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蓉蓉
(南京市中心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南京,210001)
血液净化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可缓解患者症状,延长其生命周期。但血液净化无法对肾脏功能起到完全替代作用,患者因长期经受疾病及血液净化的双重折磨易产生负面心理,可导致其希望水平下降,并以屈服、退缩等消极的方式应对治疗[1]。焦点式心理护理为一种新兴的心理护理策略,经临床证实,其对患者不良心理具有有效疏导作用[2]。程序式及健康信念式健康教育模式通过结合患者的认知特点、文化程度实施针对性宣教,可纠正其错误理念及消极的信念,从而可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及治疗[3]。本研究探讨将上述2种护理方法合用对血液净化患者希望水平及睡眠情况的影响。
本研究经南京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以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血液净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具备血液净化指征,且连续接受血液净化治疗>3个月;② 年龄≥18周岁;③ 认知正常,沟通和理解能力无障碍;④ 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存在感染等并发症;② 除肾脏以外的脏器存在严重功能损伤;③ 伴有出血性疾病;④ 合并肿瘤;⑤ 患有精神心理疾病;⑥ 对研究配合度低下;⑦ 临床资料缺失。将所有患者按1∶1随机划分入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32例、28例;年龄38~59岁,平均年龄为(43.83±4.85)岁;高中及以下36例,大专及以上2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高血压肾病14例,糖尿病肾病14例,其他9例。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35例、25例;年龄37~57岁,平均年龄为(44.69±5.17)岁;高中及以下38例,大专及以上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高血压肾病15例,糖尿病肾病12例,其他11例。2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所有患者均开展常规护理,即血液净化前向患者说明血液净化开展的具体步骤及配合事宜。血液净化过程中严格依照各项规程进行操作。血液净化结束后向患者交代日常注意事项,包括规范用药、调整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等。
1.2.1 程序式及健康信念式健康教育 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程序式及健康信念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3个月。① 评估教育需求:护理人员通过获取患者对原发病及血液净化的认知度、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等信息来明确其教育需求。② 制订教育计划:基于患者的健康需求为其设计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包括教育内容、恰当的教育方式及合适的教育时机等。其中教育方式应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确定,并尽可能多元化。③ 教育实施:护理人员在交谈过程中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当发现其存在消极信念时,应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进行干预,如通过同伴支持激发患者正面力量,促使其建立积极的信念。④ 评价教育成效:每次教育结束后对健康教育效果开展评价,并基于反馈信息调整教育策略。此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撰写血液净化周记并定期查阅。当发现患者在日常健康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时,需及时指出,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1.2.2 焦点式心理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焦点式心理护理,护理干预3个月。① 开放式心理护理:在患者初次入院行血液净化时,护理人员带其熟悉治疗环境,以减轻环境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同时了解其病况及既往治疗史,就其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向患者说明血液净化的重要性。② 启发式心理护理:血液净化期间,通过采取暗示、鼓励等技巧诱导患者主动发问,并耐心解答,保持真诚、负责的服务态度,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建立信任感。同时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负面情绪,基于其负面情绪的成因提供相应的心理学服务。③ 讨论式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定期提出一个与患者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与其共同讨论,其间鼓励患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适当给予表扬,使其身心得到放松。④ 协调式心理护理:结合患者兴趣爱好,引导其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如通过下棋、收看综艺节目等分散其对疾病的关注度。
① 希望水平:于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4]对2组患者进行量化评定。量表包括3个维度,共12个均按4级计分法(1~4分)评分的条目,得分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② 应对方式:于护理前、护理3个月采用医学应对问卷[5]对2组进行量化评定。问卷包括面对、回避、屈服共3个评价项目,共有20个均按4级计分法(1~4分)评分的条目,某项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越倾向于采取此应对方式。③ 睡眠状况:于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6]对2组进行量化评定。PSQI包含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等在内的7个因子,每个因子均按4级计分法(0~3分)评分,得分越低表示睡眠状况越好。
2组在护理前Herth希望量表各维度得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护理前相比,2组在护理3个月后的各维度得分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Herth希望量表得分比较分)
2组护理前应对问卷各项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3个月后,2组的面对得分均明显高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应对问卷中的其余2项得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观察组面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医学应对问卷得分比较分)
2组护理前PSQI各因子得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3个月后,2组睡眠状况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前后PSQI各因子得分比较分)
有研究[7]表明,血液净化患者希望水平与其治疗行为密切相关。故有必要采取有效策略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近年来,研究[8]发现,良好的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有助于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3个月后的Herth希望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同组护理前和同期对照组(P均<0.05),提示本研究的联合干预方法对患者希望水平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考虑其原因为,程序式及健康信念式健康教育是在程序式健康教育中融入健康信念并有效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具有目的性强、科学、高效等特点。运用此教育模式,在掌握血液净化患者文化程度、对疾病认知度等个体情况的基础上制订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弥补了患者对血液净化认知的不足,并纠正其错误思维模式及信念,进而可重塑其信念,增强其对治疗的希望水平。而焦点式心理护理直接对患者的心理层面进行干预,所采取的启发式、开放式、协调式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构筑对生活的希望[9]。两者联合可发挥协同效应,与单纯健康教育相比,其所取得的心理干预效果更为理想。血液净化患者应对方式与其病情控制关系密切。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护理3个月后的面对得分均明显高于同组护理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回避和屈服得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护理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提示本研究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究其原因为,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不仅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信念,还可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可促使其积极应对疾病。此外,观察组在护理3个月后的PSQI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护理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这是由于及时为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及精神支持,有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从而获得良好的睡眠。
综上所述,程序式及健康信念式健康教育联合焦点式心理护理应用于血液净化患者中,可提高其希望水平,改变其应对方式,并能改善其睡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