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发展性评价时机的选择

2021-06-07 15:55陈洁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小学科学探究

陈洁

摘 要:在科学课堂中,评价贯穿于学前、学中、学后阶段,教师要把握好每个时机,对学生做出发展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小学科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056-002

在科学课堂学习中,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学前、学中和学后三个阶段,而科学学习主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这种学习方式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和得出结论。“学前阶段”是整个探究学习开展之前的时段。“学中阶段”是从提出问题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学后阶段”则是数据处理、得出结论。这每个阶段都蕴藏着大量评价的时机,教师应意识到,科学教学不是紧盯着教知识,而应以学生得到发展为初衷,这样才会大有评价发挥的空间。

一、在学习前开展评价

每个学生都带着前概念进入科学课堂学习。一张调查问卷,一个能吸引并集中学生话题的情境,一个能引起思考的问题,将学生的初始想法、已有的图示展现出来,更可能由此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冲突,进而引起深度思维,这就是学前评价。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教育的起点应归结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也就是应该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而探究应该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时机。

先来看一个案例,《食物的消化》一课,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环节。最开始,我是这样处理的,直接播放一段带配乐显示消化器官的视频。视频中的画外音:“食物经过的人体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教师讲述:“现在大家知道了食物经过的器官,,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科学探究应从学生已有认识开始,一个好的探究活动来源于学生的认知冲突,但是这样的导入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另外,这个环节没有开展学前评价,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时机。显然,这样的课堂设计没有开展课前评价活动,只是用一个视频导入,简单地讲述了几句枯燥的知识点,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后来,我将这节课的做了改进。先开展了一个学前小调查,给每组发放了一张食物经过的消化器官拼图,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拼装。一段时间后,组织学生围绕“你是怎么拼图的?为什么这样拼?说说原因”的话题,面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所画和所想。在拼图过程中,很多学生把消化器官位置颠倒了,在交流时,这些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看到老师出示正确的顺序时,他们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消化器官图式不再稳固,认知产生了冲突,从而进入到寻求新图式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以一种“我要学”的姿态,开始主动探究。看上去费了时间的学前评价,其实是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充分的准备。

因此,学前评价应引起老师们的关注,只有触动学生内驱力的评价,才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利用好学前评价这个外因,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内外因同时起作用,后续的探究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二、在學习过程中开展评价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正常人拥有九种相对独立、程度不同的智力,要实现多元智能理论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以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学中阶段”可以从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可以从学习质量的三个维度,即学习参与度、学习效度和思维向度来选择评价时机。

先来看一个案例,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摩擦力》一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授课内容。教研组的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向学生直接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一些学生见到老师给他们准备了测力计,就开始利用测力计来测量拉力的大小。可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怎么测量,有少数学生能想到,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一个木块,使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对物体拉力的大小,它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此时,教师提示实验的规范操作。然后,整节课的重点就放在研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上。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直接呈现了实验所需的材料,使学生直接就能想到怎么用,也让学生失去了多样的、个性化的设计机会,进而也就没有了设计过程的讨论、对比、取舍等评价活动,使“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可以不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运用身边易得的简单材料。遵循这样的原则,我们又对“摩擦力”的上述环节进行了改进。

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环节时,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分组进行实验设计,且没有直接为他们提供测力计。学生在讨论后想到了许多实验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总结起来有三种。方法一: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光滑的桌面和粗糙的毛巾表面拉动木块,如果在光滑的桌面拉动感觉轻松,说明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反之亦然。方法二:用相同的力分别在光滑的桌面和粗糙的毛巾表面推动木块,如果木块在光滑的桌面运动的距离远,说明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反之亦然。方法三,使用测力计,比较在光滑桌面和粗糙毛巾表面的拉力,如果在光滑桌面拉力小,则说明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反之亦然。

教师组织学生评价这几种实验方法哪个更好,为什么好,标准是什么,是好玩,还是能清晰、精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通过这样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引导学生体会到测力计在研究摩擦力实验中挥发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醒没有想到用测力计的小组,在使用本组所提的实验方法后,也可以利用测力计再实验一次,比较两种实验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评价哪种实验方法好、好在哪里。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了,感受才是最真的,评价才是最翔实和最有说服力的,学生才会真有收获。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的比较,我们能看出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随时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开展评价活动,调整自己的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

三、在学习过程结束前开展评价

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不同的阶段,教师和学生运用评价来确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不同进展。在学生经历了学前和学中阶段,进入学习尾声时,不是所有学生的学习进程都一样。

当探究学习进入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阶段,也就是学后阶段时,也应该开展发展性的评价。学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提高都将依托评价进入新的阶段,达到新的水平。

在教学《简单电路》一课时,我在学生实验结束前抓住评价时机,先不做下结论的评价,而是在教师一步步的追问,学生尝试解释、体验的过程中进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满足电流在用电器、电源、开关中形成回路。学生在反复的操作中已基本都能点亮小灯泡,这时有一组怎么也不能成功。我仔细看了一下他们的操作,就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时我先不说破,让他们在投影仪下操作,其他同学观察他们哪里出错,这时一个细心的同学大叫:“老师,他的手碰到了导线中的铜芯。”我追问:“为什么手碰到铜芯,小灯泡就不会亮了呢?”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原来,人也是导体,当手碰到铜芯时,电流有一部分会经过人体,最后的电流不足以使小灯泡亮起来而导致实验失败。接着我再追问:“当你的手碰到铜芯时,有什么感觉?”“手上有点发烫的感觉。”这时引出安全用电的知识就顺理成章了。“你的手发烫,说明有电流通过,干电池的电流比较小,所以我们会有发烫的感觉,试想一下,如果你碰到了家用电220V的电压会怎么样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会着火”“会触电”。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对电路的组成和安全用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这里,我适时评价,事半功倍。

又如在最初教学三年级的《水》一课时,在认识了水无色、无味之后,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组观察水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可以用这些材料来玩水,边玩边思考,继续发现水的更多特点。叫停后,学生口头汇报:“水可以变成各种形状”“装水的容器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接着教师总结:“水没有一定的形状。”这是我的日常教学,自我反思后,觉得自己忽略了学后阶段的评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表达交流。之后,我对这一环节进行了改进。在学生汇报阶段,我在讲台上准备了一套玩水的材料,学生如果需要,可以边说边演示。此时,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继续发现问题,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师生共同归纳出“水是無形的”这一结论。这次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学生专注展示、交流的条件,并借机会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与交流,重视了学后阶段的发展性评价工作。

所以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把握好学前、学中、学后每个阶段所蕴含的发展性评价的时机,它已经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学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发展性评价小学科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运用“发展性评价”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足球选项课采用发展性评价实验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发展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