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百年政党的世纪之路与世界目光

2021-06-08 14:56张云贵
北方论丛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国方案治理能力

张云贵

[摘 要]“中国方案”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信心和底气来自成功的现代化实践、卓越的执政效能及其对自身的成功治理。中国共产党对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可行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效能优势证明了中国方案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政党治理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可持续性。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历史实践,为人类提供了一条与西方道路不同的选择。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未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创造性回答。

[关键词]中国方案 中國共产党 执政效能 治理能力 政党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在经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考,即将迎来建党百年华诞之际,回顾这些铿锵的话语,更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和担当。近代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使中国被动地卷入了世界现代化进程,此后中华民族有识之士一直在探寻和尝试各种救国救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方案。在历经苦难与摸索奋斗了170多年后,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向世界宣告,要为人类提供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这个旨在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凝练和升华,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能够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因为中国方案的基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效能、治理能力及其对自身的成功治理,为人类提供“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的底气也正来自于此。

一、中国共产党对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可行性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历史地看,西方资本主义是现代化的先行者,但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不是现代化的唯一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在落后国家的成功实践,既促使资本主义自我改良,也和资本主义一样,成为一种实现现代化的方式。近代以来,中国模仿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但最终未能走上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史性地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这一艰难探索和选择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在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国家。鸦片战争使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和以资本主义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在中国一步一步被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同时,中国人也在急切地思考怎样才能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现实的选择就是通过学习模仿西方走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实现工业化,以求得与西方列强平等的地位,这在当时既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也是中华民族抗争、振兴的必然的和正确的选择,但是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艰辛的探索之后,中国人民发现“资本主义先生”不允许学生学习他的真才实学。一旦中国人民通过艰辛努力取得一些成果,就会出现现代化进程被外力阻断而导致倒退的情况。资本主义国家不让别国搞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农业社会的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与农业社会迥然不同,资本主义的本性是竞争排他的,资本、资源、市场等生产要素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性,一国发展资本主义,需要有相对落后于它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为它提供生产要素,并且转嫁危机。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国家,都是通过强力手段获得自主发展资本主义权力的,它们采用高关税保护本国市场,并且通过对外掠夺加速积累原始资本,缓和国内矛盾。反观中国,鸦片战争后屡战屡败,没有争取到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权,中国人民始终得不到一个安心搞现代化的外部环境。扭曲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结果是形成受外国控制的依附性经济,中国近代工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农村的破产更造成不可遏止的社会动乱,发展下去中国将彻底沦为世界体系中的外围或边缘国家。

当中国人在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举步维艰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的现代化方式,而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之变为现实的可能。自此,世界现代化进程为中国提供了两种现代化路径选择,即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主要是沿着两条主线进行:一条是以共产党为代表的,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另一条是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按照西方国家模式进行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探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仍然想在中国走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虽然这注定是一条依附型的道路,但在经过百年的迟滞以及与苏联高速工业化相对比之后,期待自强和赶超的中国人民放弃了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契合了时代的需要,从一个只有五十余名成员的组织起步,在短短28年的时间里,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大国里取得伟大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现代化发展范式的胜利。在毛泽东看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使之获得充分发展的可能性”,革命的归宿只能是“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因此,党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3]1081。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才最终确定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之后,如何尽快实现现代化就成为下一步必须正视的问题。虽然后来者对工业化模式可以选择,但是后发国家如果单纯依靠民间资本分散的积累而实现现代化,这无疑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而且后发国家非但不能去学习发达国家通过对内对外战争来获得国家发展与资本积累,利用整个世界的资源和市场来解决国内矛盾;相反,还要在一个国际经济秩序严重不平等的环境下来实现工业化,因此新中国当时所面临的选项是极其有限的,亦步亦趋即使可能,也会被先行者越落越远。在有限的时间里,中国必须弥补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这促使中国现代化只能实施赶超战略,因此,工业化速度问题就成为选择现代化道路的首要问题。现代化必须积累资本,而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必须以政府为主体推进现代化,强化国家对总体经济资源的集中动员与计划组织能力。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可以动员社会力量重新配置资源,维持高额资金积累率,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调配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助于克服高速工业化过程中种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困难。因此,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并非盲目模仿苏联模式,本身也是后发国家现代化的要求。在经过了迅速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1956年中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一种全新的模式去调动和使用社会资源,以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这一体制在初期表现出极高的效率,使国家能够集中一切国家资源促进工业化建设。

高积累是计划经济的专利,只有在计划体制下,才有可能制定一个扭曲的价格体系,强行为重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对于一个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国家来说,实行计划经济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它缩短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周期,使国家迅速地建立起工业体系。这一时期,在没有对外血腥掠夺的情况下,中国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的路程,这为实施赶超战略的中国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奠基工程以后,这种曾经在共和国历史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模式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在国家安全获得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在中国通过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通过与美国等一系列国家建交获得了国际战略缓冲、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分工大转移的国际大环境下,实施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改用物质激励的方式推进现代化也是合乎逻辑的历史演进。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和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在此期间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总结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后发国家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既要受到外部各种现代化因素的强烈冲击,又要受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严重困扰,在社会体制结构、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的急剧而深刻的变革必然导致各种失序甚至失控。亨廷顿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4]38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后发现代化大国,特殊的国情导致这种不稳定尤其严重。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和权力机构,来有效控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才能顺利地推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政权,并坚定地维护国家安全,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现代化环境。

中国赶超型的现代化进程必须依靠国家机器的组织、动员与整合力量以及社会精英的强力推进才能加速发展。能否有效地进行社会整合,对执政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它是任何社会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它关系到党能否妥善地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各种社会力量整合、凝聚起来。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严密强大的组织力量,党的组织网络遍布于整个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基层党组织深入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扎根在各行各业中,在全国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是中国整合社会资源的最强有力保证。中国的现代化变迁是在党和政府自觉牵动下自发的社会转型,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自身现代化的同时,高度自觉地设定了我国社会转型的方向和策略,这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始期,先是本國人民付出惨痛牺牲,进而在殖民侵略中使其他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对于西方而言,用较短的时间付出小得多的代价,取得了极高的绩效。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领导是非常成功的。

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把走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在创建之初,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是“现代化目标”和“社会主义目标”相互作用共同主导的过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大成就,就在于将现代化的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有机结合,从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来考虑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又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来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现代化是以西方现代化模式为主要参照系的学习、创造和超越的过程。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完成这一过程,但是社会主义不仅仅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手段,更是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它起步起就必须担当起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如果中国的现代化单纯地实行经济赶超战略,那就不能从根本上说明我们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是不是注重发展生产力,而在于它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内在和谐,要求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各阶层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普遍享受到现代化所带来的文明成果,避免两极分化;要求在现代化过程中有效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端和灾难,从“以资为本”过渡到“以人为本”。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只能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时代变了,情势变了,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就必须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走到今天是一个不断在前进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是一个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转变策略、面对国内外剧烈变化与震荡不断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实际,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可行性。同样,其他后发国家探索本国的现代化建设规律,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实践,努力探寻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决不可照抄照搬。只有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身的特殊规律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效能的比较优势证明了中国方案的科学性

执政效能是指执政者带领人民达成阶段性目标的程度,它是衡量执政成果的尺度,执政的效率、效果、效益则是衡量执政效能的依据。世界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几百年来,工业生产创造的效率较之农业具有的碾压式优势,物质财富创造能力几乎呈指数形式增长,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在全球凯歌高奏,先发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效能获得广泛赞誉,与之相应的政治制度也逐渐被捧上神坛,特别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乃至颜色革命的频频上演,似乎不断被印证的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更是让西方资本主义“方案”定于一尊。“华盛顿共识”一度成为全球众多国家追随模仿的对象,然而,历史总是按自己的逻辑向前演进,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短短三十年间,世界发生了不以人的主观臆断为转移的深刻变化。

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打造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并不稳定,但是其固有的矛盾为不断增长的经济所掩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世界无法持续做大经济“蛋糕”,原本在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繁荣下被掩盖的“分配蛋糕”的矛盾便暴露无遗。西方的多党民主、议会民主制度无法为解决这场持续多年的经济政治危机提供有效的方案。一些照搬西方制度的世界体系中的外围国家,丧失了独立性,不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低等收入陷阱”,就是在“华盛顿共识”等方案的引诱下陷入破产边缘。特别是美欧直接介入的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以及现在各方仍在博弈的乌克兰、叙利亚,其玫瑰色梦幻都消失殆尽,国家陷入战乱,四分五裂、民不聊生,重回中国百年之前曾经的苦难,遑论发展发达。即便是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并且居于世界体系中心位置的发达国家也是乱象频生,贫富差距悬殊、恐怖主义猖獗、深陷难民潮危机、民粹主义泛滥、逆全球化暗流涌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更是将西方发达繁荣背后的深刻矛盾暴露无遗,“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5]275。按理任何一个现代政府都有抗击疫情的基本能力,这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面对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大流行,却连戴口罩都迟迟无法在全社会达成共识,致使人民为此付出无比沉重的代价。疫情应对失败揭示出自由民主体制一个致命弊端,即“能”而“不为”,这必然导致执政效能愈发低下。当政客们为了获得选票鼓励选民们普遍的非理性行为,当国家的重大事项都沦为政客们的政治操作引发社会的严重撕裂,当反智、民粹大行其道而科学民主靠边站的时候,这个制度实际上已经处于深度危机之中了。

与西方的混乱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依然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较好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更是承担了后危机时代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任。从2010年开始,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美国成为对世界经济贡献最大的国家,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现在是世界货物贸易量的最大贡献者,世界服务贸易增长的最大促进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更为巨大的正面外溢效应。中国倡导并与相关国家合作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风云激荡之中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希望,为各国人民带来福祉。作为全球最早发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国家,在政府高效有序领导、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下,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坚决履行作为全球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挑起全球抗疫大梁,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疫情期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十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議程减贫目标,为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实现和平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在疫情期间,中国倡导并积极践行开放包容的发展思路,十五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成功签订《中欧投资协定》,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重大危机是考验执政党执政效能的试金石。中国已经在国际比较中显示出巨大的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

2008年金融危机后,福山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历史终结论”。2010年,他在《社会观察》上就发表题为《中国模式代表集中高效》的文章,在2011年出版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一书中他又暗示自由民主制本身或许也需要为一种更好的制度所取代。而在2014年出版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朽: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一书中,福山阐述了一套国家构建应优先于法治与民主的政治发展次序论,即民主不是第一位的,一个强大的国家才是。福山事实上已经开始从“民主终结论”转向了“政治效能论”,即在考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实践的时候,首先要去看的是其治理效果、治理效率等指标。2017年1月,福山在英国《展望杂志》上发表题为《美国已成为失败国家》的文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福山不止一次地比较中美抗疫表现。2020年5月18日,他在《美国利益》杂志网站刊登《中国是哪种政权?》一文,虽然渲染中国的所谓“极权主义”,但还是承认中国处理危机的表现胜过了美国。2021年1月18日,他在美国《外交》网站发表《腐朽透顶》一文,认为美国近年来深陷政治僵局和衰退,美国体制过于僵化,以至于无法自我改革。美国的制衡机制与政治两极分化互动的方式造成了停滞和无休止的党派斗争,政治党派为政治部落所取代。从表面上看,在福山那里,自由民主制度从三十年前的“历史的终结”到现在的“部落政治”,这不啻从现代社会回到原始社会,不过综观福山的所有政治观点,虽然他对美国制度诸多批评,但却并不赞成中国的政治制度。尽管他承认中国抗疫模式是“非西方模式”中最成功的一个,但却矛盾地认为国家制度与抗击疫情的成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不难看出,囿于自己长久以来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局限,对于近年来发生于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政治实践上的巨大反差,福山陷入了一种理论上的困境。这其实源于在他的理论构架里忽视或者有意回避了一个现代国家政治最为关键的变量——政党。

政党是现代政治运行不可或缺的主体,是国家政治的核心主导者,但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政党及其权力都深陷危机”[6],引起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党带来的政治效能越来越低下。而善于创造最大的政治效能是中国共产党与现有世界上其他政党相比具有的最核心的能力、最本质的区别。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始终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鞭策自己,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紧紧依靠人民,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既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党凝聚人民意志与力量的政治效能,缔造了“中国奇迹”,不仅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而且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所取得的社会成就,和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相比都是最伟大的”[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效能源于党的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体现在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上。

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反映的是执政党的价值追求和执政纲领。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而正确引领中国前进的方向,“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8]430。让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从而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的初心,人民利益是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信人民群众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体力量,万众一心、精准施策、科学防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治理优势。对于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中国采取“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的救治策略,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避免医疗系统崩溃,采取选择性收治,甚至采用自然的群体免疫,显示出其“以资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反映出其根深蒂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功利主义。两相比较,高下立判。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效能的最大法宝和力量源泉。

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反映的是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科学高效,体现的是执政党解决国内国际实际问题的能力。西方两党制、多党制为了争取选民而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长远规划、缺乏政策连续性的弊病广泛存在,甚至在一些国家造成族群分裂甚至内战。不仅造成制度体系内部矛盾重重,战略上飘忽不定,政策上碎片化和低效的问题,使国家治理能力大大降低,而且造成对国内人民甚至在国际上信用逐渐丧失的长期不良后果。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决策的科学性、高效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保证了各项政策的连续性——一张蓝图绘到底,也保证了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充分调动各种要素与资源,集中智慧和力量提高效率办成事。在解决重大实际问题时,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一上台就提出要建设美国高铁,但是由于政府被利益集团绑架,两党为了选区利益无法达成共识。直到其八年任期即将结束,美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才在加州开工,并且全线建成通车要等到2029年。而中国短短数年时间便建成了纵横东西南北、运营里程近四万公里的高铁网,早已成为世界运营里程第一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比较优势在这场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更是得到了充分彰显,是我国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应对乃至打赢这场战役的根本政治保证。

三、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政党治理水平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可持续性

国家之间的发展竞赛,执政者们谁能科学高效地出台并执行政策,谁能在出现失误甚至错误时用最短的时间纠偏纠错,谁就是最后的赢家。执政党作为实现特定目标的政治组织,其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决定着国家事业发展兴衰成败。

回顾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关键在于党一贯重视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决定力量。有着逾九千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相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9]。中国道路的成功源自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效能,源自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能力,归根结底,源自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成功。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治理是战略问题,既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也事关为人类提供“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的可持续性。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国家、市场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和新挑战,直面“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不断对原来有效的组织运行方式进行加强充实,创新组织运行方式,提升政党的调适能力,增强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激荡交汇,面对广泛深刻的社会转型,面对世界变局诸多的不确定性,党所面临的挑战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艰巨,对党治国理政能力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党要继续实现国家良治,就必须深刻认识政党治理现代化的紧迫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政党治理方略,实现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的转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组织,也是中国政治体系中实际的权力运行主体,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治理体现为一个复杂的体系与过程。实现政党治理的现代化,意味着政党治理既要求执政党必须适应形势所需,自觉变革和改进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又要将其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推进政党治理现代化,意味着党的理论体系现代化、领导体系现代化、执政体系现代化、组织体系现代化、法规体系现代化一体推进,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提升政党治理能力的重要战略,采取运动式的推进方式,将单项推进的整党治党措施逐渐上升为一体化的治理体系,自上而下推进改革的顶层设计、反腐败运动、干部作风建设、净化意识形态作风,形成政党治理的整体合力。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背景下,建构现代化政党治理体系,制度体系建设应摆在突出位置,具体而言就是将运动式的整党方式转换为制度化的治党规范,推进政党治理的常态化运转。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中国共产党活动制度化、法治化”[10]140。党的十八大之后先后修订出台了一些重要的党内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使制度治党向纵深推进。另外,促进治理结构由一元向多元的交互转变。将党内的自我净化转化为党与社会的有效互动,建构多层级的党外党内民主协商体系,不断优化和调整党政、党社关系,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治理的渠道,积极构建党、政府、市场和社会共治的多元架构体系,实现治党与治国的协同推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自身建设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不断检视自己,不掩饰缺点,不文过饰非,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现象作斗争”[11]。从严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从严加强作风建设,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从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敢于刀刃向内革除自身病症,敢于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态度推进反腐败斗争,带领全党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开辟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政治生态得到净化优化,使我们党锻造了一身钢筋铁骨,能够不断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应对,是一次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检验,是破除一切不适应突发事件的体系和机制的斗争,是一次对党自身治理能力的检验,是破除干部身上不良作风的自我革命的斗争。判断政党治理优劣的标准,理应包括在重大事件出现时政党是否具备足够的治理能力并及时发挥出来,能否真正解决问题。事实证明,通过自我革命的政党治理,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执政效能得以充分保障。

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自我革命的勇气,而且具有自我革命的智慧,坚持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统一。政党要在国家治理中承担“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责任。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执政党还要很好地协调党与政府、党与社会、党与人民以及党与党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国家的良治。一些西方政客和学者出于国家利益需要或意识形态偏见,热衷于唱衰中国共产党,却对自己国家政党的治理状况闭口不谈。事实上,西方以争夺执政权力为目标的各政党之间往往是零和博弈的关系,加上在朝在野之分,造成国家治理被选举政治劫持,经常造成“连任比责任更重要”。被某些人标榜的民主多党制在公共权力上的监督也大有转为恶斗倾轧之势。2020年美国大选闹剧一再上演,国会暴力事件更是让全世界哗然。西方政党已经明显出现了去政治化、去组织化、媒体化、寡头化的现象,对国家不负责任的政客化现象愈演愈烈。西方的多党制和票决民主政治即便在发达国家里也开始成为阶级对立和族群分裂的助推器。与西方政党因为民众参与选举热情越来越低而只能获得低水平认同、不同政党因为恶性竞争而导致族群分裂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多党派合作,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加上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凝聚成战胜一切困难的磅礴力量。举国同心应对疫情就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中国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和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党制度框架,能够在共同目标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既保持一致性又体现多样性,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在全世界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下的决策因为经过了政党协商、政协协商以及人大的立法协商和政府的行政协商,更加负责、科学、民主、合法,失误相对较少。即使发生失误,也不同于西方国家各政党政策出台后一旦出现失误就相互甩锅、攻讦和拆台,而是政党之间相互补台。在新冠疫情中,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的坚定立场以及高效出色的国家治理能力,为她赢得了更广泛深厚的认可和赞誉。这种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治理,并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能力,是西方政党无法比拟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可持续性治理的必然选择,而且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向人类提供的“中国方案”的可持续性。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时代实际上是一个“转型的时代”,是把目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往其他方面进行转型的时代。在西方制度日益碎片化的时候,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中国,寻找着“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答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国家治理模式以及党自身的治理模式,提供了这一答案,并为人类提供了一条与西方道路不同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现实选择,就世界现代化的未来看,也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除了不断强大自身,还遵循新发展理念,推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众多治理难题,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向人类社会提供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如果说当年“进京赶考”所面临的考官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话,那么今天“这场考试还在继续”所面临的考官将是全世界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中国方案是不是好,要看将来世界人民的判断。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胸怀和全人类情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未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创造性回答;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为地球村提供一把持续发展的钥匙,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庄严承诺。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美]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變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郑永年.为什么中共要重新确立“核心”[EB/OL].联合早报2016-11-08.http: //www.zaobao.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61108-687532.

[7][英]罗思义.中国取得的是史上最伟大的发展成就[EB/OL].新华网,2016-09-3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30/c_129307596.htm.

[8]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9]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2016-10-28(1).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1]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J].求是,2019(15).

[特约编辑 李金辉]

猜你喜欢
中国方案治理能力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公共精神:服务型政府的必备“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