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业
(河北省迁安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迁安)
急诊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科室,许多时候都会直接面对危重患者,而急救设备性能的优劣能够对急诊抢救效果起到直接影响,同时对于急救设备的维修也会对各种设备性能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急救设备维修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急救设备的正常运行[1]。本次研究对我院急救设备维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计,旨在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2016年7 月至2019年7月我院所有急救设备。
统计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急救设备维修中所遇见的问题,并计算各类问题相应占比,再针对性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对我院急救设备维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计,并计算相应的占比。
经过统计后发现,在各种急救设备维修问题中,急救设备维修管理不规范与急救设备维修技术人员过少占比最高可达到30%,其次还有急救设备维修档案不完整与急救设备维修制度不完善分别达到20%的占比,如表1。
(1)急救设备维修管理不规范。目前我国许多医院对于急救设备维修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整体急救设备管理不规范,进而形成了急救设备维修管理上的混乱情况。目前我国仅有少数综合性医院存在医学工程科,大多数医院仅设置了设备科,对于医疗设备的整体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急救设备后期维修管理出现混乱,最终导致急救设备的维修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直接影响到急救设备的整体性能[2]。
表1 急救设备维修中存在问题的统计(n, %)
(2)急救设备维修技术人员过少。由于我国医学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导致医学工程这种学科仍属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人员过少,且许多技术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未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虽然许多学校逐渐开设了医学工程专业,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培训,使得许多专业学生也未能满足急救设备的实际维修工作,尤其是基层医院,许多地方的基层医院很缺乏急救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同时许多医院更注重于临床、检查、诊断等方面医院人员的培养,对于急救设备维修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
(3)急救设备维修档案不完整。许多医院在采购急救设备时对于相关资料(说明书、维修手册等)的保存不够重视,而目前不少急救设备内部构造较为精密,技术原理较为复杂,如未能有效保存相关资料,就会导致急救设备维修时缺乏相关参考资料,使得急救设备维修难度进一步增大。
(4)急救设备维修制度不完善。目前许多医院缺乏相应的急救设备定期检查制度,使得急救设备维修工作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急诊科整体抢救效果。
(1)加强维修管理。医院应当根据自身急救设备情况,制定相应的急救设备维修制度,并完善急救设备的维修规范,明确相应的责任制度。通过对急救设备维修工作的管理,使得相应的规章制度能够得到完善,并根据急救设备的维修权重,对医院内所有急救设备进行分类处理[3]。
(2)建立完善的维修人员培训制度。随着整体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急救设备的技术原理越来越复杂,可同时涉及多门学科,因此对于急救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更高。许多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急救设备维修人员培训制度,定期派遣相应维修人员前往大型医院进修,使得医院内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4]。还可与急救设备生产厂家建立培训制度,定期派遣维修人员前往生产厂家进行学习。
(3)建立急救设备采购与管理机构。医院应当建立专门的急救设备采购与管理机构,使得各种急救设备维修时能够准确找到相应的参考资料及配件。该机构人员主要来自于维修部门与采购部门,通过相互监督的方式使得整体维修管理水平提高。
(4)完善急救设备维修制度。医院需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对相关急救设备进行检查,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保养,以减少维修成本。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救设备维修中各种问题的统计与分析,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能够使整体维修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确保医院急诊科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