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训练结合延续性护理对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2021-06-06 02:10:28王秀梅项玲王笑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0期

王秀梅, 项玲, 王笑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 胸脑外科,江苏 徐州,221006)

肺癌因较高的病死率和发病率,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肺癌患者经过肺癌根治手术治疗后,生存周期可以有所延长,但由于手术属于有创治疗,术后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肺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延续性护理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护理,确保患者在家中能受到相同程度的连续性照护。有研究[3]证实,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肺康复训练和延续性护理对行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干预,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经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纳入标准:①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计算机体层成像、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确诊为肺癌[4],经临床预计生存周期≥1年;② 理解能力好、神志清晰,能正常进行沟通和交流;③ 本研究得到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 出现其他部位转移;② 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③ 术前14 d有吸烟史;④ 对本研究无法配合。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间文化程度、病理类型和肿瘤分期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至出院后4周。术前,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术前注意事项、禁食和禁饮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方式、预计手术时长、术中需配合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护理方式等。在手术开始前提前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准备好术时所需仪器和设备等,待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其摆好体位,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返回病房,病房护士对其进行管道护理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待患者出院后,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

1.2.2 肺康复训练和延续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肺康复训练和延续性护理,干预至出院后4周。

1.2.2.1 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宣教和培训,向其介绍肺康复训练和延续性护理对促进康复的重要性。同时为患者发放康复手册和分享康复训练教程视频,对其提出的不解或存在的误区及时给予纠正和讲解。

1.2.2.2 肺康复训练 ① 腹式呼吸:患者深吸气,吸气时感觉腹部隆起,呼气时放松腹部。② 缩唇呼吸:患者用力吸气,嘴唇半闭,呈吹口哨状缓慢呼气。③ 腹式呼吸:患者取卧位,双手握拳做肘关节屈伸运动10次;双臂交换向前方屈伸运动10次;双腿交替进行屈伸运动10次;屈膝、上举双臂向外伸展时吸气,放下时呼气10次;缩唇呼吸10次和腹式呼吸10次。术前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每日2组,每组20次。术后2 d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慢走为主,每日10 min。

1.2.2.3 延续性护理 由护士长和主管护师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出院前建立包含小组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微信群。出院后,每日在微信群内回访患者的训练情况,并了解其在院外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应对方案和建议。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并详细记录回访情况,每次随访时间不低于15 min。每月进行1次线上教学,教学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等。

1.3 观察指标

① 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比较2组患者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以评估其呼吸功能情况。② 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比较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以评估其肺功能情况。③ 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30(QLQ-C30)[5]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整体生活质量、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每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呼吸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间MVV、SaO2及PaO2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4周后,2组的MVV、SaO2及PaO2水平均较同组干预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MVV、SaO2及PaO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呼吸功能比较

2.2 2组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间FVC、FEV1及FEV1/FVC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4周后,2组的FVC、FEV1及FEV1/FVC指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FVC、FEV1及FEV1/FVC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肺功能比较

2.3 2组QLQ-C30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间QLQ-C30各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4周后,2组的QLQ-C30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QLQ-C30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QLQ-C30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且具有早期不易发觉、预后较差等特点[6]。早期肺癌首选手术治疗,可通过手术最大限度地将病灶自肺部切除,将淋巴结与健康组织进行分离。但手术的创伤性较大,加之肺癌属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

肺康复训练可增加肺癌患者的运动耐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呼吸困难和预防并发症[7]。本研究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同时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有助于防止术后肺功能出现明显降低。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耐受力制定适合患者训练程度的方案,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训练,从而有效提高训练效果,避免了常规模式中护理人员个体差异导致的护理质量差异。与此同时,常规护理在院外范围的照护较少,考虑到肺癌根治术后的康复训练时间较长,依靠患者自身的治疗依从性可能达不到理想的预后效果,本研究在加强肺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了延续性护理进行院外照护,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MVV、SaO2、PaO2、FVC、FEV1及FEV1/FVC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由此提示肺康复训练联合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和肺功能。究其原因为,通过延续性护理结合肺康复训练可及时且有效地掌握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情况,并及时给予对应的帮助,能有效提高其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QLQ-C30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可能是由于延续性护理使患者在家中也能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有助于提高其康复质量和信心,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肺康复训练和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行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和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