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永陶 刘润萍 张玉云 李振谋 王丽慧 曹占凤 潘飞 黄小霞
摘要: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西芪1号种子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花后打顶、鼓粒期小水勤灌和根外追肥等栽培措施后,黄芪种子折合产量可达1 735~1 950 kg/hm2,较对照普通繁种田增产18.43%~33.10%。以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处理的种子折合产量最高,为1 950 kg/hm2,较对照增产33.10%;种子硬实率为40.0%~47.8%,较对照普通繁种田降低3.5~11.3百分点。其中以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处理的黄芪种子硬实率最低,为40.0%,比对照降低11.3百分点。可以认为,采用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的栽培措施可在陇西县及同类条件地区黄芪繁种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种子产量;种子硬实率;栽培管理措施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awdust substrate in the production of Tibet virus-free pre-original seed potato,in this experiment, five different substrates were set up by using sawdust alone or mixed with sheep manure and vermiculite to produce virus-free potato.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branch number) of transplanting test tube plantlets were better than other substrate materials in the production of mixed substrate of sawdust, sheep manure and vermiculite (2:1:1);The number of tubers per plant was 2.93, which was 0.3%-13.7% more than that of other materials. The number of tubers in plot was 310, which was 3.9%-10.3% more than other materials, the relative qualified rate was the highest.
Key words:Sawdust substrate;Pre-original potato seed;Production;Application
黃芪新品种西芪1号从当地蒙古黄芪中单株系统选育而来[1 - 2 ]。其特征为一年生黄芪株高25.0~35.0 cm,二年生黄芪株高约56.0 cm;开展度25~45 cm;主茎黄绿色,茎白色伏毛较密。叶片小,叶色深绿被白色蜡质状物,外观浅绿色或白绿色。花序和有效荚果数少,果皮乳白色。种子扁肾形,千粒重7.76 g。主根圆柱状,表皮淡黄色,内黄白色。二年生黄芪主根长50~120 cm,最大根直径20.5 mm,单根干重21.5 g,特级、一级商品出成率高。黄芪甲苷含量1.74 g/kg,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22H22O10)含量0.75 g/kg,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规定标准[1 - 3 ]。抗根腐病能力强,根腐病自然发病率2.2%。鲜黄芪平均产量较蒙古黄芪平均增产17.0%以上[1 - 2 ]。
甘肃陇西就素有“中国黄芪之乡”的美 称[4 ],黄芪作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野生资源日渐匮乏,人工栽植已成为黄芪的主要生产来源[5 ]。但是黄芪生长周期长、种子硬实现象严重, 播种时用种量大、繁殖系数低,造成药农经济成本增加。目前黄芪生产中存在黄芪单株结籽少、繁种田种子产量低(通常不足1 500 kg/hm2)、种子硬实率高(50%以上),特别是药材生产田繁种和药材生产相矛盾等问题。刘卫东等[6 ]、王冯爱等[7 ]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黄芪繁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其栽培管理技术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我们通过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西芪1号种子繁育的影响,以期解决黄芪繁种生产中存在的种子产量低、种子硬实率高等问题。
1 材料与方式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6年3月至9月在位于陇西县首阳镇首阳村的陇西稷丰种业有限公司药材种子繁育基地进行。当地海拔1 850 m,年均降水量4 500 mm左右,地力肥沃均匀,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试验地土壤以黑土为主,前茬为柴胡,前茬收获后深耕整地,结合秋深翻,施充分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尿素225 kg/hm2,并灌足冬水。2016年春季适耕期耙地和耱地及镇压地表,破碎田间地表土块,耱平耙细备用。
1.2 供试材料
供试黄芪种苗采用2015年春季播种,生长健康,大田越冬,于2016年春季采挖的一年生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种苗。种苗根头粗约6~7 mm,长度40 cm以上,根条长度基本一致、粗细均匀,无霉变和机械损 伤[8 ]。供试地膜规格为幅宽35 cm、厚度0.010 mm普通白色地膜。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开花后打顶;处理B,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2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300 m3/hm2;处理C,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2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处理D,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处理E,普通繁种田,不采取任何措施(CK)。
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5 m×4 m)。试验于3月中旬按株行距10 cm×20 cm栽种,种苗量1 275 kg/hm2,密度31.2万株/hm2。试验种苗用40%辛硫磷乳油750 mL/hm2与80%多菌灵粉剂750 g/hm2兑水225 kg后混匀,浸苗20 min左右,捞出种苗晾干后移栽,以防地下病害[9 ]。苗高5~7 cm时第1次人工除草,后期根据田间杂草长势、病害发展情况及时除草和病害防治。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花后打顶、鼓粒期小水勤灌(不同灌水定额)和根外追肥等措施处理的黄芪种子折合产量在1 735~1 950 kg/hm2,较对照普通繁种田增产18.43%~33.10%。以处理D的种子折合产量最高,为1 950 kg/hm2,较对照增产33.10%;处理C次之,种子折合产量为 1 815 kg/hm2,較对照增产23.89%;处理B居第3位,种子折合产量为1 800 kg/hm2,较对照增产22.87%;处理A种子折合产量较对照增产幅度最小,为18.43%。对种子折合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处理D与处理C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处理差异均显著;处理C与处理A、处理B差异均不显著,与处理E(CK)差异显著,处理A、处理B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处理E(CK)差异显著。由此可知,黄芪开花后打顶,控制株高和较多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健康发育,鼓粒期小水勤灌,利于种子的灌浆,避免因干旱造成种皮变厚、结构紧实而导致硬实率较高的现象发生;叶面喷施磷、钾肥可防止黄芪后期脱肥,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灌浆强度,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
2.2 种子硬实率
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花后打顶、鼓粒期小水勤灌(不同灌水定额)和根外追肥等措施处理的黄芪种子硬实率为40.0%~47.8%,较对照普通繁种田降低3.5~11.3百分点。以处理D的黄芪种子硬实率最低,为40.0%,比对照降低11.3百分点;处理C次之,种子硬实率为44.3%,较降低7.0百分点;处理B居第3位,种子硬实率为47.3%,较对照降低4.0百分点;处理A种子硬实率较对照降幅最小,为3.5百分点。对种子折合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处理D与处理E(CK)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差异均不显著;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E(CK)间差异均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花后打顶、鼓粒期小水勤灌和根外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后,黄芪种子折合产量在1 735~1 950 kg/hm2,较对照普通繁种田增产18.43%~33.10%。以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的处理种子折合产量最高,为1 950 kg/hm2,较对照增产33.10%;种子硬实率为40.0%~47.8%,较对照普通繁种田降低3.5~11.3百分点。其中以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处理的黄芪种子硬实率最低,为40.0%,比对照降低11.3百分点。由此可以认为,在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繁种生产中宜采用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栽培管理措施,可在陇西县及同类条件地区黄芪繁种生产中应用。
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开花后打顶,鼓粒期小水勤灌,利于种子灌浆,避免因干旱造成种皮变厚、结构紧实而导致硬实率较高;叶面喷施磷、钾肥可防止黄芪后期脱肥,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灌浆强度,增加产量(增产18.43%~33.10%)和提高种子质量。鼓粒期少量多次灌水并根外追肥,成熟种子的硬实率比普通大田采收的成熟种子低(降低3.5~11.3百分点)。
参考文献:
[1] 周 海,崔艳红,方子森. 黄芪新品系JX08-5-1育苗移栽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4(1):67-68.
[2] 崔艳红,周 海,方子森,等. 黄芪高产优质新品系JX08-5-1选育报告[J]. 中国现代中药,2014,16(4):303-306.
[3]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4] 李鹏程. 黄芪新品种94-01选育报告[J]. 中药材,2005(7):535-536.
[5] 付国军,康 杰,王维仁. 黄芪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信息,2007(9):176-177.
[6] 刘卫东,陈永刚. 黄芪覆膜露头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3(12):56-57.
[7] 王冯爱,郭增祥,梁昌俊,等. 高寒阴湿区黄芪黑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4(5):64-66.
[8] 席旭东,姬丽君,晋小军. 蒙古黄芪种苗分级移栽的比较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8(34):284-288.
[9] 李建军,李继平,周天旺,等. 甘肃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J]. 甘肃农业科技,2014(4):64-66.
(本文责编:郑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