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利于打破传统课堂限制,让课堂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同时,能较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慢慢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下面,将针对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展开详细阐述,旨在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的掌握。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微课 基础教学
引言:
从目前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不佳,其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以理论讲授为主。同时,教学内容枯燥,且对教材的使用不够合理,教学设备过于陈旧。加之,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太关注学生学习需求,使他们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效率相对较低,难以发展成为市场上所需人才。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要发挥好微课的重要作用。
一、扩充教学资源
以往教学中,局限于使用教材进行新知教学。针对这个情况,要发挥好微课“短小精悍”优势扩充教学资源。微课资源应用中,可立足课程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搜集其他教师分享的优质微课资源或自行开发微课内容,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要利用好信息化平台,实时整合行业专家制作的微课,将微课引入课堂或共享给学生,供他们学习使用。如此,能保证教学效果。但是,因微课制作侧重点不同。实际教学中,要精心选用适合的拓展性资源,以助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优化教学质量。
其中,在《网上购物》一课教学时,可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利用好微课扩充教学资源。课前,以淘宝购物为例制作微课。微课制作中,全面演示网购需要准备的网银、支付宝、阿里旺旺等工具,详细示范网购步骤。同时,在具体的示范中,以網购鼠标为例,直观介绍网购之前需要找到淘宝,再选择好东西加入到购物车中。然后,选上购物车中物品点击结算,进入地址选择。确认无误后,提交订单,输入支付宝等付款密码进行支付。课上,为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微课。看完微课以后,学生们将初步理解课堂教学重难点。接着,可结合微课,向学生提问:“网购步骤中,哪些细节最重要?”鼓励学生围绕微课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用微课扩充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知识视野,加深了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创新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有着显著作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利用好微课进行导入。实际导入中,可用微课归纳旧课重要知识点,再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微课,带领他们回顾旧知,于旧知复习中顺利过渡到新知学习。同时,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微课形式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实例效果图,供学生欣赏。待学生欣赏完实例效果图以后,衔接新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听课,集中精力学习课堂新知。另外,新课导入阶段,要利用好微课创设适合的情境,用趣味情境抛出新知。如此,能收到较好的新知导入效果。
如在《磁盘维护》新知导入阶段,可用微课视频为学生描述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名叫李阳的中职生最近发现自己的电脑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于是在网上联系了微软公司比尔·盖茨先生,想请他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期间,合理编制情境对话。李阳:您好,请问我的电脑运行速度越来越慢是怎么回事呢?比尔·盖茨:它的因素有很多,但重要的原因是磁盘中临时文件和垃圾文件过多,需要删除这些文件来提高速度……看完微课描述的情境之后,学生们将充分感受到学习磁盘维护知识十分重要。基于此,可引导学生正式进入新知内容的学习。期间,结合微课引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磁盘清理方法。在这里,用微课创设情境,将学生们的偶像比尔·盖茨引入到情境中,显著提高了他们新知探究欲望。
三、强化课堂互动
传统教学中,以讲授法、操作示范法、案例法教学方法为主,缺少互动环节。针对这个问题,要利用好微课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的“看客”。课上,为发挥好微课的互动作用,要在微课制作中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当学生答对了,就允许他们继续看微课内容。一旦答错,就返回至微课中相应知识点,引导学生再次复习相关知识。如此,能让学生在双向互动中真正做到“看懂”微课。同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在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时,要改变以往平铺直叙的微课制作方式,以引导性、互动式对话为主,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不断启发学生参与问答,积极进行双向交流。
如在《认识Windows7操作系统》一课教学时,可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微课制作中,先简单介绍桌面的组成和桌面背景、图标名、任务栏、开始菜单栏等各部分功能,再在微课中布置一个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分别打开“我的电脑”和“我的文档”,并且在两个窗口间来回切换。
当学生做完微课中布置的课堂练习以后,请他们继续看微课,回答微课中展示的两个问题:1、快速启动工具栏中的图标有什么作用?2、鼠标单击、双击、右击任务栏右端托盘中图标操作有什么不同?问题导向下,学生们将主动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双向互动中,学生们将增进对操作系统功能的了解。
四、指导自主学习
微课的应用,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移动学习空间。课前,可利用微课向学生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单,对他们新知预习情况进行指导,保证他们能抓住预习重点。课后,可利用微课重复播放功能,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观看自己没听懂的部分,以牢牢掌握课堂所学内容。同时,可鼓励学生自主上网搜集相关微课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补充,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另外,为了扩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可将微课共享至班级QQ群等交流群,鼓励他们自行观看微课展开交流,积极展开自主学习。当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以后,他们的学习热情将变得十分高涨。
其中,在《插入对象》课前预习阶段,可利用微课向学生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任务单”制作中,明确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任务清单等内容。其中,在“达成目标”栏目中,明确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表格、图表、图片、声音、影片等对象操作,掌握内置对象和外部对象处理方法。在“学习方法建议”栏目中,指导学生采取视频观看法学习方式。在“任务清单”栏目中,精心设计设置标题文字格式、文字格式复制、插入艺术字、设置艺术字格式、插入剪贴画、插入自选图形、应用动画方案等。观看完微视频以后,学生们将有一个相对明确的预习方向,能循序序渐进开展课前自主预习活动。
五、安排协作学习
古人云:“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日常教学中,要利用好微课指导学生展开协作学习活动,以唤醒他们学习自信心。课上,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提前制作好微视频,再指导学生围绕微视频展开讨论,总结方法,协作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期间,要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鼓励他们于协作学习中各抒己见,共同学习。同时,要指导学生分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上,可指導学生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操作微视频制作,再互评作品。除此之外,可利用微课向学生发布协作学习任务,让他们有目的地展开学习活动,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Word基本操作》一课教学时,可利用微课向学生发布“美化Word文档——贺卡制作”这样一个协作学习任务,明确任务细则。同时,简单说明页面设置、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插入艺术字、页面边框底纹、美化贺卡等贺卡的具体制作步骤,对难点操作进行直观示范。发布完任务以后,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讨论贺卡制作方案。
六、优化教学评价
基于微课教学模式下,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可在微课中设计一个答题测试模块,用测试模块检验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利用微课设计答题测试模块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测试题目,并给出答案选项,鼓励学生在许可时间内依次答题。期间,允许学生参考相关学习材料,进行多次测试,以及时补救学习中的不足,对知识技能体系进行完善。
进行完测试以后,要以直接表扬等方式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表示肯定。面向成绩不佳的学生,要与他们一起分析测试题目,对他们进行辅导。这种教学评价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以《管理文件》一课教学为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利用微课设计一个测试模块,于测试模块中布置这样几个选择题:
1.FAT能描述文件的____特征;
2.文件符号名与物理地址的转换就是通过____来实现的;
3.操作系统采用多级目录结构可以_____;
4.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_____等等。
在各个题目下,设置四个答案供学生选择。同时,要求学生对文件、文件名、文件属性、物理结构、逻辑结构等名词作解释,并简要复述这样几个问题:
1.文件系统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2.文件类型分为哪些?
3.文件系统功能是什么?
请学生依次答题。结合测试结果,完成对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更好地巩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七、结束语
陶行知曾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课上,要改变以往“叙述式”教学模式,利用好微课开展教学活动。实际教学中,科学应用微课扩充课堂教学资源,对课堂新知进行导入。同时,借助微课创造课堂互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活动,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最终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璨.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思路探讨[J].电脑迷,2018,000(004):138,192.
[2]张铮.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微课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学习), 2017,000(006):129.
[3]许碧黎.微课助力计算机教学智慧解读信息化课堂[J].职业,2017,000(020):75.
[4]张燕琴.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学周刊,2019(32).
[5]李守强.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 2019(4):247-248.
王玉雯(1985 -),女,汉族,广西柳州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