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雷,刘 洋,陆 岩,周红英,胡水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改善,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20—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中华民族正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简称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新时代,体育被赋予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1]。《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这是在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道路上,党和国家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时代定位。
新发展阶段,如何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是体育人必须要面对和完成的时代命题。基于此,本研究从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历史演进出发,总结体育强国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特征,提炼体育强国概念,构建体育强国建设指标体系概念框架和建设路径模型,并提出体育强国建设的对策建议。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发展,1984年中共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较早提出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明确通过建设体育强国以增强全民族体质,强国强民;通过参加各种国际比赛,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鼓舞我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四化的信心和斗志;最终让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
“让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目标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背景和依据。(1)20世纪80年代,经过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竞技体育水平大幅提高,有1/3项目接近或超过世界水平[2]。特别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3届奥运会取得历史性突破并获得优异成绩。(2)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这一阶段,在改革开放指导思想引领下,国家政治局面安定,经济状况好转,有效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如1984年,全年社会总产值为12 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3)人民群众对发展体育运动有强烈的要求。在这一时期,我国有3亿人参加体育锻炼,近1亿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2]。
根据体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作重心的变化,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历程进行梳理,把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分为以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为主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1984—2000年)、以体育大国建设为主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2001—2011年)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3个阶段。
1.2.1 以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为主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1984—2000年) 通过《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党中央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定位主要在于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在改革开放思想影响下,根据国内国际社会形势和体育发展水平,我国体育事业确定在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取得优异成绩和举办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为突破口的优先发展战略。
该时期,我国在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见表1),并在北京成功举办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自此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竞技体育格局中进入第一集团。体育法治建设方面,《中国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于1995年颁布,在我国体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全民健身方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于1995年印发,提出到20世纪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体育产业方面,1985年实施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案》将体育列入第三产业;1992年召开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开启我国职业体育改革之路。机构设置方面,1998年国家体委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
表1 1984—2000年夏奥会中国代表团成绩一览表Table1 Results of Chinese Delegation in Summer Olympic Games from 1984 to 2000
1.2.2 以体育大国建设为主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2001—2011年) 在竞技体育成绩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开始注重体育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
该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我国体育事业长足发展,极大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11]。竞技体育方面,中国代表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全民健身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重要文件发布,将每年的8月8日确定为“全民健身日”,并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产业方面,2008年《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正式颁布,并启动专项调查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发布,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不断设立。
1.2.3 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历史使命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体育事业全面进入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该时期,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等各方面发展,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成为指导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民健身方面,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竞技体育方面,以中国女排为代表的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大力发展冰雪运动[4]。体育产业方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于2014年发布,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亮点,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5]。学校体育方面,《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于2020年发布[6]。对外交流方面,体育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7]。
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远景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理论的指导,特别是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导下,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总结提炼,提出体育强国的概念等基本理论问题。
通过文献分析对体育强国概念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体育强国概念的研究大致经历3次大发展:(1)20世纪80年代,以竞技体育成绩为主的体育强国概念开始出现,如阎世铎[8]认为,体育强国通常是指在奥林匹克或洲际综合性运动会获得前几名的国家;(2)21世纪10年代初,强调体育综合实力居于世界一流的体育强国概念研究[9-14],如周爱光[15]认为,体育强国是指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一流或前列的国家;(3)21世纪10年代末,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体育强国概念研究[16-18]。如任海[18]提出强民体育的概念以促进体育强国建设;鲍明晓等[15,19]提出国际公认的体育强国都是体育的自身发展与体育促进社会的发展有机统一,且做出显著业绩的国家。
2.2.1 体育强国有国家性 我们的体育强国建设根植在中华大地上,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依托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发展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具有明确的国家性。学者对体育强国概念的界定中都有国家性体现[14-15,20]。田雨普[10]认为,体育强国是对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总体实力的定性化评价。
2.2.2 体育强国有时代性 如前所述,1984年开始,从以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为主的体育强国建设,到以体育大国建设为主的体育强国建设,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建设,反映出体育强国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任海等[12,14]认为,体育强国具有一个国家自身历史纵向比较的相对性。邱雪[13]认为,“体育强国”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它会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变迁;在各个历史时期,体育强国及其评价体系都应该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总体发展水平为背景,以体现我国体育事业客观发展水平为宗旨。
2.2.3 体育强国有引领性 体育发展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对国家国际影响力有推动作用。在世界体育发展过程中有引领性作用,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又一特征,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体育强国建设意义可能更为重大。学者们在讨论体育强国时普遍体现出在世界范围内看我国体育发展水平的观点[9-10,12,14-15,17]。如田雨普[10]认为,体育强国是在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做出的判断;任海[14]从国际体系层次、国际影响力角度对体育强国进行研究,认为体育强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国际间的横向比较;周爱光[15]认为,体育强国是指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一流或前列的国家。
2.2.4 体育强国有人民性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在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坚持。
从体育强国建设角度看,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对体育的人民性进行高度概括,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下,国家体育总局苟仲文局长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始终将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人民福祉[4]。任海[18]提出“强民体育”的思想,“强民体育”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中华民族的国族一体化,以人为本,促进国民的现代化。鲍明晓等[16,19]指出,体育强国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
体育强国概念的界定必须站在新时代新发展背景下,依托体育定位的新认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征。
(1)关于体育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这一论述是对新时代体育发展的新定位[4],对于深刻理解体育强国有重要意义。
(2)关于现代化的特征。罗荣渠[21]认为,现代化是用来概括人类近期发展进程中社会急剧转变总动态的新名词,他概括了4类现代化的定义: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通过上述概念,可以看到现代化有如下特征:是主体要满足一个既定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已有同类主体的某种状态,也可以是一个同类主体的虚拟状态;是一种整体状态的变化;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动。
本研究认为,体育强国是指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要求,发展水平处于世界一流的我国体育现代化状态。结合2035年远景目标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体育强国建设包括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体育对外交往等内容。
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是一个顶层目标,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是系统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研究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思想指导下,基于体育强国概念,从体育强国需求侧出发,探索性构建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由“获得人民满意”“满足国家需要”和“具备世界一流水平”3个二级指标构成(见图1)。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提供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框架,对四级及以下指标未作充分分析,完整、适用的指标体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图1 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体育强国指标体系概念框架Figure1 ConceptualFramework of Index System of the Leading Sports Nation in Vision of the Long-Range Objectives Through the Year 2035
(1)“获得人民满意”指标旨在反映体育对人民健康的促进和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满足,包括“促进人民健康”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的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个维度。(2)“满足国家需要”旨在反映体育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包括“促进国家富强”“促进国家民主”“促进国家文明”“促进国家和谐”和“促进国家美丽”5个维度。(3)“具备世界一流水平”旨在反映我国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实力、文化传播和体育担当等,包括“认可度指标”“共同体指标”和“民族品德指标”3个维度。
对体育强国建设路径的研究是科学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必然。本研究在体育强国概念基础上,结合体育强国评价体系,从体育现代化视角构建体育强国建设路径概念模型(见图2)。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体育对外交往在实现自身现代化过程中,通过“获得人民满意”“满足国家需要”和“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等内容,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
图2 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体育强国建设路径概念模型Figure2 Concept Modelof the Path for Building a Leading Sports Nation in Vision of the Long-Range Objectives Through the Year 2035
体育需求侧改革的拉动和体育供给侧改革的推动,要求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路径系统化、科学化和高质量化。基于此,提出体育强国建设的路径假设:(1)“获得人民满意”“满足国家需要”和“具备世界一流水平”是评价体育强国的重要潜变量,三者对评价体育强国的贡献率不同;(2)“群众体育现代化”“竞技体育现代化”“体育产业现代化”“体育文化现代化”和“体育对外交往现代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潜变量,五者通过作用“获得人民满意”“满足国家需要”和“具备世界一流水平”促进体育强国建设;(3)“群众体育现代化”“竞技体育现代化”“体育产业现代化”“体育文化现代化”和“体育对外交往现代化”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影响自身发展。
(1)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在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奋斗道路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理论,对体育强国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2)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是建成体育强国的根本保证。特别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下,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对体育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体育强国建设的各个领域,不断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3)充分把握建设体育强国的物质基础和经验传承,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历史借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绩,在这过程中,从竞技体育到体育发展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家底”,在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应充分汲取。
(4)科学制订“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优异开局。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是艰巨的,从现在到2035年仅有15年时间,需要系统研究并科学规划各项任务。“十四五”时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第一个5年,对于最终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起关键作用,体育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谋划“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为起点,开启建设体育强国新局面。特别是,要充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做好东京奥运会备战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参赛的各项工作[22-25]。
(5)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攻关,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体育强国建设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面对各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如法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修改完善;群众体育方面,需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解决人民健身难的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升;竞技体育方面,通过科技助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26-28],探索中国特色“三大球”发展路径[29]、推动冰雪运动发展;体育产业方面,以运动项目产业为抓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同时,结合我国发展战略,注重重点区域的体育发展,如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等。
(6)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发展驱动力。创新是实现体育现代化,建成体育强国的必然路径。实施理论创新,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加快制度创新,构建体育管理新体系;促进技术创新,形成体育发展新动力;注重原始创新,解决体育领域关键问题。引入开放创新机制,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参与体育领域科研攻关,完善体育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国家体育科技数据中心,服务体育科技创新。改革科技评价制度,激发体育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7)注重体育文化建设,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内力。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体育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奋发向前,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会进一步根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体育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中华传统体育的对外传播不断提升我国体育国际影响力。
(8)坚守底线意识,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风险防控机制。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是党和国家对我国体育工作的要求。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在取得高质量成绩的同时,必须坚守底线意识。坚决推进反兴奋剂工作,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积极主动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和风险防控工作,坚持惩防并举、综合治理,构建“拿干净金牌”的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4]。
体育强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理论的重要组成,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未来,将以丰富体育强国概念、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建设路径等为突破口,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体育强国建设展开系统的、深入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看过往,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是体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绩;展望前路,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定将不负人民、不负时代,如期建成体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