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东,田凤霞
(河北省滦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滦州)
胃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其他肿瘤一样,胃癌的发生发展受细胞内DNA的控制。全自动DNA图像分析可以监测细胞内DNA含量的变化,发现癌变细胞,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和肿瘤患者预后的观察[1-2]。应用全自动DNA图像分析测定胃黏膜组织细胞的相关报道国内少见[3-4]。为了探讨其在胃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作用,本文对内镜下活检胃黏膜组织进行了全自动DNA图像分析分析,并分析了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018年1 月至2019年6月在滦县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的162例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52例,年龄39~83岁,平均60.5岁。经病理诊断确诊的浅表性胃炎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疣状胃炎18例、胃癌69例。在69例胃癌中,高分化17例,中低分化5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4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22例。
1.2.1 病理标本的采集
由本院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采用进口Olympusv70胃镜,受检者左侧卧位,胃镜下观察并用活检钳钳取病变部位5~10块。然后1%福尔马林液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步骤后,镜下观察其病理结果。所有标本均由2名以上高年资病理医师依据WHO诊断标准确定诊断。
1.2.2 全自动DNA图像分析分析
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医师在胃镜直视下手持特制细胞刷,用刷头中央较长的刷丝刷取病变部位黏膜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5圈,取出细胞刷,拔下刷头,浸泡在样本收集管中,送DNA试验室制片,用Feulgen染色。采用加拿大BC肿瘤研究所提供的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AICM)对染色片中的每一个细胞核进行扫描分析,根据每个细胞核的123个核特征参数值,自动进行分类和计数,自动打印DNA倍体分析直方图和细胞点阵图。
以测定细胞核IOD来判断DNA含量。以DNA指数(DNA index)来表示DNA的含量。DNA指数=被测细胞DNA IOD值/正常细胞(G0/G1)DNA IOD平均值DNA定量细胞学常用C(content)作为单位来衡量DNA含量。(1)正常2倍体(DNA定量为2C)细胞为主,未见异倍体细胞及异倍体细胞峰。(2)当4C细胞数大于被测细胞总数的5%,但未见异倍体细胞,诊断为增生。(1)和(2)诊断为阴性。(3)出现3个或3个以上>5C的细胞或出现异倍体细胞峰,诊断为阳性。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7例浅表性胃炎粘膜中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的阳性率为16.22%,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粘膜中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的阳性率为23.68%,18例疣状胃炎粘膜中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的阳性率为22.22%,69例胃癌粘膜中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的阳性率为95.65%。胃癌中全自动DNA图像分析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的阳性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见表1。
表1 全自动DNA图像分析比较(n, %)
在17例高分化的胃癌组织中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的阳性率为64.71%,在52例中低分化的胃癌组织中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的阳性率为96.15%,全自动DNA图像分析在中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的胃癌组织的阳性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在47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的阳性率为97.87%,在2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的阳性率为63.64%,兰丁细胞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的阳性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淋巴结转移与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的关系(n, %)
人类正常体细胞具有较恒定的DNA二倍体含量(除肝脏、心肌、男性生殖细胞外),当人体细胞发生癌变时,其细胞核内的DNA结构和含量都会发生异常变化,DNA含量增多,DNA倍体状况发生改变[5-6],出现DNA倍体异常细胞。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如果DNA含量发生微小的异常变化,就有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特别是肿瘤细胞DNA非整倍体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标志之一,测量和分析细胞DNA含量与倍体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许多研究证实,DNA倍体变化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本中心从2009年起应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全自动DNA图像分析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作为胃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本研究表明全自动DNA图像分析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阳性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全自动DNA图像分析分析,具有客观性强、准确度高、敏感性强的特点。因此可以将全自动DNA图像分析诊断方法作为一种常规的临床检测方法,采用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结合病理活检方法来诊断胃癌[7-8]。
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DNA含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学者研究发现,异倍体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二倍体胃癌,且在异倍体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个数较多,转移的距离亦较远。我们分析了全自动DNA图像分析在69例胃癌患者中高分化及中低分化者的阳性率,结果高分化者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的阳性率低于中低分化者的阳性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该结果提示全自动DNA图像分析阳性的肿瘤可能具有较低的分化程度。因此DNA含量测定有助于认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细全自动DNA图像分析在胃癌的诊断提供新的临床资料床资料,并证实全自动DNA图像分析分析对于胃部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同时也为病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