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世玲
(临沂市人民医院 社会工作与慈善工作室,山东 临沂,276100)
原发性肝癌是当前临床常见的恶性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且预计生存周期短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手段是肝癌根治术,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2]。但手术具有创伤性,加之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较差,易引发焦虑或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辅以有效的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提高行肝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围手术期分阶段护理联合心理干预通过将围手术期分为4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康复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究围手术期分阶段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行肝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接受肝癌根治术治疗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经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为原发性肝癌[4];② 均行肝癌根治术;③ 意识清晰,能正常交流;④ 近1个月未服用精神类药物;⑤ 知晓研究内容。排除标准:① 合并肝脏、心脏或肾脏等器官衰竭;② 既往有精神疾病史。将所有纳入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2组间肝功能分级和合并疾病等表1中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1 常规围手术期护理 对照组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① 术前:责任护士以口头方式简单告知患者肝癌相关知识、手术目的和预期效果等,并协助其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② 术中:护理人员配合医师完成肝癌根治术,并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遮挡,同时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③ 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和引流管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同时鼓励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
1.2.2 围手术期分阶段护理联合心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给予围手术期分阶段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患者整个住院期间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第1阶段(入院后至术前1 d)、第2阶段(手术期间)、第3阶段(手术结束后至术后3 d)和第4阶段(术后4 d至出院),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2.1 第1阶段 ① 个性化护理: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详细告知其肝癌相关知识、住院流程和注意事项,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对肝癌根治术的了解程度,给予其个性化的健康宣教。针对文化程度低且对肝癌根治术不了解的患者可采用视频、图片或模型等方式为其讲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及治疗效果等,并告知其手术禁忌证、术后不良反应等。②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根据对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对其实施心理干预。向患者强调肝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广泛性,并为其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缓解其紧张情绪。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从而使其提高治疗配合度。
1.2.2.2 第2阶段 ① 个性化护理:护理人员于术前1 h准备好各项手术所需物品和急救相关用品。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消毒,调整手术室温度至25 ℃左右,湿度调至55%左右。将手术所需液体进行适当加温,并放置于恒温箱,减轻寒冷对患者的刺激。护理人员于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补液治疗。观察患者在术中的体温变化情况,使用保温毯覆盖其非手术部位,避免出现低体温现象。② 心理护理:术前多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等分散其注意力。
1.2.2.3 第3阶段 ① 个性化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引流管情况(包括引流管内液体的颜色、气味和性状),定期(每隔2 h)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针对疼痛程度较为严重者,按医嘱给予其镇痛药物。并且做好切口清洁、消毒和换药工作,避免出现切口感染。针对术后出现腹胀的患者,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对其进行腹部按摩,促进其胃肠道功能恢复。告知患者术后1 d以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2 d后可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进食,逐渐过渡至普食,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类食物。② 心理护理:术后立即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成功的消息,并指导患者采用闭眼深呼吸等方法进行放松,缓解其因疼痛引发的焦虑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在病房内播放轻音乐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
1.2.2.4 第4阶段 ① 个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强调适当的功能锻炼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鼓励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指导其于病房内进行慢走等活动,每次30 min,每天2次。通过使用功能康复环等锻炼器材进行锻炼,每天15 min,以不感到疲劳为宜。②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给予患者情感支持,鼓励其多配合治疗和康复锻炼。护理人员组织开展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之间分享治疗、护理经验及术后康复情况等,缓解其抑郁情绪。
①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5]评估2组干预前及出院时的心理情绪。HAMA得分>7分表示存在焦虑情绪,HAMD得分>7分表示存在抑郁情绪,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情绪越明显。② 测定2组患者的首次下床、进展、排气和排便时间。③ 于干预前和出院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为1~40分,得分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感越强。④ 于2组患者住院期间记录其切口感染、切口出血或血肿、肝区胀痛的发生情况。
干预前,2组间HAMA、HAMD和GSE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比于同组干预前,2组的HAMA和HAMD评分均降低(P均<0.05),GSES评分均升高(P均<0.05);相对对照组,观察组的HAMA和HAMD评分均更低(P均<0.05),GSES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2组HAMA、HAMD和GSES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的首次进食、下床、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2例肝区疼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38%(3/47);对照组发生3例切口感染,3例切口出血或血肿,4例肝区疼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28%(10/4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74,P=0.036)。
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肝癌根治术。有研究[7]证实,肝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行肝癌根治术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分阶段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康复效果。本研究将围手术期分为4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实施不同的个性化护理和心理护理,从而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本研究中,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的首次下床、进食、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更早(P均<0.05),究其原因为,第1阶段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宣教、第2阶段进行术中保温护理、第3阶段进行饮食指导和切口护理、第4阶段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何红等[8]的研究证实,通过对肝癌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应激状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第1阶段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详细的健康宣教,提升其对疾病和护理方法的认知,第3阶段对患者进行切口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AMA、HAMD、GSES评分均更优(P均<0.05)。由此提示本研究观察组所用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分析原因为,通过在围手术期各个阶段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如第1阶段提高认知水平、第2阶段缓解紧张情绪、第3阶段缓解因术后疼痛而引发的焦虑情绪、第4阶段鼓励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分阶段护理干预通过加强对患者自护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和为其提供情感支持等,有助于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分阶段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加快行肝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缓解其负性情绪,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2021年10期