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性研究

2021-06-08 10:09金泽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2期
关键词:阻塞性呼吸衰竭呼吸机

金泽华

(兴安盟人民医院,内蒙古 乌兰浩特)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较常见[1],具体特征有呼吸气流受限,还会伴有咳嗽、胸部乏闷以及呼吸困难等现象[2]。本次研究中随机抽选我院于2019~2020年于我院就诊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随机抽选我院于2019~2020年于我院就诊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5例)。①研究组:共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35~78岁,平均(55.8±6.4)岁;②参照组:共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 34~78岁,平均(55.7±6.2)岁,参照组与研究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参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解痉、祛痰以及吸氧等操作,对其予以抗感染药物治疗,给予补液以及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采取正压通气,控制呼吸频率到12~17次/min[3],吸气压力8 cmH2O,呼气压力4~8 cmH2O。在治疗时,适应呼吸机之后,提升吸气压力至12~20 cmH2O;控制吸氧浓度到30%~50%,保障患者血氧饱和度于>90%[4]。

1.3 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效果,具体见下表1。

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参照组的动脉血气指标的情况,记录分析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三个指标的数值治疗后的情况。

表1 疗效评价表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0.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参照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参照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研究组与参照组的动脉血气指标对比分析

① 治 疗 之 后,研 究 组 的 SPO2(94.2±1.5)%、PaO2(87.4±5.8)mmHg以及 PaCO2(35.8±2.4)mmHg;②参照组为(90.7±1.6)%、(79.5±5.7)mmHg、(40.2±2.8)mmHg;③对比后,研究组的SPO2、PaO2的更高,PaCO2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过调查显示,中老年群体是慢阻肺的高发群体[5],如果一旦治疗不够及时,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呼吸衰竭,甚至还有死亡的风险。目前有研究表明,在治疗时联合使用无创呼吸机,能够帮助患者降低死亡的风险[6],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作用[7]。其合并呼吸衰竭时,气道阻力会加大,吸氧的治疗效果会不好,通气效果不佳,严重还会对肺部通气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与有创呼吸机对比,无创呼吸机优势更加明显,而且还不会对进食造成影响[8],对比治疗更加具有价值。研究组显效14/25(56.00%)、有效10/25(40.00%)以及无效1/25(4.00%);参照组显效8/25(32.00%)、有效12/25(48.00%)以及无效5/25(20.00%);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24/25(96.00%)明显优于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20/25(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治疗之后,研究 组 的 SPO2(94.2±1.5)%、PaO2(87.4±5.8)mmHg以及 PaCO2(35.8±2.4)mmHg;②参照组为(90.7±1.6)%、(79.5±5.7)mmHg、(40.2±2.8)mmHg;③对比后,研究组的SPO2、PaO2的更高,PaCO2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阻塞性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