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强
摘 要:目前,我国小麦栽培以及种植技术已经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对此展开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小麦在种植以及培育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以求能够提高小麦作物的种植成活率以及生产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改善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解决小麦作物种植过程中一些技术难题。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6-002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12;S512.1 文献标志码: B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突出,影响到小麦的健康生长。在此基础上,病虫害防治技术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小麦种植技术,防治病虫害问题,仍然值得思考。应通过优质的种植和栽培技术来确保小麦的产量,加快我国小麦种植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1 小麦种植技术
1.1 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
针对小麦的种植来说,需要重视选种环节。选种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因此要求种植人员能够在选种环节优先选择国家批准的小麦品种,因为这些品种一般具备良好的抗风、抗寒以及抵御病虫害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以及土质条件来确定所需要的小麦品种,对具体种植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思考种植小麦品种的客观价值,从本质上保证小麦作物的产量[1]。
1.2 采取科学的小麦播种技术
在进行小麦的播种时,需要采取更加精细化的种植管理方式,提高小麦的抗变形以及抗倒伏性能,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在具体的播种过程中,应当控制小麦的播种量在5~9 kg/667 m2,节约种植成本,同时需要注意种植时确保阳光充足、地势平坦以及降水量充足,適合小麦的种植条件,还要对土地进行规整,保证良好的土质条件。结合实际的土壤情况以及环境特点进行播种,从而达到实时控制小麦种植温度的要求。
另外,在小麦播种时,一般播种冬小麦品种。在播种过程中应当选择饱满的种子,播种前用药物浸泡种子,提高种子的生发效率。与此同时,播种后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播种小麦的过程中,如果采取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播种,需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资源,这种播种方式费时费力,可以适当采取机械化的播种方式,减少人工播种不均匀,保障播种量一致[2]。
1.3 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
在完成小麦播种工作后,应当考虑施肥量。实际高产作物很大程度上是由施肥量决定的。在人工决定具体的施肥量后,要结合小麦的品种以及种植的土壤肥力来确定施肥量,并完成土壤肥力的测定工作。根据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措施,实行科学的施肥管理模式,减少资源浪费,保证小麦作物的顺利生长。在小麦种植前,需要确保成活率,并能够及时施加有效肥料。同时要注意,如在施肥后降水量太大,可能会冲掉小麦根部的硝酸盐,导致蛋白质形成和吸收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应当适量追加氮肥,确保麦粒的蛋白质含量,进而实现小麦优质的种植效果。
1.4 灌溉技术管理
要保证小麦作物的经济效益以及产量,需要采取高效、科学的灌溉技术。如小麦作物区域的降水量少,可以适当进行人工降雨保证小麦灌溉量。在对小麦进行灌溉的过程中,具体的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喷灌、沟灌等。喷灌技术的应用体现出均匀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问题,利用喷灌技术能够保障土地的使用价值,加快农业发展进程。
1.5 春季管理
在春季管理时,首先,应当及时划锄,划锄时间应当结合本地农民的划锄习惯,为小麦的种植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划锄操作最好在雨后、湿润天气的情况下进行。通过划锄能够疏松土壤,保证小麦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吸收养分,加快小麦生长。其次,应当保证肥水适量。针对干旱的小麦苗,要求农户在对小麦苗灌溉后施加一定量的尿素肥,而针对长势较好的小麦苗区,可以施用少量的化学肥料。最后,对小麦进行科学的调控。在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小麦苗随风倒伏的情况,要求严格按照适当的比例用中耳乳油进行控制,在小麦田间喷洒混合液,促进小麦的生长,保障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3]。
1.6 冬季管理
在冬季管理时,首先,应当在播种工作完成后仔细地检查播种的情况,如果在特定区域出现分散、不密集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补种,从而确保土地的利用价值,使小麦的产量提高。
其次,应当进行划锄,通过划锄清除田间杂草,使土壤中的有效营养物质被小麦作物充分吸收,防止杂草和小麦争夺养分,影响小麦的长势。结合实际分析,划锄通常只需要重复3次即可,下雨时可以适当减少次数。小麦作物的化学调控环节,通常会在分蘖期,使用25 mL的植物调节剂和30 mL的水混合,均匀喷洒在小麦作物的表面,能够达到分蘖的效果。
最后,需要合理地补充水量。如果种植小麦的土壤较干旱,需要采取适当的补水灌溉方式来保证土壤中的含水量,使小麦能够健康生长。如果土壤条件相对较好,只需要定期浇水即可[4]。
2 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问题
2.1 小麦锈病
在小麦的种植中,小麦锈病的产生情况主要包括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和小麦秆锈病。其中,小麦条锈病产生时会体现出成行的特点,而小麦叶锈病的产生则会表现出乱行的特点,小麦秆锈病的产生表现为小麦表面出现一大块红斑。通常来说,小麦锈病的产生时间段在小麦返青后的60 d左右。
2.2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表现在小麦的根部受到损害或者腐烂的现象。在小麦患根腐病初期,体现出生长缓慢或者颗粒不饱满的特点,在此后出现小麦根部腐烂或整体倒塌的现象,小麦表面出现大面积的黑色病斑。这种现象发生时,通常会影响到缺乏病害抵抗能力的麦种。实际上,小麦根腐病的产生可能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这种病毒同时具有抗寒、抗旱的特性,能够对小麦造成长期的影响[5]。
2.3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具体表现在小麦生长中出现苗枯、秆腐以及穗腐的情况,导致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受到危害。在小麦赤腐病的发病初期,病菌会导致小麦壳上产生浅灰色斑点,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则会导致小麦的患病面积持续扩大,遍布整个小穗。之后,小穗的颜色会变为枯黄色,尤其是在空气水分含量大时,小麦的病斑位置还会产生粉红色的霉层,之后长出黑色的颗粒,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2.4 麦蚜虫
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麦蚜虫是对小麦外部产生为害的重要虫害,如果小麦的叶面以及根茎发现小面积的淡黄色斑点,就是小麦蚜虫的具体表现。如果在小麦生长中期产生麦蚜虫,就会对小麦的内部产生为害,影响到小麦的竖直性,产生小麦中空倒伏的问题。
3 小麦病虫害问题的防治技术
3.1 物理防治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需要确保选取的小麦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抗虫害能力,这是防止病虫害问题的基础。要求种植者能够选择性能良好的品种,尽可能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施肥时要求小麦种植人员能够铺平土壤,定期清理杂草,确保小麦在具体的生长过程中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肥料,防止杂草和土壤抢夺养分。同时应注意,施加的肥料应以生物肥为主。
3.2 生物防治
为了降低小麦种植成本,可以适当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比如说,在小麥作物田间引进一些有益的昆虫,包括中华螳螂、益性瓢虫等,让益虫来消灭害虫,从而实现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从具体的种植效果上分析,这种生物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病虫害问题的防治成本,同时具有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3.3 化学防治
针对小麦蚜虫,可以喷洒浓度为1.5%的乐果粉剂,具体的用量为1.8 kg/667 m2,结合小麦生长的具体情况选择化学药剂,从而实现病虫害防治目的。
除此之外,小麦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应当做好灾害的预警以及监测工作,通过结合病虫的发生基数以及小麦品种分布情况来进行整体性分析,结合当地小麦种植的气候特点来预测病虫害问题的产生,将预测的结果发送给农户,让农户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4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当地的实际地质条件、气候环境以及病虫害的发育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病虫害问题,通过科学的防治手段以及防治技术分析,为小麦作物的种植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小麦作物的产量。
参考文献:
[ 1 ] 孟庆娜.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与推广建议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6):109-110.
[ 2 ] 连爱香.探析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研究,2019(9):79-80.
[ 3 ] 张华伟.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9):15-16.
[ 4 ] 左建国.关于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7(2):145-147.
[ 5 ] 黄红旗.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9(3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