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

2021-06-06 02:10林琪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0期

林琪

(苏州市广济医院 精神科,江苏 苏州,215003)

精神分裂症是指情感、知觉、行为及意识等出现异常的疾病,约40%患者预后良好。据世界卫生组织[1]报道,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达到3.8%~8.4%。除药物治疗外,日常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的恢复也极为重要,健康宣教、饮食和运动等干预措施可适当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但由于常规护理并未按照时间原则予以干预,难以提升患者用药、运动、饮食等方面的时效性,对提高知识知晓率的效果不够显著[2]。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主要是根据人体生物节律,在最佳时间内对患者用药、心理、生理展开护理,督促其积极表达,进而促进有效交流[3]。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苏州市广济医院于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得苏州市广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4];② 生命体征平稳;③ 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合并严重神经功能障碍;② 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躯体外伤;③ 对烟草或酒精等有依赖;④ 合并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或癫痫。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 49例。2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为期30 d。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制订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告知其遵医嘱用药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并于住院期间监督其用药。于每周五17∶00对患者进行统一的健康教育,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临床表现和治疗期间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适当运动,予以环境、个人卫生等基础护理,告知其运动期间以身体舒适为主,避免过分追求运动强度及运动量。

1.2.2 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为期30 d。

1.2.2.1 以时间为基础的生命体征监测 护理人员于每日7∶00及19∶00测量患者的体温,并于每日10∶00及18∶00测量其血压,全面掌握其基本生命体征变化以保证每日用药的合理性。

1.2.2.2 健康教育时间 护理人员选择合理的场所,在相对安静、护理任务较少的病房,通过小游戏、观看PPT及小型讲座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健康宣讲时间为19∶00~21∶00,同时对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间为1 h左右,可适当播放轻音乐等缓解其不良情绪。

1.2.2.3 基础时间管理 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信息,根据作息时间制订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5]。若患者晨起出现妄想(6∶30~7∶00),则在早晨出现妄想时予以适当的心理疏导(疏导时间6∶30~7∶00)。在临睡前为患者叩背促进痰液的排出,指导其学会冲洗会阴等。

1.2.2.4 饮食时间护理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每日的7∶00~8∶00、11∶00~12∶00、18∶00~20∶00为进餐时间,可根据其生活习惯适当调整。针对病情较轻的患者,护理人员监督其进餐,同时根据其基本情况规定合理的食物摄入量,控制用餐时间;针对老年患者,则嘱其少食多餐,多为其准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针对糖尿病患者,需减少每餐食物的摄入量,以增加用餐次数为主,并嘱其放慢用餐速度。

1.2.2.5 运动时间管理 护理人员将每日运动安排在早晨(7∶30~8∶30),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为15 min左右;在下午困乏时(15∶00~17∶00),可适当以简单的球类运动为主,每个时间段的运动强度均以患者耐受为宜。同时可适当安排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监督其努力完成目标,转移其注意力。

1.3 观察指标

① 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采用综合症状评分量表[6]评价患者的意志力、情感控制能力及思维敏捷,各项总分均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综合症状越好。② 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7]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00分,得分与其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8]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总分为20分,得分与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呈负相关。③ 干预30 d后,采用自拟的健康知识掌握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包括患者服药知识、复查知识、疾病认知的知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综合症状比较

2组在干预前的意志力、情感控制能力和思维敏捷得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30 d后,2组的意志力、情感控制能力及思维敏捷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意志力、情感控制能力及思维敏捷得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2。

表2 2组综合症状评分比较分)

2.2 2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比较

2组在干预前的ADL和SDS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30 d后,2组的ADL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SDSS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的ADL得分高于对照组,SDS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ADL和SDSS得分比较分)

2.3 2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的服药知识、复查知识及疾病认知的知晓率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4。

表4 2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例(%)]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难以区分想象与现实,且病程较长。该病症状严重时极易影响患者的社交功能,并给其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9]。因此,及时且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是临床亟待研究的问题。常规饮食、运动指导和基础护理是临床最常见的干预方案,可适当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但由于此方案并未督促患者用餐及运动时间,对增强其社会功能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不佳[10]。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是通过人体生物钟合理制订饮食、运动和用药计划,加强患者的时间观念,将其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许对增强其社会功能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更佳。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意志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减弱,且思维相对迟钝的情况。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综合症状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升其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程度,改善其综合症状。这可能是因为,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人体生物节律在特定时间点测量其生命体征,并结合测量结果予以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和饮食护理等。因患者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均会出现波动,而在选择波动范围最小的时间点进行测量,对掌握其身体情况的效果会更好,从而有助于合理用药[11]。而饮食过剩、过少均不利于脑部运转,根据时间理论合理安排其用餐时间,可降低不良饮食习惯,提高其思维能力,减轻临床症状。同时在每日19∶00~21∶00选择在相对安静且护理任务较轻的病房,通过小游戏、观看PPT及小型讲座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这与金菊芳[12]的研究结果相同。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这可能是因为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根据患者的作息时间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若患者晨起出现妄想,则在此时间段内予以适当的心理疏导。于每日早晨指导患者运动,因此时间段内患者的精力较为充沛,通过慢跑、太极等有氧运动以改善其精神状况,并在下午困乏时,安排其进行简单的球类运动。同时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转移其注意力,进而提高其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增加其对疾病知识知晓率,改善其综合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