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宁,王令
(辛集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辛集)
慢性荨麻疹属于医院皮肤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具体指的就是在多种因素下导致粘膜、皮肤及血管出现暂时性组织水肿与炎性充血,且病程不低于6周[1]。慢性荨麻疹相关临床症状较多,但通常可表现为皮疹、风团、斑块、皮肤发痒等症状,由于该疾病容易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较大不良影响,因此需尽早接受有效治疗[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5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25例对照组与25例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为35~59岁,平均(44.37±5.81)岁;治疗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为36~61岁,平均(45.49±6.17)岁。纳入标准:①经过相关检查后,可确诊为慢性荨麻疹;②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对相关治疗药物过敏;③精神异常或有精神疾病史。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西替利嗪治疗,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北京天衡药物研究院南阳天衡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60677)规格为5 mg/片,口服5 mg/次,1次/d。需连续治疗6周。
治疗组:本组患者氯雷他定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其中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与对照组用法用量相同;氯雷他定片(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74)规格为10 mg,口服10 mg/次,1次/d。需连续治疗6周。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①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皮疹基本消失,皮肤瘙痒基本消失,在停药2个月后仍为出现复发情况;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仍需要持续治疗;③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无缓解或有加重情况出现。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运用软件SPSS 23.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卡方和(%)来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以t和(±s)来检验及表示计量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性对比情况(n, %)
荨麻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根据其病程长度不同分为急性荨麻疹与慢性荨麻疹,其中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常见发病因素可包括:饮食因素、药物因素、感染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3]。目前医学界对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并且多数患者存在病情迁延不愈的情况,进而对其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目前临床上针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其中H1受体拮抗剂属于该疾病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药物类型。可根据对患者中枢镇静作用的强度,将H1受体拮抗剂分为第一代与第二代,其中第一代药物于体内分布广泛,且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以达到较强中枢镇静作用;而第二代药物则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其中枢镇静作用很弱。
氯雷他定就是属于第二代抗组织胺药,相较于第一代药物,其不会导致瞌睡作用,并且对外周神经H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4]。西替利嗪也是一种第二代抗组织胺药,该药物具有长效的选择性,对慢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氯雷他定与西替利嗪联合使用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对促进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研究可发现,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慢性荨麻疹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氯雷他定联合西替利嗪方法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具备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