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1-06-07 07:39王建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突发疫情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各种问题矛盾集中爆发、关注点聚焦社会热点和学习生活网络依赖性增强等新特点,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容不接地气,教育针对性不足;理论研究不足,应对疫情仓促上阵;队伍建设不力,人才培育不全面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人而建的应对策略,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活力、魅力和实力。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危机

[作者简介]王建(1980-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开放大学,助理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3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在线学习与高职教育文化同构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0572)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7-0104-0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可能会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或者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特点是突然出现、传播速度极快、对生命健康危害较大、社会恐慌、事态严重。疫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容易造成社会恐慌,引发的后果极具破坏性。在疫情发生后,长期的线上教学不仅对高职院校“德才并修”的人才培养目标造成了新挑战,还对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技能、轻思政”认识带来了思索。疫情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行为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学校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沉着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疫情防控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人而建”。

一、突发疫情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

疫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带来较大影响。疫情发生后,每一位学生均无法置身事外,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学模式采用線上授课,教师学生只能网上相见。长期“全职网民”式的学习生活方式,可导致学生的各种矛盾、困难、问题集中爆发,学生关注点会发生变化,对网络的依赖程度空前增强。

1.各种问题矛盾集中爆发。重大疫情下,高职院校的学生问题和矛盾会集中爆发。疫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抗疫初期,在各种真假难辨信息的冲击下,学生容易产生恐慌、紧张、焦虑、埋怨、胆怯、抑郁等消极情绪。抗疫中后期,学生长时间宅在家或者宿舍,只能参加网络学习,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学习方式枯燥,生活作息容易混乱,思想问题逐渐显现,有的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此外受疫情冲击,很多小微企业濒临倒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总之,学生的各种矛盾问题都会在疫情期间集中爆发显现。

2.关注点聚焦社会热点。抗击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学生关注点都集中在社会热点和焦点上。学生时刻关注疫情的最新动态,同时也集中关注疫情期间网上教学、网上购物、网上医疗、毕业就业等与自身学习生活等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3.学习生活网络依赖性增强。抗击疫情期间,网络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与外界接触的唯一途径,学生几乎成为全职网民,其学习、娱乐、信息获取、沟通交流都全部依靠网络进行。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变量,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契机。高职院校学生多为文化基础较弱的学生,纪律较为松懈,作风比较拖拉,理性意识不够、信息鉴别能力差、网络言行约束能力弱。疫情致使网络几乎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全部,网络依赖性急剧上升,他们在网上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出现厌烦、急躁情绪,会通过网络发表看法、宣泄情绪和压力。

二、疫情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根据近几年麦克思报告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岗位素养的评价,高职院校在职业精神的培育上逐渐呈现出功利化倾向,表现在侧重职业技能培育而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传统上重技能、轻理论的学习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防疫抗疫中弱化的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不接地气,教育针对性不足。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较少。疫情发生后,开展针对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明显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缺少与防疫抗疫相关的应急知识和个人防控技能等应急教育。教育者有意识、有规划、有针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不够,对相关教育内容与素材发掘和利用不充分。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也会组织一些应急演练,但是大多流于形式,当真正遇到问题,难以发挥积极作用。致使一旦出现突发疫情,或者在抗击疫情中出现一些新问题,学校往往趋于被动、疲于应付,事件得不到较好地解决。

2.理论研究不足,应对疫情仓促上阵。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突发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理论研究不足,应对机制不够完善。疫情发生前,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预警机制;疫情出现后,缺乏科学的应对措施;在疫情结束后,缺乏总结研究机制。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临时组建了应急指挥小组,但是小组成员临时拼凑,对疫情的处理不熟悉、不科学、不专业,当疫情发生后,指挥小组难以及时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只注重强调规定和要求,对学生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较少,没有制定疫情防控的预案,也没有开展应对疫情的“实战”演练。

3.队伍建设不力,人才培育不全面。当前,国内几乎没有一所高职院校专门建立一支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人员,通常把精力主要用在自身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认为突发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是偶然的,不具有普遍性,研究的价值有限,对防疫抗疫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投入时间和精力很少,研究明显不足。二是高职院校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大多为跨专业就业,其学历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不大,而且大多是应届毕业生,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很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三是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没有转变传统观念,认为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该是学校后勤、保卫部门的工作职责,在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上缺乏长远的规划,没有系统地进行专业队伍的建设。

三、抗疫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

在突发疫情冲击下,学生思想稳定对校园安全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特别是心理状态和行为更容易受到疫情影响,导致学生偏离正确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的重要指示和决策部署,及时落实国家最新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摆正位置,将重大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任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疫情不同阶段“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人而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成为防疫、抗疫精神的宣传者、精准防控疫情的指导者、网络思政的引领者,让思想政治教育有亲和力、有活力、有魅力和有实力。

1.因事而化,让思想政治教育有“亲和力”。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鲜明特征是突发性、危害性、急迫性和复杂性。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高职院校要从防疫抗疫的“事”入手,从学生思想和心理需求的“化”着眼。一是加强学生公共卫生应急科普知识宣传。疫情发生后,学生急切需要卫生防疫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教育者应及时向学生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积极倡导科学防疫,避免恐慌和盲目防疫。二是加强政府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宣传。强化宣传力度,豐富宣传手段,畅通师生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占领宣传主阵地,利用学校“两微一端”及时将国家政策、权威信息和通知要求传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关注网上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各类问题的苗头并予以解决,杜绝谣言传播。三是强化人文关怀。教育者应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及时关注贫困学生、生病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学习和生活,在解决他们实际困难中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2.因时而进,让教育内容和形式“有活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贴时代发展,因时而进。教育形式和内容应紧贴疫情的特点,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与疫情相关的基础性应急知识的教育与实践。让学生充分了解疫情的特点,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加强防疫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在教育的组织形式上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可采用知识竞赛、讨论交流、游戏等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交流思想、宣泄压力等,这也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掌握学生思想状态的平台,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另外,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应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其熟悉并掌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技能。二是为学生接种思想“疫苗”,加强网络“云思政”。疫情期间,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全国防疫大环境,采用多种渠道、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学校可在充分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前建设好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多方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确保在关键时刻能拿得出、用得上、效果好。可以开设“云端思政”占据主阵地,主动发声,通过“云党课”“云班会”“云服务”“云志愿”“云招聘”等网络“云端思政”的形式,为学生在思想上注射“疫苗”,帮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误导,杜绝不良思潮的侵蚀和渗透。三是心理防疫是关键。教育者对学生应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其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教育者应及时分享科学正确的防控知识和信息,及时指导学生通过正确渠道获取信息,加强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和疫情期间的心理免疫力。积极利用疫情期间丰富的网络心理培训资源,不断提升心理援助能力,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引导。

3.因势而新,让理论研究“有魅力”。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研究疫情防控下的新问题、新变化,及时做到“因势而新”,对积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预测与防范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重点研究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把公共卫生事件出现的特点和规律研究透彻,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素质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素质很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者的素质高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水平和处置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三是重视总结提升。在处理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不能放松,要重视后期整顿阶段,在巩固好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已发生突发事件的总结,经验教训值得学习、研究和创新,这对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十分重要,在总结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一些新问题,有助于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4.因人而建,让教育队伍“有实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高职院校很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人的实力抓好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由于疫情防控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较大差异,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也必须与时俱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是辅导员,辅导员队伍能力素质的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把好入口关。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为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奠定良好的根基。二是强化技能的培训。注重加强教育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可以对其进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以使他们具备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三加强兼职队伍建设。高职院校不能仅仅依靠本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还可以积极调动校内外各方力量去共同参与,联合卫生防疫部门、医院、社区等,引入社会力量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可以适时与校外人员开展各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能交流,邀请其来校为学生进行培训,不断扩充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姜长云,姜惠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检视[J].管理世界,2020(8):8-18+31+19.

[2]王莉娟.疫情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向度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5):144.

[3]刘晓,陆宇正.从分歧到共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职业教育在线学习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9):27.

[4]殷琦.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8): 189.

[5]周石其,曾素芬.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应对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9(4):9.

[6]梁瑞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研究[D/OL].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8[2020-12-15].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90

1&filename=1019026902.nh&v=0%25mmd2FjT9Q1wSMw5uCNw

j1%25mmd2B1DupxhathJZ9fd86gHDoWkfQ%25mmd2BxVfwUkUXmMqvKYOyvBad.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