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居杰
(玉林市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广西 玉林)
绒毛染色体分析技术是近30年来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的一项产前诊断技术,主要用于孕早期胎儿染色体分析和流产原因分析,是有效降低和杜绝先天出生缺陷患儿的有力手段[1]。早期流产的主要病因是染色体异常,相关研究表明55.4%的流产病因是染色体异常[2]。随着超声技术的提高,孕早期的产前筛查准确率越来越高。据国内郭莉等[3]报道胎儿超声异常行绒毛染色体产前诊断的异常率可达41.8%。染色体数目异常是最常见的绒毛染色体畸变类型。染色体数目异常通常会导致胚胎早期流产,这是因为染色体数目异常的胚胎,遗传缺陷大,遗传物质不平衡,致死性高[4]。本研究通过分析132例孕早期胚胎停育和153例产前诊断绒毛染色体的数目异常情况,了解两组样本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分布,为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选取因孕早期胚胎停育到我院就诊且要求手术清宫妇女132例,孕周6~13周;选取在我院就诊因孕早期超声筛查异常要求产前诊断的妇女153例,孕周11~14周。
胚胎停育组在清宫手术中无菌采集标本,置于50 mL无菌离心管并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保存,及时送至实验室镜下挑取绒毛组织;产前诊断组在超声定位下经腹部穿刺无菌抽取绒毛组织,置于15 mL无菌离心管并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保存,及时送检。
1.3.1 绒毛细胞培养
①将绒毛组织取出并置于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对标本进行冲洗2~3次;②在解剖显微镜下选取优质绒毛组织置于另一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手术刀片将绒毛组织切成糊状;③加入1 mL 0.25%胰酶并移至15 mL无菌离心管中,同时加入3滴阿米卡星抗生素,混匀后置37℃水浴箱10 min;④加入2 mL培养基终止消化,1000 r/min离心2 min后弃上清液;⑤加入培养基5 mL,接种于培养瓶中,放入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 d;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贴壁情况,观察到细胞克隆后进行换液,继续培养;⑦每天观察,当观察到大量圆形细胞时可收获;⑧如形态不理想则选择传代培养后适时收获。
1.3.2 细胞收获和染色体制备
①在培养瓶中注入20 ng/mL秋水仙素3滴混匀,放入37 ℃培养箱中培养3 h后收获,将培养瓶内的上清液弃之,加入胰蛋白酶消化5 min,加入培养液终止消化;②1500 r/min离心10 min后弃上清液,加入6 mL的0.075 mol/L KCl低渗6 min,再加入1 ml的甲醇:冰乙酸(3:1)固定液预固定5 min,离心弃上清液,再固定2次,再离心弃上清液;③用固定液将沉淀细胞制成细胞悬液,用洁净湿玻片滴片,放入75 ℃烤箱中烤片3 h,常规G显带。
1.3.3 核型分析
每例标本至少计数20个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
统计两组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染色体分布,分析孕早期胚胎停育和产前诊断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情况。
正常61例(46.2%),异常71例(53.8%)。在71例染色体异常样本中70例(98.6%)为数目异常,几乎涉及所有染色体,主要有X单体14例(20.0%)、16-三体8例(11.4%),见表1。
表1 70例孕早期流产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情况(n, %)
正常 87例(56.9%),异常 66例(43.1%)。在 66例染色体异常样本中59例(89.4%)为数目异常,7例(10.6%)为结构异常,59例数目异常样本中主要有21-三体23例(39.0%)、18-三体 14例(23.7%)、13-三体 11例(18.6%),X单体9例(15.3%),见表2。
表2 59例孕早期产前诊断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情况(n, %)
本研究提示,在早期胚胎停育及早期产前诊断中,绒毛染色体异常均较为常见,其中流产胚胎异常率53.8%,与王珺等[5]报道的53.2%相近;产前诊断异常率43.1%,明显高于凌颖聪等[6]报道的10%,可能与本组数据产前诊断指征均为B超异常有关。由此可见,胚胎停育绒毛染色体异常率高于产前诊断绒毛染色体异常率,可能是由于两组病例的临床指征本身差异较大。
在本研究中,流产胚胎及产前诊断绒毛均以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流产胚胎数目异常占异常病例数98.6%,稍高于曾秋伊等[7]报道的96.5%。产前诊断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占异常病例数89.4%。可见染色体数目异常在绒毛染色体检查中是最主要的畸变类型。染色体数目异常会导致胚胎在孕早期发生停育,由于额外增加或缺失的一条染色体严重破坏了胚胎正常的发育过程而导致流产[8]。因此,通过早期绒毛染色体数目的检测,可以为胚胎停育患者尽早找到病因,降低病因查找的成本,并提供更科学的遗传咨询;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阻碍了胚胎的正常发育,大多数遭遇自然淘汰而流产,然而少数染色体异常患儿可以足月分娩,且常常表现出智力障碍等缺陷[9],孕早期绒毛染色体产前诊断技术能更早地检测出这些先天缺陷的胎儿,让临床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发现流产胚胎和产前诊断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所涉及的染色体范围有所差异,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涉及几乎所有染色体,主要有X单体(20.0%)、16-三体(11.4%);产前诊断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则主要有21-三体(39.0%)、18-三 体(23.7%)、13-三 体(18.6%),X 单 体(15.3%)。因此,笔者认为流产绒毛和产前诊断绒毛可以采取不同的检测策略,由于流产绒毛的数目异常涉及几乎所有的染色体,所以并不适合选择快速的分子检测方法;而产前诊断绒毛的数目异常主要涉及三大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因此可以选择快速产前检测加上常规染色体检查,缩短诊断周期。实际检查中应综合各技术的优缺点,必要时多种技术结合检测,以提高检测成功率与异常核型检出率[10]。
综上所述,绒毛染色体检查在孕早期胚胎停育及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染色体数目异常是最常见的病因。虽然绒毛的培养难度大、周期长,但随着临床取材质量的提高及实验室的不断探索和优化培养技术,胚胎停育采集的绒毛和产前诊断采集的绒毛培养成功率都在不断提高。因此,绒毛染色体检查在孕早期胚胎停育及产前诊断中的优势仍无法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