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

2021-06-08 10:09张金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2期
关键词:脑血管检出率血管

张金明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中医蒙医医院,内蒙古 宁城)

0 引言

脑血管疾病主要指脑部血管发生的各种病变的一种疾病的统称,例如有脑出血、脑梗死、脑动脉瘤、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或者出血性意外,轻者导致患者脑组织受到损伤,神经功能出现障碍,重者导致患者发生瘫痪或者死亡[1]。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中枢神经症状,例如头痛头晕;还有智能或者意识方面的障碍,例如语言障碍(失语)、大小便失禁以及偏瘫等[2]。以上临床表现足以提醒人们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必须要及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规避偏瘫和死亡的风险。但建立科学有效方案的前提条件需要可靠的诊断依据,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诊断方式选择的重要性,只有正确的诊断方式才能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疾病检出率。为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的效果和价值,本文选取300例患者展开分组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300例经病理性检查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所有入选参与研究的患者皆符合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皆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症状或者意识方面的障碍。年龄 35~78 岁,平均(62.52±8.44)岁,男性 186例,女性114例。经检查,所有患者皆未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无精神疾病史,所有患者及家属皆知悉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

1.2 方法

首先,对患者实施螺旋CT检查,选择PHILIPS brilliance64排螺旋CT作为本次检查仪器,将其电压设置为120 kV,电流设置为260~320 mA,螺距为1.2 cm,扫描的层厚为3 mm,之后指导患者呈平卧位,对患者的颅脑部位进行平扫,在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增强扫描。在增强扫描之前,需在患者肘部位置进行碘海醇注射,然后将扫描的数据上传至工作站,对其扫描图像进行整理分析,至少需2名读片医师共同读片,在读片的过程若出现分歧需进一步检查,直至得出的诊断结果一致。

其次,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选择PHILIPS Achieva 1.5 T超导型MR扫描仪作为本次检查仪器,将扫描的序列设置为FISP3D,SE、TR 25 ms,TE 10 ms,FOV 180 mm,NEX 1次,层厚1.2 cm,之后指导患者呈平卧位,对患者的颅脑部位进行扫描,重点扫查颅顶和颈内动脉颅内段,在扫查完成后,将扫描的数据上传至工作站,对其扫描图像通过信号投影进行处理,使之形成三维血管图像,同样需至少2名读片医师共同读片,在读片的过程若出现分歧需进一步检查,直至得出的诊断结果一致。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2)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疾病检出率,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动脉瘤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3)观察对比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的满意度,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根据患者的问卷结果将满意度划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问卷总分100分,分值在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分值在70~89分表示基本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性对比

相较于螺旋CT检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性对比(n, %)

2.2 两种检查方式疾病检出率情况对比

相较于螺旋CT检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疾病检出率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疾病检出率情况对比[n(%)]

2.3 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的满意度情况对比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螺旋CT检查,患者对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结果的满意度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的满意度情况对比[n(%)]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大多集中在中老年群体[4]。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增高,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时代发展潮流,这样的婚育观加剧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也促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5]。如今,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有威胁性的疾病类型之一。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出血型和缺血型两种,根据以往的病史资料分析,相较于出血型,缺血型的脑血管疾病更为常见,但无论是哪种类型,都具备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特点[6]。要想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生命安全保障,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同的脑血管疾病类型需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7]。但治疗方案的确定需以准确的诊断结果依据,这就体现出了选择出正确的检查方式的重要性。

目前,脑血管疾病的检查方式主要为实验室检查、电生理检查、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以及头部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等。其中,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是临床运用较广泛的检查方式,这两种检查方式都具有无创性的优点,其安全性较高,容易获得患者较高的检查满意度[8]。以往,头部CT是检查脑血管的首选检查方式,可以快速鉴别出脑出血和缺血型脑血管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检查技术得到发展完善,对于早期脑血管病的敏感性较CT检查更高,对于颅后窝小脑和脑干的梗死灶更具诊断优越性,更能识别出亚急性脑出血,脑梗死的检查准确性更高。并且相较于CT检查,通过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得到的图像更为清晰,有助于发现细微病灶,提高诊断准确率和疾病的检出率。依据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螺旋CT检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和疾病检出率更高,且患者对诊断结果的满意度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运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能够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率和疾病检出率,诊断结果能够为后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血管检出率血管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血管里的河流
少糖多酸护血管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