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高校会计学教材的编写理念与建议

2021-06-07 07:39张悦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会计学教材编写面临着新的标准和更高要求,应强化业财融合、管理会计、非结构化会计监督方面的内容,凸显经济后果理念、道德教育理念、政治协调理念和数字思维理念,以教材章节思政化、会计问题场景化、拓展阅读延伸化、科研和实务融合化、教材形式立体化、结合专家经验加以优化来践行和革新会计学教材编写。

[关键词]数字经济;会计学教材;人才培养;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张悦(1985-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河南  郑州  451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345混合金课模式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SJGLX451)和2019年度河南工程学院校级教研教改项目“VUCA时代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Y2019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得到了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9GGJS238)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7-0090-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快速发展期,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的准确把握,是对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部署。会计工作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会计是资源配置的镜子、宏观经济运行的指针、产权制度的践行者、经济学的运作助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数据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会计主体变得模糊、审计对象变得复杂,对会计人才培养、会计学科发展以及会计学教材的编写出版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一、现实研判:数字经济时代对会计学教材的新要求

随着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的互联网运营的深度发展,会计工作日益复杂化,对会计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前应用型高校使用的会计学教材,部分知识点内容逐渐陈旧,已经滞后于实践发展。

(一)会计工作重心转移要求强化业财融合和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由原来的账务核算职能逐渐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型。对此,课题组开展了一项“‘大智移物云区背景下会计职业的发展趋势”的社会调查。该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形式,共获得318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的对象是财政系统、税务系统、审计系统等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高校从事会计教学和会计工作的人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会计学教材中的会计理论和知识体系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实务工作的发展需求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背景来革新会计学教材迫在眉睫。第一,75.79%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的云化、数字化和在线化平台每天都会产生海量数据信息,如何让形式多样的海量数据信息发挥价值仅靠会计核算职能已无法实现,对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等业务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因此会计学教材应强化对数据信息的运用、分析等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第二,77.04%的被调查者认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更加注重成本管控以更好地做出预测和决策。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遭受了一定冲击导致经济低迷,大大突显出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这对会计学教材增加成本管控、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要求。第三,71.38%的被调查者认为,以往的会计核算范围和时点缺乏及时性,不能满足企业事前决策的需要。企业经营业务日益多样化加大了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需求,对业财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会计深入业务甚至走在业务的前面,因此会计学教材应淡化事后核算决策的内容、强化业财融合和事前决策的内容。第四,71.07%的被调查者认为,财务软件的普及和应用取代了会计人员大量基础性的工作,会计人员从单一且反复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应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如何做好预测、决策和企业管理,因此会计学教材应淡化会计核算内容、强化管理会计的内容。

(二)会计监督职能转变要求增加非结构化会计监督方面的内容

数字经济时代的深刻变革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化思维逐步融入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调查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时代会计的监督职能应体现在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建立起有效的防范机制,增强会计人员的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借助大数据技术拓宽监督的参与范围、深化监督的参与程度,增加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范围,增加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判断和使用,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预测能力。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会计信息结构复杂化,非结构化数据增加,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与监督,应从核算职能向数据分析和加工职能转变、从结构化监督向非结构化监督转变。因此应重点培养会计人员对数据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和加工能力。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监督主要在于监督和判断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而数字化平台形成的客观数据信息使得传统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会计监督的重点转向了对非结構化数据的使用、分析和判断,例如如何辨识舞弊现象的形成、如何控制业务活动的不必要支出、如何规范内部控制流程等方面。而目前的会计学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和实现非结构化会计监督的需要,教材的改革和编写应向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转变,增加事后编报向实时报告转变的内容,增加会计信息事前和事中监督的内容,培养学生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预防和事中管控的思维转型。

二、革新理念:数字经济时代会计学教材的编写理念

当前,数字化消费、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交互、数字化协同成为时代发展的关键词。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革新会计学教材的编写理念并付诸实践是一道现实而又紧迫的难题。

(一)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目前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已开始启动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高水平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具体来看,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政治方向正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内容科学准确。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教材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体系完备,反映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规律及学科专业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三是特色鲜明突出。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成果,及时融入相关学科领域科研最新发展,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方式多样,富有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及创新潜能,重点瞄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人才培养需求。

(二)凸显会计学的思维理念

会计学具有技术性和应用性,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以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为抓手,更注重培养学生有关会计思想、会计做人、会计做事及会计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法治意識、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的卓越财经人才。因此,会计学教材编写应凸显经济后果理念、道德教育理念、政治协调理念、数字思维理念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后果理念。树立经济后果理念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及其经济背景、经济后果,深刻理解会计学的经济属性和管理功能。会计学教材面向的对象是涉世未深的学生,教材的载体是经济法人的企业,因此会计教材的内容应凸显具有经济后果理念和警戒教育的会计理论及方法。教材中应凸显难点、疑点、后果,注重知识点的梳理与整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求知欲望和思考习惯。

二是道德教育理念。通过在教材内容中呈现会计的道德内容、道德风险点及其控制,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做人、做事信念、提高育人水平。将知识、技术、技巧的内容重心转变为原理、思维、联系的内容重心,重视和强调解惑、动态、质疑以及德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材中融入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等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材内容,也增强了教材内容的趣味性。

三是政治协调理念。将教材内容与会计改革、国家大政方针结合,帮助学生从国家宏观政治高度认识会计在服务国家建设发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唯物辩证法及历史唯物论贯穿会计学教材中,深入挖掘章节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四是数字思维理念。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获取和应用数字信息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会计工作流程为驱动,在“教中学,学中做”,体现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型特色,从而推进教材编写理念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由“知识输入型”向“能力输出型”转变,不断完善“三全育人”格局。

三、实践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会计学教材的编写建议

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高等教育第5级分为5A1、5A2、5B三种类型,分别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5A2型即应用型本科培养,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要助力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必须对传统会计教材编写模式进行变革,探索大数据、数字化技术、思政元素与会计教材编写内容的融合。

(一)重点任务

为适应数字经济社会发展,会计学教材编写除了要体现新会计准则、具有操作性和涵盖职业技能考试知识点之外,还必须在教材内容、教材形式和资料呈现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

在教材内容方面,一是结合会计研究热点问题,更新补充教学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将会计理论、学术发展前沿和中国经济社会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二是在教材内容中设置大量现实案例和讨论素材,增加案例讲解与讨论比例,将会计问题具体化和场景化,专业理论与思政元素进一步融合、扩充教学内容。三是教材要按照“理论够用、注重实用、结合考证、讲练结合”的原则编写,逻辑体系合理科学,搭建的学科知识结构与技能训练对接市场需求,实践层面的内容能反映会计智能化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在教材形式方面,打造立体化新形态教材。结合会计数据、会计信息、会计核算与会计工作日益云端化、共享化、智能化和管理化这一发展背景,教材编写体现新业务、新操作、新法规,案例、例题、表格、实训等要尽量反映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事项和岗位的新需求。以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形式出版课程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引进“互联网+”技术,完善每个章节的二维码内容,包括术语释疑、短视频、动态图、延伸阅读等;进一步更新学习指导书内容,出版会计学教材及配套学习指导书和电子教材光盘,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

在资料呈现方面,反映和满足应用型高校会计教学的实际需求。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及教学课件、视频串讲、准则实时更新、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料配套齐全,以便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一是根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资料,包括章节介绍、学习大纲、预备知识、参考资料、习题作业、案例分析等。二是形成案例库和案例集、习题库和习题集,同时形成以课程思政为特色的授课计划和教案。三是围绕每个章节开发视频和课件,开发专题性的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通过二维码或增值服务码将纸质教材、在线课程网站和教学资源库等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创新教材形态。

(二)具体实施方案

一是教材章节思政化。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强化和深化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以课程思政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指引,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贯穿于教材内容编写中,达到润物无声、同频共振的立德树人效果。以财务会计學教材为例,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对章节标题重新命名,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人生框架、货币资金与人生追求、存货收发与诚信做人、金融资产与金钱崇拜、长期股权投资与人生定位、固定资产与生命价值、无形资产与品德价值、流动负债与知恩图报、非流动负债与人生决策、所有者权益与唯物辩证法等。

二是会计问题场景化。为实现学生能力提升的目标,收集整理符合企业实际、社会前沿与实务动态的案例,将深奥的会计问题具体化和场景化,引导学生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问题。场景化的案例分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识别问题和深入思考,并辅之以习题讨论和拓展阅读,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及素养、问题分析与解决等能力培养。在教材中将案例放在理论知识之后,每个章节穿插二维码、课后练习与测试、案例分析、质疑与讨论等学习资料,构建和形成每个章节的案例及其分析要点。

三是拓展阅读延伸化。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心设置拓展阅读与教材内容无缝衔接,在教材每章节的案例分析和课后习题之外,将经济社会中发生的宏观大事、名人轶事、会计先贤、历史故事等作为拓展阅读融入教材,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诚信观念等。从拓展阅读材料中凝练出若干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政觉悟,推进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拓展阅读材料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可以是网址链接或者二维码,学生用手机扫码后可以获取到文字内容或者动画视频,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拓展阅读的可视化。

四是科研和实务融合化。教师将平时关注的国内外前沿话题以及自身的科研成果融入教材编写,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深入企业调研,结合当前企业的现实工作,在教材中增加和完善实务内容,培养学生会计工作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工作的潜能和素养。教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流配置和基础工具,结合学术前沿和实务发展推进和打造教材内容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虽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取代大量基础性的会计工作,但诸如战略地图、预算管理、职业判断、职业敏感、职业道德等在数字经济时代是会计职业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素养,因此将科研和实务动态前沿融入教材内容编写是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和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是教材形式立体化。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调整更新知识点内容,使用术语释疑、小视频、动态图等方法形成二维码融入教材的每个章节,充分利用多媒体声、色、图、动画、制图表等功能,编写立体化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重要的知识点以及易混淆、易出错的理论点录制成微课,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节的动手实践录制成微课或动画,仿真模拟呈现实训操作过程,形成若干二维码嵌入每个章节,扫码后即可进入微课学习,使学生对较枯燥晦涩的知识点有更为直观和清晰的理解,对会计理论及方法实践有更真实客观的认识,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

六是结合专家经验加以优化。初步形成教材草稿,聘请知名学者、企业专家进行指导,结合实务难题和社会环境变化更新补充和完善教材知识点、章节测试题,或者以文字释疑的形式更新补充到教材里面。可以聘请实务专家以开展讲座、开设直播的方式对最新实务问题进行讲解,线上线下有效结合,请专家参与课程改革,加大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力度,助力培养具有思考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风险研判能力、预测和决策能力、职业道德能力和持续创造价值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栾甫贵.论会计学的学科性质[J].会计研究,2019(3):18-24.

[2]栾甫贵.会计教育内涵的拓展——基于人生教育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7(12):87-92+97.

[3]崔发周.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基本特征与改革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18):97-103.

[4]曾琼芳.关于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1):106-107.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