅导员、队员状态,便于后续的调整,加强了校区间的联动,促成了交流经验与特色的平台。
在校少工委的引领下,多方沟通机制有效落实,使得学校基层队组织成为一个民主自治、具有自我调整能力的生命体。
“同而自主,差异发展”是多校区背景下少先队活动开发的遵循。为此,学校少工委在做顶层设计时努力留出“空间”,将“重心下移”,让校区和辅导员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1)活动搭框架,为长程实施定标锚向
每一次的活动方案制定,学校少工委成员一起研讨商量、反复推敲,保证总方案中的目标、主要内容、呈现重点等。
案例4:我校“了不起的100年”庆建党百年主题活动覆盖了四校区,贯穿了一整个学期。为使各校区活动同步,节律一致,整体框架设计经纬交错。活动分设大队和中队层面两条经线,以月份为纬线,各类子活动按月依次开展。通过搭建框架,帮助大中队辅导员能迅速读懂方案、明晰方向。
(2)方案有留白,为特色发展提供空间
近年来,各校区的特色课程逐渐成熟起来,为校区的自主提供了空间,在活动中凸显校区特色,成了少工委关注的重点。
案例5:“蒙正红领巾校园电视台”按校区分别设置不同频道。各校区围绕自身特色,丰富红领巾电视台的课程开发、团队建设和活动实施。譬如畹町校区的“小豌豆频道”,与校区SAP课程进行有效渗透,充分打造极具校区文化的媒体人实践地图。不仅丰富了电视台和校区特色课程的建设内涵,也为自主教育创生了空间。
(3)实施讲个性,育中队特色百花齐放
学校整体少先队活动最终要落实到中队中,辅导员根据中队成长需求,个性化实施。同样的活动,创生丰富的形态。
案例6:在“牢记习爷爷的教导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活动主题下,针对学校提出的年级活动方向,各中队群策群议自主撰写活动方案。主题明确童趣化,形式新颖有意义,参与面广受欢迎。为形成活动闭环,大队部组织队员拍摄创意节约粮食宣传片,评选“节约粮食”金点子,选取各中队活动亮点追踪报道,提升队员活动能力。
在党团队一体化发展格局下,党团队同向发力,带来了新时期的少先队活动样态。
(1)坚持共建共享,打开了党团队活动新格局
在党委领导下,少先队工作聚焦政治引领与价值观塑造,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坚持与党建、团建工作共建共享,使得少先队活动有了更丰富的资源,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
案例7:在党委、团总支、少工委共同策划下,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学校开展了“传讲党史故事,领航红色青春”青年教师风采大赛暨“魅力青年”评选活动。团员青年以讲促学,在少先队员中传讲党史故事。获奖的党史故事还被拍摄成精品党史微课,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推出,利用“互联网+”云平台增强群团活动的辐射效应,一个个鲜活的党史人物,一幕幕感人的党史场景就这样走入孩子们的内心。
(2)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了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学校少工委坚持政治性要求、课程化理念和专业化操作的有机统一,加强了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整体推进,推动了红色教育从零散走向系统。
案例8:学校少工委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实践,开启“党史进课堂,师生共成长”课堂教学系列研讨。目前,已有道法、美术、语文、音乐和自然五个学科参与展示研讨。每次研讨,四校区并行,面向全体教师。
案例9: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校少工委多方协调,充分发挥着学校在红色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全体师生参与《百年大爱》MV拍摄,用大气、温暖的镜头语言,在礼赞歌声中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凝聚发展向心力,向党的生日献礼。
学校少工委细分团队需求,精准开展队伍建设,起到凝聚、整合、统筹、推动和引领作用。将四个校区个性化发展过程中创新性资源及时地共享,真正发挥出了“大实小”优势,化“一校四区”为“一校四驱”。
(1)练就大队辅导员领导管理品质,让辅导充满张力如何提升大队辅导员素养,加强少先队具体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引领,学校少工委在对这个群体的培养过程中,梳理出了相关对策:
① 自主引领,创造性执行
学期初,校区辅导员必须根据学校少先队总计划拟出校区工作计划,条分缕析工作重难点以及推进策略,并提交给校少工委主任审阅,为的就是让每一位辅导员都主动思考、策划与实施。
② 及时反思,多平台历练
为促使大队辅导员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与能力。校少工委主任亲自为辅导员开展培训,带领辅导员参与系列性的中层研修。强化与分管领域成员、与专家教授、与兄弟学校、与校内其他中层的专业对话,在对话中清思明责。在学校少工委的引荐之下,每位大队辅导员定期参与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市德育实训基地活动,向前沿靠拢,提升专业素养,进一步反哺日常实践,引领校区少先队工作。
③ 开放互动,共同体成长
校少工委鼓励大队辅导员间相互交流,了解彼此的工作开展情况,在不断审视、对照、探讨的过程中,对自身定位、工作路径更加清晰。
案例10:大队辅导员团队成立了非行政性的微信群,促成了“全天候不打烊”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伙伴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智慧分享、热心相助。“一切从吐槽开始”的宽松交流模式,将工作中产生的困惑、观察到的种种现象、潜在的问题预判、不如人意的活动成效和盘托出,在打开心扉的同时,也拓宽了思路、碰撞出了灵感。遇到共性问题,再向“导师团”请教,寻求解决之道。在“同而自主”的核心理念下,大队辅导员们自主思考、互为辅导、共同发展。
尽管身处四个不同的点位,但在条线交集中四校区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少先队工作张力,继而在整体工作体系中形成了一个面。这个面覆盖到了闵行中部地区,2个街道36个社区,服务于7000多名学生及其家庭,将这一片区的少先队工作有机地统整起来。
(2)提升中队辅导员队伍整体素养,让辅导充满活力
① 定时定点,主题明确
由学校少工委牵头,确保每周一有固定两节课的研修时间,经校务会议通过,形成制度常规,确保了培训时空。各校区由大队辅导员领衔,主题化开展研修活动,使辅导员培训与班主任研修融为一体的同时凸显少先队的特性。
② 专家引领,提升理念
校少工委邀请各类专家为全体辅导员开设高屋建瓴的讲座,为辅导员更新教育理念提供保障。同步线上培训,将专家资源有效地辐射到158位中队辅导员,切实提升专业素养。
③ 优势聚合,资源共享
更多的研修资源来自辅导员自身,各校区充分挖掘每一名中队辅导员的优势,开展相互学习。由校少工委出面,邀请骨干辅导员,将工作经验制作成微课程,挂在校园网上,让四校区所有辅导员随时学习。
④ 细分团队,耦合共生
针对不同中队辅导员的不同需求,校少工委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或提供“培训菜单”自主选择,或让辅导员在培训中承担不同任务进行历练。除了自上而下的研修安排,更鼓励辅导员在实践中不断创生新的资源,从而促使个体之间密切合作且相互影响,形成“耦合效应”。
就这样,我们不止培养出一两个优秀中队辅导员,而是促进一支支中队辅导员队伍快速成长。
为更好地体现“同而自主”的办学理念,通过组织教育培养队员自主、民主精神。经校少工委研究决定,闵行区实验小学少先队代表大会以“分校区少代会+四校区联合少代会”的形式推进。两者各有分工与定位,却又互相补充、互为关照。
分校区少代会强调各校区结合各自实际和特色,有序开展大队委员选拔,精心辅导队员写好提案,落在自主自动,提升创造精神。四校区联合少代会强调的是理想志向启蒙和组织意识的培养,凸显“光荣与责任”的价值追求。每一年四校区联合少代会上,各校区精彩提案的亮相,让队员们博采众长,打开视域,丰富了认知。四校区联合的少代会报告,让队员们对于学校整体少先队工作有了全局的认识、系统的了解。四校区新一届大队委员会的集体亮相、对着队旗庄严宣誓,帮助大队委员队伍强化了身份表达和组织意识,明晰了前进的方向,收获成长与激励。
从分校区到四校区联合,少代会的内涵更为丰富、体系更为完善。“逐级而上”的少代会组织形式,“统分结合”的运行理念,“交叉联动”的紧密关系,让每个队员都切切实实增强了民主意识,提升了自主能力。
多校区背景下,学校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奉行“同而自主,差异发展”。我们的队活动,因自主而朝气蓬勃,多彩灵动。
(1)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
“新基础理论”强调学生通过活动增强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内在关系的全面认识,这与少先队工作强调少年儿童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在实践中转变为行为习惯有异曲同工之妙。学校设有少代会代表、校园小当家、中队小岗位三个不同层级的平台,给予每个学生都能行使作为集体小主人的权利。
“双减”背景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充分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的机会,成为了我们新的思考。在学校少工委的协调下,少先队工作的舞台得到了延伸,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支点,以家校社协同为杠杆,撬动行动服务版图”的活动思路,逐步构建起了校内外联动的活动工作网络。各校区大队辅导员分别对接属地居委会,向社区宣传“15分钟幸福圈”活动设计意图和育人理念,并对接社区需求,挖掘社区资源,尝试和社区共同设计实施“社区小主人”活动,开发适合学生服务的岗位。通过共同的开发,队员们就近就便“向社区报到”,部分社区还形成了自己的公益品牌。
案例11:景城的“跑呗”公益服务队。以公益服务为目标,精心策划系列公益行动,不仅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和体育运动紧密结合,并且安全员到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
(2)让每个成长节点都是独特的
学校注重通过前移后续的方式,以每个年级的仪式为“点”开展系列活动,串联起学生一个学年的成长历程,还力图彰显特色,发挥每个仪式独特的育人作用。
一方面,注重结合队员的年龄特征,满足队员的发展需求,将一个仪式发展成系列活动,让仪式在队员的成长过程中落地生根。另一方面,围绕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活动内容和形式。让仪式串起了队员们的成长,带领着队员们走上一级级台阶,踏上一段段新的历程。
(3) 让每段成长历程都丰富起来
校少工委立足为党育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育人优势和实践育人特色,主动助力“双减”落地,一方面提高校内少先队服务质量,聚焦需求建阵地,另一方面加强家校社协同,拓展了校外少先队活动范式。让红色资源成为队员成长路上的精神滋养,进一步丰富队员的成长历程。
每一项主题活动推进,均以“常态活动+特色内容+个性实施 ”的多元整合方式展开。充分关注家长参与,使其能实现双向互动和家队共育。
案例12:在“歌声中学四史”活动中,校少工委在专题研讨会中商议了12首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红歌,组织各校区大队辅导员和音乐老师,联合开展“空中队课”,推送给队员及家庭。鼓励全家总动员,一起看,一起唱,还要了解长辈当年唱这些歌的情景,感受歌曲的历史意义,用歌声来表达理想信念。学校微信公众号相关推送阅读量达八万人次,课堂上、校园里、家庭中歌声不断,学生、老师、家长在传唱中建立历史认同,增强政治认同,升华情感认同。
在活动策划以及推进方式上,我们更为注重校内外的整合,关注队员全程性参与、独特性体验以及互动性交流展示。我们不仅聚焦红色基因传承,也希望队员提升活动能力,获得综合发展。
案例13:暑期开展的蒙娃红色研学活动,就是倡导队员在活动中当主人,走出校园、自主实践。队员散点化自主活动背后,实则有着系统化的教育支持与辅导,校少工委精心设计了实小队员独家专属的研学手册,规划了“出发前—研学中—回校后”的实施步骤,形成了完整的研学闭环,让实践有痕有悟。暑假前,每个孩子收到了一本研学手册。它既是出发前的预习单,方法指导的小贴士,也是过程中的记录本,更是归来后的反思录。
在“同而自主”的理念指引下,校少工委精心布局,做好顶层设计,鼓励校区自主创生,鼓励队员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也走出了属于有实小品牌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路径。
随着改革纵深推进,如何有效地将学校少工委建设与社区少工委建设有效关联,合力加强组织引领,创新活动载体,打造丰富活动课程,拓展活动空间,引导少年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