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军,范世超,张宏霞,李亚新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眼科,北京 102400)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并发白内障的概率较高。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组织受到直接或间接破坏、正常代谢受到干扰,导致晶状体透明程度下降,从而引起晶状体混浊的一种疾病[1]。小切口手术操作简单,需要的操作器械较少,医疗费用较低,可改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术后安全性低。近年来,超声乳化吸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该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方法,具有安全性高、预后佳等优势[2]。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42例)和B组(42例)。A组患者年龄43~80岁,平均(62.44±9.45)岁;男性21例,女性21例。B组患者年龄42~80岁,平均(62.47±9.31)岁;男性22例,女性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3]与《实用眼科学》[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均为单眼患病者;晶体核硬度为3~4级者;无精神疾病者;符合手术适应证者等。排除标准:伴有眼底病变、角膜疾病者;合并其他内科疾病者;激素治疗者;瞳孔无法散大、有葡萄膜炎者等。本研究已由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且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前充分散瞳,表面麻醉后进行常规消毒,行3.0 mm透明角膜切口,向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完成5.5~6.0 mm连续环形撕囊,用Infiniti白内障乳化手术系统吸除混浊晶状体,并向前房内再次注入透明质酸钠,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吸除透明质酸钠,关闭切口,于结膜囊处涂抹适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s.a.ALCON-COUVREUR n.v.,注册证号H20181126,规格:3.5 g/支),并包扎处理。B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术前充分散瞳,表面麻醉后进行常规消毒,以12:00方向作为中心位置,在距角膜缘2 mm处作巩膜厚度1/2深的水平切口,用隧道刀将切口开至距角膜缘内2 mm处,向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完成7 mm左右连续环形撕囊,扩大隧道内口以分离晶体核,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吸除透明质酸钠,关闭切口,于结膜囊处涂抹适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包扎处理。A组患者与B组患者术后用药均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其中显效:视力减退、视物模糊、怕光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视力减退、视物模糊、怕光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术后观察未达以上标准[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临床指标。采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TOPCON-SP2000P型)测定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采用标准视力表检测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测量结果范围为0.1~1.5,其水平越高表明视力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水肿、黄斑水肿、前房渗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A组患者术后1个月临床总有效率(97.62%)高于B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临床指标 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降低,但A组降低幅度小于B组;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术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个/mm2) 视力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前 术后1个月A 组 42 2 351.86±362.38 2 146.89±285.11* 0.27±0.04 0.47±0.08*B 组 42 2 375.17±335.22 2 023.45±201.09* 0.27±0.05 0.41±0.07*t值 0.306 33.594 0.000 3.658 P值>0.05<0.05>0.05<0.05
2.3 并发症 A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9.52%)低于B组(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不稳定、代谢异常等,易引起代谢性白内障和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初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后期视力下降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5]。白内障摘除手术可有效改善此类患者的症状,为眼底检查和治疗创造条件,目前我国多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超声乳化吸除术不需太大的超声能量即可乳化核块,在高负压的作用下可有效控制核块运动,有效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进而有效减轻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水肿程度,且超声乳化吸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利于患者预后,患者接受度较高[6]。本研究结果中,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A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B组,A组患者视力高于B组,表明给予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且安全性高,其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小切口手术,与王娜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患者术后均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切口较小,易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术中操作较少,对患者眼部周围组织损伤也较少,术后发生角膜水肿、黄斑水肿的概率较小,故术后安全性较高[8]。本研究结果中,A组患者术后1个月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表明给予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给予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