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炀
面对走向教育信息化2.0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应该从教学形式、授课方式、教材载体、教学资源、学习方式、学习时空等方面进行改变,同时,还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不改变、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改变、综合评价的机制不改变,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互联网为支撑达到了新的发展高度。面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紧跟时代潮流,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提升教学质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变”
1.教学形式、授课方式的变化。
面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以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资源为依托,采取全新的教学形式和授课方式。教师应该弱化课堂中粉笔和黑板等传统教学工具的作用,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又延伸出了微课堂、慕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多样化授课方式。
2.教材载体、教学资源的变化。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资源也更为丰富和多样。在以往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磁介质、光介质教材,这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视野和教学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3.学习方式、学习时空的变化。
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系统、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有了流动性更强的学习空间,微课堂、翻转课堂等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活动。智慧课堂的出现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过程,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不变”
1.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原则不变。
不管现代科学技术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何等冲击,教师都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不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强调教与学互动生长,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变。
课堂教学不仅是发展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思维的变化,从而达到与学生共识、共享、共进的高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坚持融合创新理念,推进新技术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
3.秉持开放、多元、动态的观念,坚持综合评价机制不变。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要秉持开放、多元、動态的观念,坚持综合评价机制不变。教师要从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发展能力、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心理测试等活动,或者让学生自己创作小品、歌舞等参加义演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活动次数及学生的感悟与体验进行综合性评价。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从而将开放、多元、动态的评价机制贯穿教学始终。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进行教学形式、授课方式的变化,教材载体、教学资源的变化,学习方式、学习时空的变化,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原则不变,强调教与学互动生长,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变,秉持开放、多元、动态观念,坚持综合评价机制不变,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