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态建构:走向研学课程的“诗和远方”

2021-06-07 04:54黄朝侠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构

黄朝侠

摘 要:针对目前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碎片化、肤浅化两大问题,本文提出了研学课程的T态建构策略。从学生的学习原点出發,资源支持,横向关联,任务驱动,纵向深入,在纵横互馈中实现学生的T态成长,实现课程的本真价值。

关键词:T态; 建构; 研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028-002

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热闹的背后,我们也发现当前研学旅行实施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碎片化,“游”与“学”分离,活动随意,缺乏顶层架构;二是肤浅化,活动停留于表面,走马观花,学生自主性缺失。

针对这两大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提出研学课程T态建构策略,通过课程活动资源的横向组合关联(记作“—”)与研学任务的纵向推进(记作“︱”)相复合(记作“T”),搭建纵横交织的课程织梭,促进课程实践深度与综合广度建构的有机统一(如下图)。

一、原点生发,T态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在T态模型中,我们可以把纵横相交的点称为学习的原点。研学课程开应发以学生的生活、兴趣、发展为原点,在经历、体验中建立儿童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自然联系,达成儿童的自我认识、自我建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价值目标。我们立足于学校所处的黎里古镇资源,从学生的学习原点出发,开发项目化、主体化系列研学课程。

1.基于学生兴趣,生成研学主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学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兴趣不仅是研学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也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保证。黎里古镇特色美食众多,黎里辣脚远近闻名,御赐美食油墩历史悠久,此外还有套餐、海棠糕、绿豆糕、老虎都等等。我们开发设计了《美食之旅》研学课程,在制作、品尝家乡美食的同时,了解黎里的悠久历史文化,在体验各类非遗手作中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

2.基于生活问题,明确研学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对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孩子们的各种心理问题集中爆发,理想信念价值观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挖掘古镇红色景点资源,赋予其新时代教育意义,设计了“红色之旅”研学课程,利用黎里名人柳亚子故居和南社展厅资源开展《柳馆逐梦》和《寻梦南社》研学活动,帮助学生从家乡名人身上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3.基于发展需要,架构课程板块

我校所处的黎里古镇,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这为我们的研学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夯实文化基础,促进自主发展,争取社会参与,立足研学旅行教育性、实践性、融合性和安全性四大原则,梳理了包括自然、艺术、历史、人文、传统文化、爱国教育、传统技艺几大领域的资源,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七个板块的研学课程:博物馆之旅、美食之旅、艺术之旅、匠心之路、中药之旅、红色之旅、蓝色之旅。在文化感悟、非遗传承、亲历实践中激发起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

二、资源支持,横向关联

研学课程延伸校内的课堂内容,补充现实所需能力,延展未来必备素质,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科、人力、物力、环境、技术等多种资源的融合,在广纳博联中画长“T”字的一横,实现研学课程从碎片化到系统化、课程化的转变,在跨界整合中实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1.融合学科资源,倡导跨界学习

教师要改变单一的学科思维模式,以研学主题为项目,放宽视野,跨界思考,实现学科融合的广泛性与有机性。在《湿地探秘》研学中,我们结合语文学科进行湿地文化探源,查找、诵读湿地美文诗词;结合科学学科探究湿地食物链、进行水质测验和观察实验;结合美术学科开展湿地手绘、设计湿地动物的家等活动;结合劳技学科制作苇叶小手工、湿地保护宣传袋;结合数学学科计算“湿地水稻产量”“一年吃掉多大面积的湿地”等。在学科资源的整合中,学生的思维触角不断地延伸,多个学科在研学课程中相遇碰撞,学以致用。

2.统筹人力资源,力求全员育人

研学课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统筹各方面的人力资源。一是研学前的专家讲座。邀请研学站点的老师、专业人士、传统手工艺人到学校来给学生做研学主题讲座,弥补教师在这方面的短板;第二是和研学基地工作员的协调, 包括协同活动时间、流程,达成思想共识、涉及路线,以便达到更好的研学效果;第三,整合家长资源,吸纳有兴趣、有专长的家长加入研学导师的队伍,以便能够达到更合理的师生配比。

3.借助物态资源,亲历具身认知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身体、心智及环境交互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与研学旅行的两大关键要素非常契合。在实践中我们借助场馆、工具等物态资源,突出强调与研学主题相关的环境,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湿地研学过程中,同学们走进黎里揽桥湿地公园,亲历具身认知,用望远镜、长焦相机去观察湿地鸟类,借助抄网、透明容器观察鱼虾,用形色APP查找湿地植物,走进大自然,在“环境”这本无比广阔、丰富的“大书”中获得个性化的收获。

三、任务驱动,纵向深入

研学课程的特点表现在主体的自主性、内容的开放性、方法的探究性和取向的实践性。研学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游”与“学”的有机融合。明确研学旅行的目的。通过研前设计、研中体验、研后分享,来实现研学课程实践育人的本真价值。

1.基于目标,枝式分解助推多维建构

研学课程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获得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基于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围绕主题进行多维发散。比如在湿地研学中,同学们围绕绘制思维导图,从湿地分布、湿地类型、湿地生物、湿地文化、湿地作用等方面认识湿地;在《我是非遗小锡匠》研学中,同学们围绕锡的历史、种类、制作、名品、保养与鉴别等方面进行研学探究;在《我是小小调香师》研学中,同学们从香的历史、种类、作用、制作、文人与香等方面走进香文化。

2.关注过程,链式渐进引发深度学习

最好的课程在路上。在研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用调查、采访、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学习态度、合作情况,关注突发以及“关键事件”,将学习引向深入。在湿地研学中,随着认知和经验的不断丰富,有的同学提出了疑问:水中生物真的会让水体变得更加清澈吗?问题的生成开启了新的思考与探究。于是,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生物群落对水体净化的观察实验。同学们通过对水体颜色变化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种类越丰富,水体颜色越清澈,从而发出“保护湿地、保护湿地生物的多样性”的倡议。链式渐进的自主建构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

3.指向成果,環式迭代实现课程增值

随着研学任务的不断完成,在回顾总结准备成果阶段,学生常常要经历一个环式迭代的过程:发现之前的任务还有不足或者还有改进创新的空间,再投入到前一个任务中,不断提高任务的标准。比如《我是小小调香师》研学课程在10月份开展,校园里阵阵桂花香吸引同学们驻足观赏,能不能把桂花的芳香留下来呢?于是,我们开始设计蒸馏实验,提取桂花纯露。在成果发布会上,学生进行了优化迭代,根据赠送对象的需求,选取不同的植物,制作纯露和产品说明书,现场赠送。基于真实需求的成果展示,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在环式迭代中实现了课程的增值。

四、纵横互馈,T态成长

研学课程让学生在行走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在真实的体验中建立学习与生活世界的有机联系,实现实践育人的课程目标。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纵横互馈的评价中促进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体验的深度迈进,实现广深兼具的T态发展。

1.以始为终,明确评价目标

在研学课程开始实施之前,我们要提前告知学生课程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以始为终,让学生明确终点,并朝着终点的方向去努力。每学期我们举办研学成果发布会,如何完成高质量的成果发布就可以作为研究的目标。我们将其分解为研前准备评价、研中过程评价和研后成果评价三个板块。每个板块再进行细分,比如成果展示评价包括成果的原创性、主题相关性、形式新颖性、表达流畅、深度体验等五个维度。这样明确细致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心中有方向,行走有坐标,促进了研学课程的有效落地,有效激励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

2.以纵带横,留住过程痕迹

“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把目标看成一横的话,那么研学过程就是一纵。教师和学生为了纵向推进活动,需要用到多种知识、资源、技术等来进行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会留下宝贵的过程性资料,这些过程资料能够为多元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学生的过程性材料包括口述、作品、实践记录和研学反思等。教师要格外注意收集和保存学生的成果材料,保存那些能展示进程的关键材料和能代表学习获得的成品。教师的过程性材料包括研学活动设计、指导感悟等。这些材料既能为学生的积极意义建构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又能为反思评价研学课程实施的效果提供依据,为后续课程实践提供必要的参考。

3.多元互馈,助力T态成长

研究课程的实施凝聚多方力量和资源,研学归来,我们举办研学成果发布会,向家长、基地老师和工作人员、学校老师发出邀请函,在学校报告厅进行成果发布,这是学生的主场,也是视听的盛宴。在发布会上,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向来宾汇报研学所得,展示研学产品、交流体验感悟。我们进行多元交互评价,完成对课程实施和个体发展的总结反馈。针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问卷前测和后测,面向教师进行反思评价,面向家长进行反馈性评价,针对合作交往的同伴互评等等。通过研学成果发布会,让更多的资源卷入课程中来,实现学生广深兼具的T态成长。

基于古镇资源的研学课程T态建构,让学生从原点出发,唤醒已有经验,寻求资源支持,经历纵向深入,实现广度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整合。学生在T态建构中走向研学课程的“诗和远方”。

参考文献:

[1]吴支奎,杨洁.研学旅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8,(4)

[2]丁运超.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中国德育,2014,(9)

[3]林崇德.融东西方教育模式,培养“T型”人才[N]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

猜你喜欢
建构
建构模型 探求最值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合理投放辅助材料,鹰架幼儿建构游戏
让幼儿在主题建构中获得快乐
文学奖与文学史秩序建构(评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基于微观公平的现代中小学校内部制度与文化建构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功能及课程建构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